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档案管理学》是高校文秘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树立创新精神。
关键词: 文秘 《档案管理学》 教学改革
《档案管理学》这门课程以档案管理的总体性、宏观性理论和档案管理基本方法、原则的理论为指导,传授从事档案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它既要求学生应当掌握档案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统计等实体管理理论,以及检索、提供利用、编研等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理论,更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上述八项内容的档案管理工作操作实务。
档案管理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树立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除了需要广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外,还需要注重课程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档案工作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一、对教学内容、方法、方式进行改革
首先,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掌握一定现代科学技术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复合型文秘人才,这就要求文秘专业中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知识和一些经验等方面,要积极探索与研究适合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适应现代办公条件下文件与档案管理的新变化,适应电子文件、数字档案馆的保管与利用,这就需要学生在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所突破,在运用跨学科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所创新。如:以“件”为单位进行档案整理是在文秘与档案工作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条件日趋完善的情况下,为简化文书处理和档案整理程序,逐步实现文档一体化,对档案整理方法的创新,这些内容教科书上还来不及编进去,及时补充并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紧跟档案工作发展的步伐,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提倡教学方法灵活性、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又要有实践参观、案例分析,实施启发式、自习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把学生推向学习主人的位置。
再次,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课堂上使用课件能使沉闷的课堂立刻生动起来,在特定的理论内容里添加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视频文件,如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表册样式、档案馆的库房实景、档案管理设备的外观样式、整理完毕的档案规范样本及一些史料故事等,使授课内容趋于形象直观,从而有助于学生缩短认识理解的过程,轻松愉快地度过几十分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现场教学,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战训练”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课堂搬出教室,将学校档案馆、各专门档案室作为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使学生切实掌握档案工作八大環节;熟悉档案馆的各种设备器械,并学会使用;接触到不同载体、不同形状、不同类型的档案,并亲身实践对于它们的整理及保管方法。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形成了关于档案宏观的感性认识,缩短了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适应期,教师也可以把它当做检验授课效果的一个标尺,凭此考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以便于及时发现弱点并加以强化训练。
三、引入案例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活化”教学内容,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让它们处于一定的情景中。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案例引入课程教学中,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学生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基本原理及其适用的方法和原则,拓宽思考角度和深度,培养全面的思维能力,增强教学效果。诚然,课堂上对于“八千麻袋事件”、“汤国基事件”、“如此‘特殊’退休事件”及“弃档族”等案例的探讨结果并不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以“档案”为题材的专题节目,如大型系列片《清宫秘档》,中央电视台的《国宝档案》,北京电视台的《档案》,深圳电视台的《解密》等栏目,这些栏目有些案例很典型,制作也很成功,有些栏目还有专家点评,对教学会很有帮助。
四、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尝试新型实践性作业法
作业是巩固和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应用型学科作业模式,以考查理论与概念的书面练习为主,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大多数是通过文字叙述来回答问题,许多人就采取抄书、抄袭的方法应付。而实践性作业模式,转到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训练为主上,能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档案管理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涉及档案的收、管、用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操作性,光靠讲解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毫无档案工作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掌握档案整理、鉴定、分类、著录标引、编制检索工具等业务工作内容都有较大的难度。档案整理大作业是《档案管理学》课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也是对传统应用型学科作业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在讲解归档文件整理时,采取归档文件整理大作业模式,利用学校不归档的文件,将其随机分发给学生,每人20份以上以“件”为单位进行档案整理,让学生模拟具体的实际工作进行操作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对归档文件分类、鉴定、确定保管期限、排列、编号、编目、装盒等实训过程,这就促使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各自的作业,从而避免了互抄作业的现象。这种“边学习边实践”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管理对象,并要求他们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可以从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上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独立工作能力。
五、改革课程考试和成绩评定的方法,引入“创新分”机制
对档案管理学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改传统的死记硬背的闭卷考试方式为大综合论述题的模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中,不以学生的最后考试作为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据,而是根据学生平时作业(10%)、课程实验(30%)、期末考试成绩(60%)进行综合评价。如此,促使学生学习做到“三个一样”:平时学习与期末考试一个样,学习理论与学习技能一个样,课堂学习与课程实训一个样。通过强调学习过程,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和积累,也将作业、实习等平时考核环节真正落到实处。
引入“创新分”机制,给那些有创新意识,能提出独特见解的学生加“创新分”,鼓励学生们学会用独立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对于那些独立思考而又认真仔细的学生加3至5分不等,促使学生在求学方面既有严谨务实的态度,又有大胆创新的勇气。
关键词: 文秘 《档案管理学》 教学改革
《档案管理学》这门课程以档案管理的总体性、宏观性理论和档案管理基本方法、原则的理论为指导,传授从事档案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它既要求学生应当掌握档案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统计等实体管理理论,以及检索、提供利用、编研等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理论,更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上述八项内容的档案管理工作操作实务。
档案管理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树立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除了需要广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外,还需要注重课程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档案工作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一、对教学内容、方法、方式进行改革
首先,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掌握一定现代科学技术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复合型文秘人才,这就要求文秘专业中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知识和一些经验等方面,要积极探索与研究适合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适应现代办公条件下文件与档案管理的新变化,适应电子文件、数字档案馆的保管与利用,这就需要学生在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所突破,在运用跨学科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所创新。如:以“件”为单位进行档案整理是在文秘与档案工作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条件日趋完善的情况下,为简化文书处理和档案整理程序,逐步实现文档一体化,对档案整理方法的创新,这些内容教科书上还来不及编进去,及时补充并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紧跟档案工作发展的步伐,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提倡教学方法灵活性、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又要有实践参观、案例分析,实施启发式、自习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把学生推向学习主人的位置。
再次,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课堂上使用课件能使沉闷的课堂立刻生动起来,在特定的理论内容里添加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视频文件,如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表册样式、档案馆的库房实景、档案管理设备的外观样式、整理完毕的档案规范样本及一些史料故事等,使授课内容趋于形象直观,从而有助于学生缩短认识理解的过程,轻松愉快地度过几十分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现场教学,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战训练”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课堂搬出教室,将学校档案馆、各专门档案室作为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使学生切实掌握档案工作八大環节;熟悉档案馆的各种设备器械,并学会使用;接触到不同载体、不同形状、不同类型的档案,并亲身实践对于它们的整理及保管方法。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形成了关于档案宏观的感性认识,缩短了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适应期,教师也可以把它当做检验授课效果的一个标尺,凭此考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以便于及时发现弱点并加以强化训练。
三、引入案例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活化”教学内容,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让它们处于一定的情景中。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案例引入课程教学中,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学生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基本原理及其适用的方法和原则,拓宽思考角度和深度,培养全面的思维能力,增强教学效果。诚然,课堂上对于“八千麻袋事件”、“汤国基事件”、“如此‘特殊’退休事件”及“弃档族”等案例的探讨结果并不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以“档案”为题材的专题节目,如大型系列片《清宫秘档》,中央电视台的《国宝档案》,北京电视台的《档案》,深圳电视台的《解密》等栏目,这些栏目有些案例很典型,制作也很成功,有些栏目还有专家点评,对教学会很有帮助。
四、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尝试新型实践性作业法
作业是巩固和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应用型学科作业模式,以考查理论与概念的书面练习为主,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大多数是通过文字叙述来回答问题,许多人就采取抄书、抄袭的方法应付。而实践性作业模式,转到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训练为主上,能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档案管理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涉及档案的收、管、用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操作性,光靠讲解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毫无档案工作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掌握档案整理、鉴定、分类、著录标引、编制检索工具等业务工作内容都有较大的难度。档案整理大作业是《档案管理学》课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也是对传统应用型学科作业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在讲解归档文件整理时,采取归档文件整理大作业模式,利用学校不归档的文件,将其随机分发给学生,每人20份以上以“件”为单位进行档案整理,让学生模拟具体的实际工作进行操作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对归档文件分类、鉴定、确定保管期限、排列、编号、编目、装盒等实训过程,这就促使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各自的作业,从而避免了互抄作业的现象。这种“边学习边实践”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管理对象,并要求他们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可以从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上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独立工作能力。
五、改革课程考试和成绩评定的方法,引入“创新分”机制
对档案管理学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改传统的死记硬背的闭卷考试方式为大综合论述题的模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中,不以学生的最后考试作为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据,而是根据学生平时作业(10%)、课程实验(30%)、期末考试成绩(60%)进行综合评价。如此,促使学生学习做到“三个一样”:平时学习与期末考试一个样,学习理论与学习技能一个样,课堂学习与课程实训一个样。通过强调学习过程,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和积累,也将作业、实习等平时考核环节真正落到实处。
引入“创新分”机制,给那些有创新意识,能提出独特见解的学生加“创新分”,鼓励学生们学会用独立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对于那些独立思考而又认真仔细的学生加3至5分不等,促使学生在求学方面既有严谨务实的态度,又有大胆创新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