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一词,既简单又复杂,其含义十分广泛。简而言之,文化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是一个社会的精神寄托,是一个国家的支柱,更是一个民族的魂。而文化自信,则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深刻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发展繁荣为条件”。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近年来,汉语、汉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和显著符号,可谓掀起一波波热浪,让中国人民又一次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无数国人昂首为民族自豪。汉语桥、中国古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节目的播出和广受好评,不仅在全国范围激发了民众对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如何复兴这一问题的大讨论,更是反映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空前热情,更是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华寻找中国韵味之美。
翻开历史的画卷,纵观海内外,中华文化魅力的大规模传播并非只发生在如今你我的身边。早在12—13世纪,东方文化便登上了世界舞台,走到聚光灯下,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引领世界潮流。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陆上丝绸之路;而在商周时期萌芽、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在唐宋时期兴起的、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更是把中华传统文化的耀眼光芒带到大洋彼岸。这两条交通线不仅给向世界带去了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更传播了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使得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敞开。西方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东方临国也纷纷派遣留学生来到中华神州大地上学习和生活,中国文化占领了巨大的世界市场,带领着世界文化不断更新和前进。
便是因此,打开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大门。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累和沉淀。21世纪的文化热,并非昙花一现式的偶然现象,而是中华文化瑰宝厚积薄发和文化自信精神引领的双重结果。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由此,我们要坚持道路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此基础上,更要强调的是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自信。
文化自信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文化自信”并非一句口号和一个理论名词,而是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无论是舉国关注的大事,还是日常生活中细微的小事,都可以彰显出文化自信的力量。
最近举办的亚运动会游泳比赛上,不知是半开放式的游泳馆刮进了大风,还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悬挂中国国旗的横杆断裂,让三面国旗掉下。刚刚荣获金牌的孙杨见此场景,果断与组委会据理力争,要求重升国旗。在孙杨的坚持下,现场官员同意重新举行升旗仪式。几分钟后,亚运会颁奖现场,再次响起了响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而象征着中华民族骄傲的五星红旗,再一次冉冉升起。孙杨戴着奖牌,看着眼前的五星红旗,低声吟唱国歌,注目行礼。当被问及为何与组委会沟通时,孙杨严肃而坚定地说:“可能他们的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关乎到祖国的荣誉,所以我要求必须再来一遍完整的中国国歌,再来一次升旗仪式。”
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也曾被记者提问,拥有帅气外貌的他为何不去做演员,张继科的回答掷地有声:“运动员可以让中国国旗升起,演员可以吗?”
在大多数人陷于追逐名利而不能自拔时,当很多人面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冲击茫然动摇时,张继科、孙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解释了何为文化自信。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气和自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与豪情。
只有在对中华文化抱有强烈的信心和坚定的发展理想信念之下,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发挥文化创新的活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坚持的文化自信,是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而非狭隘的、局限的文化自信。有的人错误地把文化自信解读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盲目自信和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拒绝和攻击,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礼仪之邦,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的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正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文化那份坚定不移的自信和崇尚,我们才更能够张开怀抱,向世界敞开大门,去接触、去学习、去借鉴那些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自信帮助我们塑造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我们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保持清醒、理性的头脑。诚然,一味地崇洋媚外是错误的,而对文化自信进行狭义解读后的盲目抵制甚至固步自封亦是违背了文化自信这一精神的初衷。作为源远流长的文化大国,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能够接纳和包容外来文化,并且能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迸发新的火花。
文化自信离我们并不遥远,更不必被束之高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好体现。爱国便是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文化自信,积极守法、帮助他人、团结友爱,这些都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柱和基本内容,没有文化,一个民族也会因此失去凝聚力最终衰落。习近平曾说“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用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文化犹如一个生命体,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而依旧富有生机和活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归根也是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当下要把握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价值尺度,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让当代中国大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作为新一代的高中生,我们用心、用笔、用行动喊出自己的承诺:昂首挺胸,坚定文化自信!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深刻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发展繁荣为条件”。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近年来,汉语、汉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和显著符号,可谓掀起一波波热浪,让中国人民又一次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无数国人昂首为民族自豪。汉语桥、中国古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节目的播出和广受好评,不仅在全国范围激发了民众对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如何复兴这一问题的大讨论,更是反映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空前热情,更是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华寻找中国韵味之美。
翻开历史的画卷,纵观海内外,中华文化魅力的大规模传播并非只发生在如今你我的身边。早在12—13世纪,东方文化便登上了世界舞台,走到聚光灯下,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引领世界潮流。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陆上丝绸之路;而在商周时期萌芽、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在唐宋时期兴起的、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更是把中华传统文化的耀眼光芒带到大洋彼岸。这两条交通线不仅给向世界带去了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更传播了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使得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敞开。西方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东方临国也纷纷派遣留学生来到中华神州大地上学习和生活,中国文化占领了巨大的世界市场,带领着世界文化不断更新和前进。
便是因此,打开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大门。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累和沉淀。21世纪的文化热,并非昙花一现式的偶然现象,而是中华文化瑰宝厚积薄发和文化自信精神引领的双重结果。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由此,我们要坚持道路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此基础上,更要强调的是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自信。
文化自信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文化自信”并非一句口号和一个理论名词,而是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无论是舉国关注的大事,还是日常生活中细微的小事,都可以彰显出文化自信的力量。
最近举办的亚运动会游泳比赛上,不知是半开放式的游泳馆刮进了大风,还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悬挂中国国旗的横杆断裂,让三面国旗掉下。刚刚荣获金牌的孙杨见此场景,果断与组委会据理力争,要求重升国旗。在孙杨的坚持下,现场官员同意重新举行升旗仪式。几分钟后,亚运会颁奖现场,再次响起了响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而象征着中华民族骄傲的五星红旗,再一次冉冉升起。孙杨戴着奖牌,看着眼前的五星红旗,低声吟唱国歌,注目行礼。当被问及为何与组委会沟通时,孙杨严肃而坚定地说:“可能他们的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关乎到祖国的荣誉,所以我要求必须再来一遍完整的中国国歌,再来一次升旗仪式。”
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也曾被记者提问,拥有帅气外貌的他为何不去做演员,张继科的回答掷地有声:“运动员可以让中国国旗升起,演员可以吗?”
在大多数人陷于追逐名利而不能自拔时,当很多人面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冲击茫然动摇时,张继科、孙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解释了何为文化自信。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气和自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与豪情。
只有在对中华文化抱有强烈的信心和坚定的发展理想信念之下,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发挥文化创新的活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坚持的文化自信,是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而非狭隘的、局限的文化自信。有的人错误地把文化自信解读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盲目自信和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拒绝和攻击,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礼仪之邦,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的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正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文化那份坚定不移的自信和崇尚,我们才更能够张开怀抱,向世界敞开大门,去接触、去学习、去借鉴那些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自信帮助我们塑造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我们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保持清醒、理性的头脑。诚然,一味地崇洋媚外是错误的,而对文化自信进行狭义解读后的盲目抵制甚至固步自封亦是违背了文化自信这一精神的初衷。作为源远流长的文化大国,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能够接纳和包容外来文化,并且能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迸发新的火花。
文化自信离我们并不遥远,更不必被束之高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好体现。爱国便是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文化自信,积极守法、帮助他人、团结友爱,这些都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柱和基本内容,没有文化,一个民族也会因此失去凝聚力最终衰落。习近平曾说“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用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文化犹如一个生命体,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而依旧富有生机和活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归根也是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当下要把握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价值尺度,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让当代中国大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作为新一代的高中生,我们用心、用笔、用行动喊出自己的承诺:昂首挺胸,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