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美的熏陶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xs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看作美的载体,把语文看作一个美的系统的存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理解美、发现美,从审美感知中获得美感,获取知识,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
  [关键词]人物美;情感美;神韵美;语言美;和谐美;新奇美
  
  语文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审美活动的过程,审美要成为语文课的灵魂。
  一、让学生体会课文的美丽
  教师应把语文看作美的载体,把语文看作一个美的系统的存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理解美、发现美,从审美感知中获得美感,获取知识,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
  (一)用形象欣赏法感受人物美。教材中的作品都要通过塑造艺术形象传情,对于反映生活美的文章,尤其要引导学生去学会鉴别和欣赏艺术形象,领悟作品的人物美。如阅读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可以看作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这些艺术形象和我们身边的人物一样平凡,也和我们身边的人物一样在追求和展示着人性的美好一面。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引领学生去鉴赏艺术形象,和这些艺术形象同去思索,同去经历,无疑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求真向善的品格。
  (二)用情感体验法感受情感美。课文总是要直接或间接传达出作者的感情的,读书的过程其实是读者接受作者传情的过程,读者往往以自己的感情去悟情、融情,达到与作者的共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融于自然中,融于生活中,去体验、去经历作品所创造的美。情感体验的方法往往受到个体差异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制约,因此,要多从作品的表层感受深入到对作品字里行间所蕴涵的魅力体验。这样,融情入书,身历其境,才能真正有所得、有所获。
  (三)用诵读法体验文章的神韵美。有情感地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依然一如既往地强调要重视诵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有情感的“美读”,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之实现学生与文本、作者三者间的直接对话。诵读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精神实质,领会其气势、节奏、神韵等,都大有裨益。经典、精美的课文诵读得好,静止的文字就会活起来,就会进入一种可见、可闻、可感的意境美中去。
  (四)用品味法领略文章的语言美。高尔基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物和思维过程。”教材中的作品语言,是经过作者(有的还经过编者)反复锤炼、推敲的语言。文学作品中一切的美都是用语言来表达的,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注重发掘意境优美、发人深思的语言,以发现作者抒情的情思,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例如,朱自清笔下的《春》,写春草用了“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写春花“开满了花赶趟儿”的热闹劲儿;写春风如“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般轻柔;写春雨则“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那样绵密、晶亮。语言之精美,将春写得活灵活现,令人不由产生对春之到来的喜爱之情。在探究作品的过程中,正是循着这些优美的语言,学生才在心灵中幻化出了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二、让学生领略语文课堂教学之美
  教师引导学生感知、鉴赏课文之美,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美,离不开课堂教学。语文教学伴随着丰富浓郁的情感活动,在这种情感活动中,最基本的情感是审美情感。从课堂美的创造主体讲,教师授课讲究教学艺术,即教学活动具有可欣赏性、创造性和个性,这本身就属于教学的审美范畴。因此,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缺少课堂教学之美,就难以产生教学的美感效应。鉴于此,我们必须以课堂为依托,创造课堂教学的美,呼唤学生审美体验的回归!
  (一)培养平等与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情感的和谐美。语文教学中的亲近感,与学生平等、民主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坚持教学民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保持教师的人情味,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通过课堂这个窗口与学生建立伙伴式的平等关系。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营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由此刺激、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的心理活动潜能,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创设教学内容的新奇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导”是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形成美感的关键因素。因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并不单纯地受自身的思想认识支配,也受情感活动支配;同时,教学情境对他们的学习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活泼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冲突,加深学生的道德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三)融入真情,注重传授的语言美。语文是与语言打交道的,语文教师无疑应该是语言应用的典范。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用规范、简洁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叩启他们的智慧之门,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欲望。如果在讲授课文时,能配上相应的语声、语调,使语声有高有低、抑扬顿挫,形成旋律,体现出不同调式特征,课堂教学就会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语文课文里蕴含着的美学因素很多,我们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使语文课像春雨,像清风,像枫叶,像瑞雪,去开垦荒陌的心田,去涤荡污浊的心灵,使以静态的文字沉睡在课本中的美质语文,还其本色,以教者的才情,使语文教学具有美学风范,让审美真正成为语文课的灵魂。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新课改提出“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的确,一个中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让学生走进课外阅读世界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走出课堂,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作以下探讨: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兴趣  (一)以文导读。教师应热爱生活,热爱阅读,并把自己的这种情感在语文课上传
目前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现已知丙型肝炎(HC)是波及全球的传染病.在输血后的肝炎中,80~90%是HC.在散发的非甲非乙肝炎中(NANBH)50%以上是HC.
一、基层商业银行掩盖贷款风险的形式rn通过借新还旧、以贷还贷等方式掩盖风险.贷款到期后,借款人因发生财务困难无法还贷,银行通常会重新发放新贷款,用于偿还全部或部分旧贷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中详细阐述了“数学是什么”的发展变化。强调指出“数学是一门科学,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实践部分和其他科学一样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贯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抓住学生的心理,给他们多操作、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大胆质疑猜想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猜想是数学发展的命脉,更是学生创新的灵魂,只有在敢于猜想的基础上,才能促使寻找方法,尝试验证、解决问题。在教学中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人们对化学教育的认识由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下面,就探讨化学教育观念创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观的转变  传统教育理论认为:教材应按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它不考虑
教学目标:掌握图层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若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笔者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谈几点体会
英语教师把握和掌控课堂,实施积极有效地课堂管理是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由于英语教学内容广泛,学生思维活跃,英语课堂的管理与控制的难度就显得尤为突出。本研究从英语教学实际出
混凝土施工缝几乎可以说是每个混凝土工程都要遇到的问题,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缝的质量。混凝土施工缝是保证结构构件质量,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详细叙述建筑工程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