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非主流医治之路之五:家族性癌症不偶然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z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眼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我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我也在恢复的过程中不断认识疾病和自己,对认知癌症形成的机理越来越感兴趣。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源自于一个单细胞。从一个正常细胞转变为一个肿瘤细胞要经过一个多阶段的过程,通常从癌前病变发展为恶性肿瘤。这些变化是一个人的基因因素和3种外部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外部因子包括:
  第一,物理致癌物质,例如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第二,化学致癌物质,例如石棉、烟草烟雾成分、黄曲霉毒素(一种食品污染物)和砷(一种饮水污染物);第三,生物致癌物质,例如由某些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
  癌症凶险,而诱发癌症的危险因素却又看似十分平常。主要有1.烟草使用;2.体重超重或肥胖;3.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4.缺乏锻炼;5.酒精使用;6.性传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7.城市空气污染;8.家庭使用固体燃料产生的室内烟雾。
  对于这些,我了解得越多,越有一种隐隐的担心,因为我们家族的饮食习惯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
  2008年12月,父亲曾经被怀疑为胃癌,但经检查又被排除了。而我卻在那个时候确诊为膀胱癌。
  我的母亲是一个素食主义者,由于这个原因,在我们这代人很小的时候,就很少吃肉——母亲不做。于是我们很羡慕别人家的饭菜。那时父亲会用肉票买些猪下水做的熟食,那是我记忆中的美食。一直到成人,我与我的弟弟妹妹都把这类熟食和肉当做真正的美味,把能常吃这些,当做生活富裕的象征。
  我想我与父亲在饮食习惯上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很少吃蔬菜与水果;喜欢吃猪下水、油炸食品、烤制类食物、黏性食品;我们都喝酒。父亲的酒龄大约40多年,抽烟二十多年。父亲还性格内向,情绪敏感,遇事总往坏处想,爱悲观。
  今年3月的一天早上,弟弟打电话告诉我,父亲被确诊为结肠癌,下午将要做手术……我脑子一片空白,果然是父亲!
  父亲竟在我患癌症一年以后也被确诊癌症,我相信这不是偶然事件。按道理,大约在15至20年前,癌细胞就在细胞中产生突变了。
  就目前病因学研究结果看,癌症不是直接遗传性疾病,但是确有少数癌症的发病有家族聚集的倾向,家族中有人患癌,子女患癌的机会比一般人可多一些。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肿瘤本身直接被遗传下来,遗传的仅仅是一种易患肿瘤的倾向性(或称易感性)而已。癌症是否形成,还取决于多种后天因素及外界致癌物的综合作用。家族成员的生活环境相同,生活方式相近,性格相似,其中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最为重要的致癌因素,据研究与四分之三的癌症发病有关。
  美国癌症研究所及5个合作研究中心曾对2283名癌症存活者的2308名子女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结果发现仅有7名子女有遗传性癌症,而其余子女的癌症发病率并没有增加。这个研究案例比较可靠地指出,遗传确实可以说是一种癌瘤发病的因素,但同环境因素相比,只能处于次要地位。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并不一定会患癌症,易感人群和高癌家族成员,也不是对任何癌症都易感。对癌家族成员来说,完全不必背负沉重的思想包袱。但从预防角度看,早期发现这些具有高发因素的家族易患者,并及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一定会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最基本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无过于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合理膳食,管住自己的嘴,注意有针对性地选择食用有防癌抗癌作用的食物;选择适宜的运动锻炼方法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调动体内的抗癌积极因素也是必要的;当然还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总之,建立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过有规律的生活,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癌症、包括家族性癌症的发生。
  如果我和父亲早知道这些,早早就摈弃那些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还会有今天的后果吗?
其他文献
老妻虽已年逾古稀,可衣着却很讲究,穿出的衣服总是那么可身得体,不断引来羡幕的目光。人家问她:“衣服是什么牌子?多少钱买的?”她幽默地答道:“更生牌,坐家公司出品,自产自销,从不外售。”当人们明白她说的意思时,便会发出会心的微笑,齐声夸赞她的巧手。  其实她穿的都是些普通的衣服,有的已穿过多年,甚至还有二十多年前买的,也有是从儿媳那“退伍”下来到她这再“服务”的。她穿上之所以变得那样合体可身又新颖,
期刊
他们退休前是文化干部、建筑工人、货车司机、幼儿园老师,他们退休后有的爱摄影,有的爱乐器。他们的人生本没有交集,却因为晚年的爱好而相识,又因为一颗爱心相聚在天津市蓟县下营镇的石头营村,以他们朴实善良的行动续写着一段又一段平凡的故事。  石头营村的村民都是旗人,也是守陵人。村子里有6座王爷陵。山野好风光引来不少摄影爱好者。2006年春天,一家中老年摄影俱乐部的15位“摄友”到此处采风摄影。63岁的孟林
期刊
王大爷今年76岁,绰号“三军司令”。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军队离休老干部呢。其实,他连一天兵也没当过。他这个“三军司令”,是老伴儿和孩子们给封的。他不仅欣然接受,还自己到处宣传,唯恐亲朋好友们不知道。  王大爷从17岁就进厂当工人,干了四十多年钳工,身体有两大“收获”:一个是常年猫腰工作,腰间盘突出;二是长期劳损,肩周炎。一些老伙计为这些职业病常发牢骚。王大爷却知足常乐,他把这“慢性工伤”称为“劳
期刊
“各位居民,大家中午好!辽宁省台安县南区丹阳小区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首先向大家播报来自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最新消息……”近日来,每天的早、中、晚,我所住的小区内都会响起这样的声音。  而这个小区广播站是半年多以前,由刚从县广播电台退居二线的播音员何婶带领7位老人办起来的。广播站根据居民们的需要,开设了“新闻早播”、“新闻午报”、“小区窗口”、“小区新风”、“娱乐新干线”、“和你聊聊天”、“家教新视野
期刊
今年初,做了几十年管理工作的老爸退休了。闲赋在家,空有一腹才情,无处发挥,時常长吁短叹。  我灵机一动,建议道:“爸,你就抓家政建设吧!咱们五口人也算是个小‘单位’。搞得好,也很有成就感呢!”老爸听了,眼睛一亮:“好啊,我初步酝酿酝酿就召集开个会。”  虽没有话筒,但老爸也找到了当初的感觉,有板有眼地说:“从今天起,我这个家长自行走马上任。以前工作忙,现在我有时间也有精力抓一抓。总的来看,你妈管理
期刊
一些老年人处于逆境时,以坚强的毅力勤奋用脑咬定自己的目标奋进,作出了成绩,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得到了欣慰,促进了身心健康。  中国医学史上罕见的百岁老人孙思邈从小体弱多病,经常求医,正像他在《千金翼方序》中所述:“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磬尽家产,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他痛感自己体弱多病,决心学医,直到白发苍苍,仍手不释卷,钻研医术,竟成为医学技术精湛的医生,百岁的长寿
期刊
去台湾旅游的动议是我85岁的老父亲提出来的。  父亲一直对宝岛台湾兴趣浓厚。这和他那一代人对1949年前后的整体记忆有关。央视4套的“海峡两岸”他是每晚必看,对台湾现实的了解远比我这个做传媒的女儿“门儿清”。前不久,见和他一起打门球的老友赴台观光,父亲很心动,正巧看到中科院老干部活动中心贴出了与国旅组团赴台环岛游的报名通知,心动立刻变成了行动。  可是85岁的老人出远门,就算身体尚可,谁又能放心呢
期刊
■口述:金荣 撰写:梁青平    我今年78岁,邻居都亲切地称我“喜鹊奶奶”。因为我每天要到我家附近的青岛市北岭山上喂喜鹊。  2001年春天,女儿见我老是待在家里不出门,便动员我去爬山。一个雪后初霁的早晨,我心情不太好,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唱了一首《兒行千里母担忧》的歌曲抒发情感,没想到唱着唱着引来了一群喜鹊在头顶上空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喜鹊的来临顿时让我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从此便与这些鸟
期刊
人到晚年,最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生活负担成了老年人的共同愿望。几年来,我通过科学理财,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从不让子女负担一分钱的赡养费。住着自己买的房,花着自己赚的钱,我和老伴心里充满了欣慰。  我有三儿一女,五年前,他们便已先后成家另过,老宅里只有我和老伴一起住。老伴没有工作,所以一直为养老发愁。每每听老伴提到“养老成问题”的话题时,我就安慰她:“养儿防老,咱有三个儿子、一个
期刊
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南门村委会下丘村民小组102岁的老太严未秀脸色红润,精神饱满,嗓门大,中气足。除耳背和大部分牙齿脱落外,至今仍然自己洗澡、擦身、穿衣、洗衣,生活完全自理。  严未秀76岁的长子刘裕海道出了母亲长寿的奥秘。  常年劳作。严未秀老太于1908年8月出生于泰和县冠朝镇一贫穷农家,从未上过学,从小就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上山割茅,下地拔草,种菜养猪,洗衣做饭,25岁才嫁到澄江镇南门村委会下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