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6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收藏杂志社、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委办共同主办的 “中国收藏2012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评选活动在景德镇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各大奖项花落其主。随后,60件获得各大奖项的作品在10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2012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以下简称“瓷博会”)上进行了集中展示,格外引人注目。创意创新作品多、综合艺术效果佳、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这些特色鲜明的获奖作品不仅是这场陶瓷盛典上最耀眼的明星,也被众多业内人士认为是引领当代艺术陶瓷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评选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此项评选活动自2009年创办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不仅是瓷博会重要专项活动之一,也是整个当代艺术陶瓷界颇具影响力的活动。今年,这项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参选作品数百件。参与此次评选工作的专家评委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唐克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原副理事长王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曹静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副主任章星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邹晓松教授,均为业内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陶瓷艺术鉴评家和陶瓷艺术家。
今年的参评作品水平再上台阶,竞争也更加激烈。经过评委们的反复遴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邱含的粉彩瓷板《松鹤延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范敏祺的古彩镶器《琴棋书画》、青年艺术家戴清泉的四条屏《云游万象》、阳士琦的红地雕刻九龙天球瓶等10件作品获得了本次评选活动的金奖——“中国收藏2012十大艺术陶瓷名品”。同时,银奖每项各10个名额的最佳艺术奖、最佳美术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最佳继承奖以及铜奖提名奖也纷纷各得其主。
景德镇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昌林出席了此次评选活动的颁奖典礼并发表讲话。于秀明、黄康明、沈薇、方府春、刘朝阳等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也到场为获奖者颁奖。
刘昌林充分肯定了这一活动对推动陶瓷艺术发展及对提高瓷博会影响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他认为,从创办伊始,这一活动就为景德镇带来了新气象,并推动着当代艺术陶瓷的发展。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中国收藏》杂志这种独树一帜,潜心为历史、为文化、为艺术呐喊的眼光、气度,令人赞赏。可以说,瓷博会是推动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要舞台,而“中国收藏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评选活动无疑已成为这个舞台上的一颗耀眼之星。
瓷博会期间,时尚而典雅的“中国收藏2012十大艺术陶瓷名品”展厅始终都是最具人气的区域。展场内每天观者如云,闪光灯不断,偌大的展场常常被挤得水泄不通,几乎每件作品都拥有自己的“粉丝”。“这一件作品真有创意”、“这个仕女笔法画得很到位”、“高温颜色釉控制得很好”、“这幅画面构图考究”……无论是专业人士、创作者、收藏者还是陶瓷艺术爱好者,人们都在仔细地欣赏每一件作品的精湛技法,品读着作品上的诗情画意,交流探讨之声不绝于耳。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很多参观者都对前三届的评展活动记忆犹新。他们普遍认为,此次这些获奖作品是整体水平最高、最具时代特性的一届,从中不难把握当代艺术陶瓷的发展脉动。
获奖作品“新”气高
此次评审过程层层筛选、严格把关,评委们不仅仔细推敲每件作品的工艺、造型、美术及整体艺术效果,更注重作品的创新性、思想性和时代性。最终脱颖而出的获奖作品,都有可圈可点之处,集中体现了传统与当代、继承与创新、思想与技法、艺术与装饰有机结合的特色。
比如获得“十大名品”奖项的四条屏《云游万象》,作者在传统写意山水题材中融入了西方油画的肌理,并适当运用了抽象笔法,是古今结合、中西结合的典范,极具现代审美意蕴。获得最佳创意奖的姜胜杰作品《非字非画系列》,则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汉字为创作元素,通过极具现代感的设计,继承中有创新,获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
再如获得最佳艺术奖的王勇瓷板作品《家园》,通过对颜色釉的巧妙把握,营造出了朦朦胧胧的徽派水乡景象,而画面视觉上的模糊正是作者对时空、环境流变的一种反思,无疑是思想性与表现技法的完美结合。而获得“十大名品”奖项的卢震峰《菡萏》,传统的荷花题材、现代感的器型、颜色釉和影青刻划技法的结合应用,使得整件作品艺术性、装饰性结合得天衣无缝,且极具时代审美意蕴。
综合来看,在10件金奖和50件银奖作品中,忠实继承传统工艺技法和题材的作品有12件;在创新创意上特别突出的作品有16件,包括造型的创新、设计的创意和表现技法的创新;而属于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作品则达到了32件,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包括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法、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以及中西文化元素和表现技法的结合。
“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是此次获奖作品最为抢眼之处。”本次评委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副主任、教授章星认为,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注重思想与技法,注重个性表达和时代审美,是目前所有创作者都在积极探索的方向,这是当代艺术陶瓷的魅力所在,也是大势所趋。
70后、80后脱颖而出
与往届一样,此次评选仍然秉持了推陈出新、鼓励中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宗旨,摒弃“追名气、追资历”的传统观念,只看作品的艺术水准。在获得金、银、铜奖的100件作品中,创作者是“60后”的有21人,“70后”的有38人,“80后”的有29人。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创作者占了半数以上,与那些从艺时间长、积累了一定名气的成熟创作者同台竞技,他们丝毫不显逊色,称得上是后生可畏。
同时,此次评选中,“学院派”创作者的表现也非常值得称道。在获得金、银奖的60件作品中,属于“学院派”的创作者有23人,占三分之一还多,且七成以上属于“70后”、“80后”。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创作者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有较强的、较系统的创作理论功底,他们的视野、思想、理念也更为开阔、先进,在陶瓷创作中具有创新方面的优势。
“大师是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旗帜、标杆,他们固然会受到追捧,但中青年创作者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本次评委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唐克美认为,与大师相比,不少中青年创作者还没有什么名气,但他们的作品却具有时代气息,许多作品更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理念。
“中国收藏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评选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参与其中的历届评委和长期以来关注当代艺术陶瓷的业内人士普遍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这些获奖作品都显示出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的勇气,且这一蓬勃发展的趋势逐年推进。在这样一个“只以作品论英雄”的平台上,相信今年这些刚刚出炉的获奖佳作一定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评选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此项评选活动自2009年创办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不仅是瓷博会重要专项活动之一,也是整个当代艺术陶瓷界颇具影响力的活动。今年,这项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参选作品数百件。参与此次评选工作的专家评委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唐克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原副理事长王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曹静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副主任章星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邹晓松教授,均为业内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陶瓷艺术鉴评家和陶瓷艺术家。
今年的参评作品水平再上台阶,竞争也更加激烈。经过评委们的反复遴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邱含的粉彩瓷板《松鹤延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范敏祺的古彩镶器《琴棋书画》、青年艺术家戴清泉的四条屏《云游万象》、阳士琦的红地雕刻九龙天球瓶等10件作品获得了本次评选活动的金奖——“中国收藏2012十大艺术陶瓷名品”。同时,银奖每项各10个名额的最佳艺术奖、最佳美术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最佳继承奖以及铜奖提名奖也纷纷各得其主。
景德镇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昌林出席了此次评选活动的颁奖典礼并发表讲话。于秀明、黄康明、沈薇、方府春、刘朝阳等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也到场为获奖者颁奖。
刘昌林充分肯定了这一活动对推动陶瓷艺术发展及对提高瓷博会影响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他认为,从创办伊始,这一活动就为景德镇带来了新气象,并推动着当代艺术陶瓷的发展。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中国收藏》杂志这种独树一帜,潜心为历史、为文化、为艺术呐喊的眼光、气度,令人赞赏。可以说,瓷博会是推动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要舞台,而“中国收藏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评选活动无疑已成为这个舞台上的一颗耀眼之星。
瓷博会期间,时尚而典雅的“中国收藏2012十大艺术陶瓷名品”展厅始终都是最具人气的区域。展场内每天观者如云,闪光灯不断,偌大的展场常常被挤得水泄不通,几乎每件作品都拥有自己的“粉丝”。“这一件作品真有创意”、“这个仕女笔法画得很到位”、“高温颜色釉控制得很好”、“这幅画面构图考究”……无论是专业人士、创作者、收藏者还是陶瓷艺术爱好者,人们都在仔细地欣赏每一件作品的精湛技法,品读着作品上的诗情画意,交流探讨之声不绝于耳。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很多参观者都对前三届的评展活动记忆犹新。他们普遍认为,此次这些获奖作品是整体水平最高、最具时代特性的一届,从中不难把握当代艺术陶瓷的发展脉动。
获奖作品“新”气高
此次评审过程层层筛选、严格把关,评委们不仅仔细推敲每件作品的工艺、造型、美术及整体艺术效果,更注重作品的创新性、思想性和时代性。最终脱颖而出的获奖作品,都有可圈可点之处,集中体现了传统与当代、继承与创新、思想与技法、艺术与装饰有机结合的特色。
比如获得“十大名品”奖项的四条屏《云游万象》,作者在传统写意山水题材中融入了西方油画的肌理,并适当运用了抽象笔法,是古今结合、中西结合的典范,极具现代审美意蕴。获得最佳创意奖的姜胜杰作品《非字非画系列》,则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汉字为创作元素,通过极具现代感的设计,继承中有创新,获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
再如获得最佳艺术奖的王勇瓷板作品《家园》,通过对颜色釉的巧妙把握,营造出了朦朦胧胧的徽派水乡景象,而画面视觉上的模糊正是作者对时空、环境流变的一种反思,无疑是思想性与表现技法的完美结合。而获得“十大名品”奖项的卢震峰《菡萏》,传统的荷花题材、现代感的器型、颜色釉和影青刻划技法的结合应用,使得整件作品艺术性、装饰性结合得天衣无缝,且极具时代审美意蕴。
综合来看,在10件金奖和50件银奖作品中,忠实继承传统工艺技法和题材的作品有12件;在创新创意上特别突出的作品有16件,包括造型的创新、设计的创意和表现技法的创新;而属于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作品则达到了32件,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包括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法、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以及中西文化元素和表现技法的结合。
“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是此次获奖作品最为抢眼之处。”本次评委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副主任、教授章星认为,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注重思想与技法,注重个性表达和时代审美,是目前所有创作者都在积极探索的方向,这是当代艺术陶瓷的魅力所在,也是大势所趋。
70后、80后脱颖而出
与往届一样,此次评选仍然秉持了推陈出新、鼓励中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宗旨,摒弃“追名气、追资历”的传统观念,只看作品的艺术水准。在获得金、银、铜奖的100件作品中,创作者是“60后”的有21人,“70后”的有38人,“80后”的有29人。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创作者占了半数以上,与那些从艺时间长、积累了一定名气的成熟创作者同台竞技,他们丝毫不显逊色,称得上是后生可畏。
同时,此次评选中,“学院派”创作者的表现也非常值得称道。在获得金、银奖的60件作品中,属于“学院派”的创作者有23人,占三分之一还多,且七成以上属于“70后”、“80后”。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创作者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有较强的、较系统的创作理论功底,他们的视野、思想、理念也更为开阔、先进,在陶瓷创作中具有创新方面的优势。
“大师是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旗帜、标杆,他们固然会受到追捧,但中青年创作者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本次评委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唐克美认为,与大师相比,不少中青年创作者还没有什么名气,但他们的作品却具有时代气息,许多作品更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理念。
“中国收藏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评选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参与其中的历届评委和长期以来关注当代艺术陶瓷的业内人士普遍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这些获奖作品都显示出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的勇气,且这一蓬勃发展的趋势逐年推进。在这样一个“只以作品论英雄”的平台上,相信今年这些刚刚出炉的获奖佳作一定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