客家民居初探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东省紫金县是客家人的聚集地,由于地理环境影响,当地民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将从客家建筑的结构及工艺等方面对紫金县客家建筑进行简略的探讨。
  关键词:紫金县;客家民居;现状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07-01
  紫金县,隶属河源市,与惠州市、汕尾市、梅州市相接,旧称永安县,于明朝隆庆三年建县,全县“98%以上均为客家人”【1】。虽然主体是客家人,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虽大体以客家文化为主,但受到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影响,相对于梅州、赣南、闽西这些地方而言并无特别突出别致之地。加上地形多以丘陵为主,全县八成以上为丘陵,传统民居多分散于山间盆地,规模相对较小,多數以自制土砖和木材为原材料,并不多见青砖材质,古朴而简单。
  据康熙二十六年《入永安县记》记载:草木搭建的围楼和围寨是永安客家先民最早的居住模式。【2】在清朝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紫金,带来了新的建筑工艺,由于当时紫金县内起义不断,这些新的工艺很快就被永安的居民所接受,“当地的民居从草木围楼发展成为防御功能极强的土木瓦砖型围楼”【3】由于地形以山地为主,节约耕地,紫金县的村落多为分散的小户型。传统民居的选址极为讲究,无论规模大小,都必会选择依山而建,多为坐北朝南。房屋前是一块砖块、石子铺成的平整的空地,当地称之为“禾坪”。在禾坪前,或为池塘或为河流。
  紫金县境内传统的客家民居多数采用土砖、瓦、木、石块建成。有一部分下部由石块累积而成,作为房屋的地基。墙壁用土砖累叠,用木做衡梁和阁楼(墙与屋顶之间的菱形小阁楼,用于储存),再铺上瓦。由于笔者在与罗南安先生(紫金县紫城镇澄塘人氏)交谈时得知,土砖是用水田的泥土混入秸秆风干而成,秸秆的纤维恰好可以作为泥土之间的连接,提高土砖的耐用性。瓦,则是用木桶作为承接,在木桶的内部均匀铺上泥土,分割风干后土法烧制。一砖一木一瓦,全部可以手工完成。
  紫金县客家民居的建筑基本形式为四方型堂屋(方形围屋的一种)。[4]这种堂屋大致可以分为下堂屋、中堂屋、上堂屋。在进门,下堂屋旁,是厅。左右两个上堂屋中间的是堂,用于祭祀祖先。有些房屋由于依山势而建,其外部形成梯级状。目前在紫金县内的梯级状围屋以南岭镇的德先楼为代表。在各堂屋的之间开有通道,连接各堂屋,在通道旁另有横屋。在堂屋的中间下凹形成“天井”,“天井”具有采光的效果,由于中国传统的房顶结构为倾斜式,下堂屋、中堂屋、上堂屋的屋顶向内倾斜,雨水便会顺势而下,此时“天井”的另外一个作用——排水也就可以凸显了,因为“天井”四周有狭小的通道与屋外的河流或池塘相接。
  县内大型的客家民居,注重防御,在门前设有传声洞,四个角楼作为碉堡,甚至开有用以射击的墙洞。在装饰方面都受到潮汕的影响,在王沙莉走访紫金县的过程中发现“当地居民翻修老屋或祠堂,发现都是从潮汕地区请的工匠”。[4]
  如今,小型的传统民居由于材质因素多为荒废或拆建现代楼房,只有极少将传统民居翻修、改建为多层围屋加以利用。大型的传统民居在文革时遭受创伤。紫金县紫城镇澄塘村共有两处大型传统围屋,一处改建成小间房间分给贫困农户,格局大变,文革后逐渐荒废;另一处的青砖、石板则部分拆卸,用于公共建设。虽然现在也有提倡对传统民居加以保护,但是跟现居住于德先楼的第二十六代钟姓老人交谈得知,现在德先楼虽是省级保护单位,但是保护资金和措施仍不够,文革时期拆卸的厅堂内部的青砖,现在仍以钢筋水泥代替。可知现今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仍是不够的。
  参考文献:
  [1]紫金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紫金县志》第三篇人口,1994年广东省人民出版社
  [2]屈大均:《入永安县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3]黄荫庭:《紫金县客家历史与文化》,《客家文化资源》,2011年4月28
  [4]王沙莉:《广东河源客家传统民居特点与现状初探——以紫金县传统民居为例》,《家具与室内装饰》,2014年06期
  作者简介:钟晓君(1993.10-),女,汉,广东河源,本科,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1969年,尼克松在关岛举行了一次非正式的记者招待会,阐述了一些最初被称为“关岛主义”后被称为“尼克松主义”的原则,该原则后被概括为:“伙伴、实力和谈判”。尼克松主义是对冷战后美国一直奉行的遏制战略的调整,是美国战略收缩的标志。其提出既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密切相关,也受尼克松个人因素的影响,是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尼克松;“尼克松主义”;冷战  中图分类号:G634.
期刊
摘要:拜读了方志远教授的五篇论文:《明朝百年的社会进步与社会问题》《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山人”与晚明政局》。五篇论文看似独立,却有着共通的一条线——明朝的多元化社会。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展现了“仕途”、“财富”、“文化”三种价值标准逐渐出现与并存。论文读罢,更是有一些粗浅体会与些许启示。  关键词:明朝;价值标准;多元化社会  
期刊
摘要:本文摘译自聂会东(James Boyd Neal):Tsinanfu, the Capital of Shandong一文,见法思远(Robert Conventry Forsyth)主编、上海广学会1912年出版的《中国的圣省山东》(Shantung, The Sacred Province of China in Some of Its Aspect)一书。本篇文章的作者详述了山东省会城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益组织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民间公益组织为例,对其生存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当下民间公益组织生存困境,进而从文化建设、新媒体运用和管理模式创新三个方面探究其发展策略,以期为当下我国民间公益组织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民间公益组织;生存现状;生存困境;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1933年6月24日,杨虎城部与红四方面军正式签订了“巴山为界,互不侵犯,联共反蒋,共同抗日”的秘密协定,即《巴山协定》,又称《汉中协定》。《汉中协定》的签订使杨虎城与我党事实上建立了组织联系,这为后者在联共反蒋的认知上铺平了道路,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全民族抗战热情并坚持8年之久直至完全胜利。  关键词:《汉中协定》;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主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K265
期刊
摘要: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权力如何与繁荣相关的问题。同样是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有些经济繁荣而另一些却遭受贫困?为什么坏政府崩溃以后不会出现经济繁荣呢?这是曼瑟·奥尔森教授终生在探寻的问题,他认为,决定国家贫富的关键问题不在于市场,而是在于什么因素使得市场在不同的国家发挥着差异巨大的作用。对于这个问题,奥尔森在其遗著《权力与繁荣》中进行了精彩的解答。阐述了关于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独特
期刊
摘要:第二代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衰落后,霍尔与伊格尔顿两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领域中被突显出来,霍尔在方法论上将结构主义的方法演绎成结构历史主义的方法,并且在总结右派个人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也拓展了自己的差异个人主义的方法论。在霍尔的研究视域中,他更强调对非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分析,从而在差异文化的发展中找到人的身份认同,而在霍尔之后的伊格尔顿则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了左派威廉斯,即他
期刊
摘要:《诗》总六艺,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顾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翻译转换的概念是由著名的英国翻译理论家约翰·卡特福德在其1965出版的专著《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本文通过对翻译转换理论的介绍,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试从句式转换这个角度来探讨翻译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卡特福德;翻译
期刊
摘要:本文以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为切入点,从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方面,先通过对全世界参战国战后经济水平的大评估,再着重分析美国的战后经济情况。从他们对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来分析面对经济变化时,如何协调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的关系,才能做到经济的真正复苏。  关键词:货币史;货币政策;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05-01  《美国
期刊
摘要:在中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还是一门相对年轻且发展不足的学科。处于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们主要还是应该剖析自身的原因。在中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主要学习对象是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价值应该是解决我们与语言有关的日常生活的问题。只有实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它称之为一门学科才当之无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人的数量并不乐观,由于传统的教育和研究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