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新课标精神, 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创造写作空间、指导学生认识生活和重视学生写作过程锤炼思辨力,以及坚持以生为本的批改原则等五方面阐述了本人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以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 新课标 写作能力 学习兴趣
高中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我结合新课标精神,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以求教于大家。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向“平等中的首写”,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发展的促进者。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重要途径,打开学生的“思”路,消除学生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的烦恼,吸引学生乐此不疲地写作。那么,如何巧设情境呢?首先,教师要留心观察生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看看学生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巧妙地把学生引进预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尽情表现后,及时进行交流谈心,这种特定氛围的情绪感染,使多数学生已经是“材源广开,不写不快”了。
二、创造自由的写作空间,形式不拘一格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作为教师,首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张扬个性的写作空间,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真实、真诚、真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其次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自由写作。具体地说,教师布置作文时,宜划出一个大致的范围,让学生自由地写;有时还可向学生征集作文题目。
三、指导学生认识生活,提升感悟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感悟是写作的基础,文章的思想内容来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有那种用自己的心灵去感触过的事物,那种激起并且倾注了自己感情的事物,才会成为写作的宝贵材料。不少作文教学“以文为本”,只重视文字技巧和文体篇章的练习,忽视了指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结果导致学生才思枯竭,学生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只能机械地模仿或抄袭,文章缺乏真情实感。长此下去,造成学生对社会、对人生漠不关心,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敏锐性。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去认识生活呢?其实,只要遵循认识规律去做,定能摸索出办法来。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深入了解学生,抓住学生中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认识问题,引导学生去讨论,去采集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将讨论认识的问题写成文章,还可以让学生写自由文,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然后教师抓住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去集中讨论,提升到理性上认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就能摸索出以“练人”为本的好的作文教学方法,起到了“练人”与“练文”的作用。
四、重视学生的写作过程,锤炼思辨力
写作是一种精神体验,是一种生命活动。“以文为本”的作文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只是以完成了多少次作文为任务,关心的是写作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取材构思和修改的过程。写作训练通常是由教师指定题目,学生只能按指定的题目作文,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然后选出思路清晰和思路混乱的文章作为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达到锤炼思维的目的。
作文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表现,作文教学要以“练人”为本,就要把指导学生取材构思和写后修改作为重点,“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正及反”地展开思维训练,从中锤炼思维,使思维具有严谨性、辩证性、整合性和创造性。
五、坚持以生为本的批改原则
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与个性的作用,搞好作文批改和评讲工作,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充分的肯定。
首先,作文评语宜以激励为主。
“言为心声”,作文大多凝聚着学生创作的心血,学生当然渴望与教师实现心与心的交流与肯定,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形象的句子、一个生动的词语都应给予激励,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对于那些容易受冷落而内心自卑的学生更要多给予赏识激励,因为对他们来说,包含爱心、赞赏之情的只言片语更是一种情感的慰藉,它将化作无形的学习动力,乃至影响终身。
其次,作文批改宜多样。
教师改变一手“包办”、全批全改的陈规陋习,放手让学生自改互评,把教师笔批、面批和学生自批、互批、小组集体批、指定部分学生批等作文批改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使学生批改能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事前要对学生作精心的安排和指导。通过指导,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写作的优势,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及突破方法,使每次作文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永远的追求。让我们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不断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树立学生的创作信念,有效地提高学生文字力,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更生. 作文教学心理学[M]. 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2]郑桂华. 描写的奥秘[J].语文学习,2007(9).
[3]吕叔湘. 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
[4]黄初,李杏保主编.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320.
【关键词】作文教学 新课标 写作能力 学习兴趣
高中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我结合新课标精神,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以求教于大家。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向“平等中的首写”,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发展的促进者。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重要途径,打开学生的“思”路,消除学生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的烦恼,吸引学生乐此不疲地写作。那么,如何巧设情境呢?首先,教师要留心观察生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看看学生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巧妙地把学生引进预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尽情表现后,及时进行交流谈心,这种特定氛围的情绪感染,使多数学生已经是“材源广开,不写不快”了。
二、创造自由的写作空间,形式不拘一格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作为教师,首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张扬个性的写作空间,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真实、真诚、真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其次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自由写作。具体地说,教师布置作文时,宜划出一个大致的范围,让学生自由地写;有时还可向学生征集作文题目。
三、指导学生认识生活,提升感悟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感悟是写作的基础,文章的思想内容来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有那种用自己的心灵去感触过的事物,那种激起并且倾注了自己感情的事物,才会成为写作的宝贵材料。不少作文教学“以文为本”,只重视文字技巧和文体篇章的练习,忽视了指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结果导致学生才思枯竭,学生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只能机械地模仿或抄袭,文章缺乏真情实感。长此下去,造成学生对社会、对人生漠不关心,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敏锐性。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去认识生活呢?其实,只要遵循认识规律去做,定能摸索出办法来。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深入了解学生,抓住学生中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认识问题,引导学生去讨论,去采集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将讨论认识的问题写成文章,还可以让学生写自由文,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然后教师抓住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去集中讨论,提升到理性上认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就能摸索出以“练人”为本的好的作文教学方法,起到了“练人”与“练文”的作用。
四、重视学生的写作过程,锤炼思辨力
写作是一种精神体验,是一种生命活动。“以文为本”的作文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只是以完成了多少次作文为任务,关心的是写作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取材构思和修改的过程。写作训练通常是由教师指定题目,学生只能按指定的题目作文,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然后选出思路清晰和思路混乱的文章作为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达到锤炼思维的目的。
作文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表现,作文教学要以“练人”为本,就要把指导学生取材构思和写后修改作为重点,“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正及反”地展开思维训练,从中锤炼思维,使思维具有严谨性、辩证性、整合性和创造性。
五、坚持以生为本的批改原则
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与个性的作用,搞好作文批改和评讲工作,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充分的肯定。
首先,作文评语宜以激励为主。
“言为心声”,作文大多凝聚着学生创作的心血,学生当然渴望与教师实现心与心的交流与肯定,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形象的句子、一个生动的词语都应给予激励,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对于那些容易受冷落而内心自卑的学生更要多给予赏识激励,因为对他们来说,包含爱心、赞赏之情的只言片语更是一种情感的慰藉,它将化作无形的学习动力,乃至影响终身。
其次,作文批改宜多样。
教师改变一手“包办”、全批全改的陈规陋习,放手让学生自改互评,把教师笔批、面批和学生自批、互批、小组集体批、指定部分学生批等作文批改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使学生批改能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事前要对学生作精心的安排和指导。通过指导,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写作的优势,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及突破方法,使每次作文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永远的追求。让我们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不断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树立学生的创作信念,有效地提高学生文字力,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更生. 作文教学心理学[M]. 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2]郑桂华. 描写的奥秘[J].语文学习,2007(9).
[3]吕叔湘. 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
[4]黄初,李杏保主编.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