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目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主题,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就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而言,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差;教学过程变成“知识点”的简单复述和归纳过程,教学重视“知识型”传授,忽视“教法型”讲授,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的随意性、主观性、经验性较大。以上这些现象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抹杀了学生的思维个性,束缚了教学改革,削弱了教学效果。由此,历史课堂教学呼唤创新教育,历史教坛需要呼吸新鲜空气。
  一、转变历史教学的陈旧观念,树立体现历史创新教育基本内涵与特点的教学思想,确立教学目标,落实能力要求,制定教学原则。
  (一)要革除陈旧的历史教学观念,树立体现历史创新教育内涵的教学思想。“填鸭式”教学、“复印机式”教学、“故事课式”教学现象必须革除,全面确立新的教育形势下历史课堂的教学思想。第一,在教学对象的把握方面,要体现全体性特点。课堂教学要面向各个层次的每个学生,教学结果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第二,在培养目标方面,要体现全面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创造型人才。第三,发展新型历史教学关系,体现学生主体性特点。第四,在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把握上,要体现整体性。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整体,要从整体出发,灵活安排各要素,取得最佳效果。
  (二)要制定和落实体现创新教育的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保证对教学大纲、教材基本要求的掌握,考虑历史教学的总目标、单元目标。其次,要注意学生原有知识能力基础和年龄特点,做到教学目标难度适中。第三,教学目标完整。课堂教学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认知、技能、情感各种目标的有机结合。第四,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用明确的语言提出课堂教学结束后应达到的具体要求。第五,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以认知目标为主线,分层落实,以智能目标为核心,让学生主动发展,以情感目标为动力,和谐渗透,最终实现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求知、思维、创造、协作等目标。
  落实能力要求: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落实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即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第二,落实培养学生材料处理能力,即阅读理解历史材料能力,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第三,落实培养学生历史阐释能力,即归纳、比较与概括历史知识,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规律及培养史论结合能力;第四,落实培养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阐释历史现象时做到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三)要体现创新教育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确定历史课堂教学原则。第一,确定目标性原则。这项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阶段特征,确定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阶段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指标,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培养。第二,思维层次性原则。按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性特征,即直觉思维——经验型的抽象思维——理论性的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分层分别培养。第三,教学的量力性原则。在教学中,以目前学生学习历史的实际智力水平为基础,靠近学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循序渐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迁移性、广阔性、直觉性、批判性、顿悟性等思维品质。第四,启发诱导的原则。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学习动力的培养。第五,发展性原则。即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第六,渗透性原则。即寓思想、道德、理想、教育于教学之中,以及注意历史知识同其他交叉学科的横向联系。
  二、适应创新教育要求,改革课堂教学,重新认识教学关系,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一)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即认识“教与学”、“教法与学法”、“教师与学生”等在教学过程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其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单纯传授知识向教学生怎样获取知识转变;从讲解为主向启发诱导转变;从教师权威向师生平等转变。教师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此外,必须在自己的教学中做到四个到位:第一是把握大纲,明航到位。第二是研究课本,理材到位。在熟悉大纲的基础上,教师要深究教材,吃透教材,充分了解,揭示知识间的共同点和生长点、能力点、教育点,对教材能灵活运用。第三是了解学生,预测到位。教师要了解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点、认识上的难点和疑点,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基础和迁移能力等。第四是研究学法,变通到位。教师应根据目标、能力、要求、学生实际等研究学生的学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学法指导。其二,教法与学法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形成引导和接受引导的关系。教师教法的基础是学生的学法,教法要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教法与学法能够相互转化。其三,建立新型的师生民主平等合作关系。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具有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共同创造的和谐师生关系。
  (二)改革课堂教学,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其一,打破历史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一般应采取几种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乐趣:一是借助导语,创设悬念。二是求异求新,别出心裁。在教学中,教师要常在“新”和“异”上下工夫,改变对教材的机械重述。三是联系现实,引起共鸣。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是历史社会功能的表现。四是运用史料,开拓延伸。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和生动形象性,开阔和延伸学生的视野。五是古今中外,适当对比。适当的对比可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其二,打破革除历史教学的单纯陈述式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不仅需要教师活动,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其三,改变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单一性,艺术、灵活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优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种方法的合力作用,并注重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操作策略和调控艺术。
其他文献
目的 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效果观察及治疗依从性影响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接受治疗
1.引言  阅读是英语学习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考中,阅读占了40分的比重,在高考阅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考生的阅读速度与理解效果,所以快速阅读是英语阅读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作为一种专门的阅读技能,它在提高阅读速度、强化阅读教果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要掌握这种技能,必须经过多种渠道的培养。  2.利用高中生心理发展有利优势培养课外快速阅读能力  2.1高中生在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方面的心理优势与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教育体制的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内容不断丰富,教学目标也更具体。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要彻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历史 问题分析 教学对重  高中历史,是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市场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招标代理行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招标代理机构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几点风险应对方式.
在近几年发展当中,建筑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然而,对于建筑当中,建筑材料则对整个建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建筑的过程当中,检测人员也是非常重要的,检测人员对建筑材
摘 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探索创新意识。为了顺应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对教材知识进行优化重排,将知识整合成内容专题,并根据专题的内容编排为学生开展课堂教学。专题教学方式可以帮助高中生充分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关键词: 高中历史 专题教学 设计策略  1.引言  笔者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发现,采用专题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历史复习效
手性氨-羟基化合物是一类用于催化不对称合成和手性辅助合成的重要配体。已经被成功开发的氨基醇配体绝大多数起始于手性源化合物。但是,非手性源的氨基-羟基手性配体的设计和合成已经成为目前不对称合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因此,在天然手性源中几乎不存在的、或者不易从天然手性源转化得到的手性氨基-羟基化合物将是一类重要的研究目标。本文选择了Betti碱及其衍生物为研究目标,完成Betti碱及其衍生物
目的:分析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胸腔镜双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到2019年在本院收治的30例手汗症患者,采取回顾式分析,对所有患者实施双腔气
本文结合“一卡通”自助服务系统在我院的实际使用情况,具体分析了“一卡通”对于优化门诊就医流程,节省病人挂号缴费等候时间等方面的特点.相信“一卡通”将会更好地带给病
摘 要: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区域地理的地位越来越凸显重要性,培养学生区域的观念和意识,认识区位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结合实际分析某区域经济发展具备的条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发展的意识,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现阶段区域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 地理教育 经济问题 可持续发展  一、帮助学生理解区位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地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