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建设中的应用与研究

来源 :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79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是基于碎片化时间提出的一种学习模式,微课的流行推动了现代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加强师生互动.文章主要针对微课在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该方法的可行性,根据微课应用理论及其优势,明确微课设计原则,从而将微课融入语文教育,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率.研究证明,微课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不断深入,探讨其教学的成效性有利于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果.“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符合课程思政教学的德育逻辑,有利于统合英语学科的二元属性和三维目标.从学科宏观目标入手,加强顶层设计,从中观教学优化课程设置,从微观教学细化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提升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成效.
股份制校企合作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为了促进该办学模式的稳定发展,本文对其保障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基于当前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股份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性质,明确办学特征;然后,对股份制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最后,从股份制校企合作的融资、管理、监督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其保障机制的构建方法,为股份制校企合作的发展指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鉴于此,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以期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两大主阵地,需要注重顶层设计,构建同向同行机制,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当前高职思政教育的普遍问题是重专业建设,轻思政教育,两类课程缺乏合力,未能形成有效协同机制.文章探讨了专业课与思政课内容融合、指向一致的协同育人机制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文章根据我国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并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阐述了“课程思政”视角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对新时代落实课程立德树人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意义,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引领价值作为目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四个角度,紧扣“课程思政”视角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索.
高职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高校教育现状,积极落实与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针对“课程思政”进行分析,研究其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与重要性,探索高职院校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共情能够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亲社会行为,而父母教养方式对亲子之间的互动有着直接作用,对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检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BI)、《成人依恋量表》(AAS)等量表对39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并使用SPSS和AMO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通过改变其不安全型成人依恋风格来预测大学生的情感共情能力形成.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安全型依恋模式的形成因素,从而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学风建设在高校建设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的学风建设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影响深远,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好的学风建设需要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携手共创.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时代的高速发展,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现阶段,在高校当中学风建设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大多数高校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建设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应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创新学风建设的开展方式,用思政教育引领高校的
文章通过对江苏女子手球队2014年和2015年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两年冬训期和备战期的形态及体能指标进行分析(包含FMS测试评分),明确科学体能训练对运动员损伤预防和体能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经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合理的体能训练能使女子手球运动员年度急性损伤率从41.5%(2014年)降低至26.08%(2015年);形态指标明显改善,安静脉搏降低(P<0.05),躯干旋转稳定性也显著性提高(P<0.01);各项体能素质(如下肢本体感觉、速度、下肢爆发力等)与2014年训练前相比成绩显著提高(P<0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作为大学校园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它以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陶冶学生情操,在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引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高校共青团组织来说,把学生社团建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践中提高广大青年团员思想政治觉悟和素养,对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