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为了改善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提高日常事务的管理效率,需要积极吸收先进的内控管理理念转变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现存的不足之处,便于内控制度能够更加完善以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一、内部控制制度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控制建设的新的里程碑,同时也是适应即将加入WTO的客观要求。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意识薄弱。首先,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单位根本没有按照《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章立制,完全领导“一支笔”说了算。造成出现问题无章可循,违章难纠现象;还有的领导只关注制度建立环节,忽略制度实施、执行情况;有的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领导认为程序繁琐,降低办事效率,因而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其次,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一般不参与单位业务活动,发生经济业务时无发结合业务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只能根据领导指示处理经济业务,起不到财务管理和资金控制的作用。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资产家底不清。主要表现在:一是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如有的票据记录的经济业务与实际经济活动事项不符、内容不合常规;一些货物销售企业在没有正式发票的情况下,借用其他单位发票,导致开票单位与领购单位名称不一致;一些单位使用往来结算收据、自制收据和单位内部收据作为依据报销等。二是账务核算处理不规范。如有的单位在年终结账时, 不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 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 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还有的单位, 两套会计核算制度同时运行, 支出核算混乱。三是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存在账外资产。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上有但实际上资产已不存在, 而有些实际使用的资产却未作价入账, 形成账外资产;另外还存在不同单位之间的资产调拨、转移,未办理相应手续等现象。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有些单位由于规模小,资金流量不大,根本没有建立内控制度。主要表现为:一是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完善,业务流程不合理。内控制度未能覆盖全员、全岗位。单位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缺少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机制。二是财会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有的单位没有设置财务岗位职责说明,有的单位虽然设置但会计人员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不知;单位制定的财务制度只当摆设,置之不理,经济活动运作仅是按照领导意图或以往惯例执行,随意性较大;经济业务原始凭证内容不全、丢失,没有经办人、审核人签字,会计科目记账不合理,擅自做往来帐处理,财务印鉴出纳一人保管等等不合理现象都反映出内控制度尚需完善。
(四)内控制度缺乏监督。现实中许多事业单位没有树立主动接受外部审计部门监督的理念,缺少对外部监控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往往以各种理由避免来自外部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而内部监督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流于形式,只为应付上级领导的任务指标而作表面工作。没有发挥出内部监督部门的有效性。
三、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改进措施
(一)健全法规、保障督核体系健康有效。要改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的管理就必须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稽核制度。要从制度上和管理体系上严格把关:一是要建立明确的各级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普核责任制,执行对各种凭证的稽核工作,凡需进人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凭证都须首先由楷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或(不合规凭证)印章单位规模小会计业务量不大的稽核职能可以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履行;二是要明确责任凡属经稽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的原始凭证如被财政部门和其他政府监督部门查出为不符合非法凭证而受到的经济处罚应由稽核人员负责,责令稽核人员负责协助追查原始凭证问题原因。
(二)明确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根据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的权限与责任,并根据各自的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即对每一个部门和人员在授予其权利的同时,必须明确其相应的责任,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并且要做到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要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配,杜绝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三)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各单位在制定制度时充分考虑本单位实际,做到制度切实可行。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只要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对那些只在局部发挥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一般控制点,其设立只要能起到监控作用即可,而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控制。防止由于一般控制点设立过多、手续操作繁杂,造成单位经营管理活动不能正常、迅捷地运转。
(四)实施事业单位预算控制。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既包括预算编制,也包括预算的执行、监控以及事后对预算的考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价值和行为的双重管理。
多年来,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对预算的要求和管理都不到位,特别是事业单位更是没有实质意义上的预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部门预算的要求逐步提高,逐渐到位。单位的总体目标要靠各项计划去完成,各项计划中预算又是重中之重;单位的经营活动要在收入的预算中得到反映,各项业务活动要在支出的预算中得到落实。
(五)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实践表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它的审计对象主要是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等,实施内部审计又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它的主要目标是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单位内部的各项规定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了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单位领导,以便领导及时改进工作,完善制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实施势在必行,是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我国目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富强。(作者单位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
一、内部控制制度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控制建设的新的里程碑,同时也是适应即将加入WTO的客观要求。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意识薄弱。首先,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单位根本没有按照《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章立制,完全领导“一支笔”说了算。造成出现问题无章可循,违章难纠现象;还有的领导只关注制度建立环节,忽略制度实施、执行情况;有的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领导认为程序繁琐,降低办事效率,因而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其次,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一般不参与单位业务活动,发生经济业务时无发结合业务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只能根据领导指示处理经济业务,起不到财务管理和资金控制的作用。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 资产家底不清。主要表现在:一是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如有的票据记录的经济业务与实际经济活动事项不符、内容不合常规;一些货物销售企业在没有正式发票的情况下,借用其他单位发票,导致开票单位与领购单位名称不一致;一些单位使用往来结算收据、自制收据和单位内部收据作为依据报销等。二是账务核算处理不规范。如有的单位在年终结账时, 不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 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 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还有的单位, 两套会计核算制度同时运行, 支出核算混乱。三是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存在账外资产。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上有但实际上资产已不存在, 而有些实际使用的资产却未作价入账, 形成账外资产;另外还存在不同单位之间的资产调拨、转移,未办理相应手续等现象。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有些单位由于规模小,资金流量不大,根本没有建立内控制度。主要表现为:一是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完善,业务流程不合理。内控制度未能覆盖全员、全岗位。单位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缺少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机制。二是财会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有的单位没有设置财务岗位职责说明,有的单位虽然设置但会计人员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不知;单位制定的财务制度只当摆设,置之不理,经济活动运作仅是按照领导意图或以往惯例执行,随意性较大;经济业务原始凭证内容不全、丢失,没有经办人、审核人签字,会计科目记账不合理,擅自做往来帐处理,财务印鉴出纳一人保管等等不合理现象都反映出内控制度尚需完善。
(四)内控制度缺乏监督。现实中许多事业单位没有树立主动接受外部审计部门监督的理念,缺少对外部监控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往往以各种理由避免来自外部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而内部监督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流于形式,只为应付上级领导的任务指标而作表面工作。没有发挥出内部监督部门的有效性。
三、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改进措施
(一)健全法规、保障督核体系健康有效。要改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的管理就必须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稽核制度。要从制度上和管理体系上严格把关:一是要建立明确的各级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普核责任制,执行对各种凭证的稽核工作,凡需进人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凭证都须首先由楷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或(不合规凭证)印章单位规模小会计业务量不大的稽核职能可以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履行;二是要明确责任凡属经稽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的原始凭证如被财政部门和其他政府监督部门查出为不符合非法凭证而受到的经济处罚应由稽核人员负责,责令稽核人员负责协助追查原始凭证问题原因。
(二)明确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根据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的权限与责任,并根据各自的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即对每一个部门和人员在授予其权利的同时,必须明确其相应的责任,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并且要做到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要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配,杜绝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三)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各单位在制定制度时充分考虑本单位实际,做到制度切实可行。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只要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对那些只在局部发挥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一般控制点,其设立只要能起到监控作用即可,而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控制。防止由于一般控制点设立过多、手续操作繁杂,造成单位经营管理活动不能正常、迅捷地运转。
(四)实施事业单位预算控制。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既包括预算编制,也包括预算的执行、监控以及事后对预算的考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价值和行为的双重管理。
多年来,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对预算的要求和管理都不到位,特别是事业单位更是没有实质意义上的预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部门预算的要求逐步提高,逐渐到位。单位的总体目标要靠各项计划去完成,各项计划中预算又是重中之重;单位的经营活动要在收入的预算中得到反映,各项业务活动要在支出的预算中得到落实。
(五)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实践表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它的审计对象主要是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等,实施内部审计又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它的主要目标是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单位内部的各项规定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了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单位领导,以便领导及时改进工作,完善制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实施势在必行,是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我国目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富强。(作者单位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