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形式与实质探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h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文化建设是高中德育的重要途径。高中生面临紧张的课业压力和沉重的高考压力,恰当的班级文化建设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仍受到诸多教师的忽视,对其建设的形式与实质也存在许多认知误区。教师应从建设偏失、形式、实质三个方面,探究如何有效创建优秀班级文化,构建和谐班集体。
  [关键词] 文化建设;高中德育;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8-0085-02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沉重的高考压力,分数成了教师和家长的重要关注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常常被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更是被教师和学生严重低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对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造成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需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帮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偏失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管理核心,是学校、家庭、学生之间的桥梁,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高中阶段,班主任与学生同样面临成绩的压力,因此,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常常出现重分数、轻德育的偏失情况,尤其是在班级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
  1.班级文化建设意义认识的模糊
  班级文化建设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自育自治的基本园地,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学生是设计者和主要实施者,参与建设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组织管理的能力,是学生责任感形成的重要方式。显性的班级文化丰富着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隐性的班级文化,如学风班风、班级的人际交往,对学生的情绪情感有着明显的影响,甚至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但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极易将班级文化定义为学科文化的补充,其存在的意义仅仅是规范学生行为,帮助学生弥补课业知识的不足,以提高学业成绩为主旨,班级文化建设的价值是明显的,意义是模糊的。
  2.班级文化建设形式较为单一
  班级文化建设应丰富多彩且具有活力。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班级文化建设是具有多层结构的,最显性的层面是教室环境布置,最隐性的是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的建立,处于中间层面的是班级的制度、学习成绩、各项比赛获奖等方面的情况”。但在大多数班级中,文化建设仅仅是学业成绩的补充,班主任致力于良好班风的建设,但精力的有限和教学课时的要求,使班级建设往往成为浮于表面的过场与形式,教室的布置随心设计,黑板报的刊出信手涂鸦。单一的形式,应付的态度,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明显的限制。
  3.班级文化建设目标模糊不清
  班级文化建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丰富的班级文化,培养了学生健康的认知与人格,是对学生心灵的塑造,灵魂的启迪。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正是强调班级文化建设在孩子成长中发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秀的文化建设传递着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源泉。但对部分班主任而言,文化建设与学生分数无关,统一的考试替代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提高分数为主要目标模糊了班级文化的核心内涵——学生的发展,個性化的发展。无意识的偏差和有意识的疏忽,使得班级精神文化缺少内核,校园的乐趣被无形打压。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
  荀子曾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健康的班级文化筑就了班级的精神内核,它以完善的文化制度、活泼的文化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的人格。一定程度上,班级文化是班级精神面貌、学生思想状态的综合体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卫生、纪律、生活等各个方面。
  就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而言,它可以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静态的班级文化以“制度”的形式出现,《班级公约》、《高中生行为守则》、班级口号、班级目标。静态的班级文化建设注重引导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规范意识,这是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雏形,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有效过渡。正如古人所言,“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班风学风一定伴随着学生道德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完善与形成。
  相对静态班级文化建设的规范性,动态的班级文化建设则强调学生个性的发挥。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尤其是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意见想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需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热情。开展国学常识小竞赛、策划社区义卖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免费的辅导、主动承担图书馆的整理清扫任务等,看似简单的活动,能让学生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小家”与“大家”相联系,让温暖走进学生心里,让感恩落实于手上。注重静态与动态的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制度中习得规范,在个性发展中学会奉献。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质落实
  “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班级作为学生的成长园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知识的输入、情感的归属、责任的传承。而一切德育的意义和美育的传递,需要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重视效率,需要班主任珍之重之,有效落实。
  1.重视文化设计,创设育人环境
  有心的设计倾注着育人的耐心,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处空间育人。因此,班主任可以结合高中生处于青春期的特点,结合“00后”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以健康活泼的形式创建班级文化,完成德育目的。如设立书画园地;在班级的墙壁上贴学生自主设计的名人名言海报;师生共同讨论,制定班规班训,坚持午读不打扰,鼓励早读勤起早,精心的班级活动和教室布置,把班级变成“家”,把老师变成“伙伴”。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将黑板报的设计权交给学生,聘请学生编辑,以正能量的主题,设计班级黑板报,评选最佳设计。让墙壁说话,让教室说话,让育人如春风化雨,润物于无声。
  2.开展丰富活动,深化精神建设
  除了重视班级装饰,可以建设丰富的班级文化,开展精彩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深化学生精神品质的建设。高中生有学业的压力,但青春期的生理特点让年轻的他们充满活力与朝气,可以开展一次运动会,让班级的凝聚力在欢呼和呐喊声中升华;举行一次进社区服务,让奉献的意识播撒在学生心田;举办一次校园辩论赛,让思辨的种子开花结果。自由之人格,独立之思想,规范之行为,感恩之心理,以活动为契机,德育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也为班级的精神家园,提供成长的道路。
  3.尊重个体差异,营造和谐氛围
  班级属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学生。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班级应是一个值得其信任,给予其安全感的地方。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除了进行常规的德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外,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为班级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高中生聪慧而敏感,其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阶段,思想既有成熟一面,亦有稚嫩的一面。但学业的压力,往往伴随着青春期的烦躁与叛逆。因此,在班级文化的构建中,班主任需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同时,在班中要倡导关爱和感恩的文化,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友好竞争。面对学生的苦恼,教师需要耐心倾听,是教师,更是朋友,以尊重的意识,帮助学生排解心中的烦恼,顺利度过青春的悸动,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代学校教育以其独特的文化精神,存在于社会文化系统之中,学校教育同样有责任以自己的独特,融入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中。”班级文化建设,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斟酌,亦含有无限智慧。重视班级建设,让班级成为团体,让学生更好发展。
  (责任编辑 斯 陌)
其他文献
[摘 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民族精神。英语教师在传授学生西方国家语言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民族精神的培养,具体可结合国内外形势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通过比较教学法来渗透民族精神。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民族精神;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5-0026-02 
【摘 要】阐述苗族语言文字运用及发展状况,分析苗汉双语教学现状,讨论苗汉双语教学对苗族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关键词】苗族 双语教学 儿童 社会化 影响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50-03  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特定文化和社会环境中,习得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以及掌握相应的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儿童社会化是一个
初春时节,河南省会郑州春意融融,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香港以及加拿大、美国、西德、英国、奥地利的150名专家学者汇聚此地,参加3月19日至21日召开的“中国妇
从职业环境创设、习惯养成、教学方法改革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提高中职电子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建议。
祁博文,汉族,现年67岁,四川荣县人,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四川省诗画院美术师、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四川省政协书画室成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成都分
[摘要]自2014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来,核心素养的发展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学校也开始广泛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提升学生运算能力,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会学生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4
【摘 要】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信息化面对的问题,阐述了教师与学生在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育理念和学习观念的发展;试图构建新型教学方式,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旨在为信息化影响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 高职教育 教育理念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46-03  自从我国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学校德育经过拨乱反正、恢复整顿,在指导思想上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积
培养全体公民,特别是国家干部和广大青少年,使之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历史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和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低年级 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90-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不断发展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当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受方言影响较大,学生口语基础薄弱,这给口语交际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随着学生社会交际活动范围扩大,教师对学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