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护理与配合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由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发展而来的一项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微创切除新技术,可以实现病变的大块和完整切除。国内ESD的开展尚处起步阶段,现将我们进行ESD治疗的护理操作配合情况,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梅克尔(Meckel’s)憩室是儿童常见的小肠先天性发育畸形,由卵黄管肠端退化不全所致,发病率约2%,常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约30%的患者可有其他先天性异常。出血是Meckel’s憩室最常见的并发症,也多见于儿童。由于憩室位于回盲瓣上50~100cm,常规结肠镜无法到达,因此目前临床常用99mTc同位素扫描检查,其敏感性、特异性虽较高,但仍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我院近年来
常规内镜及活检可使许多消化道黏膜的表浅病变得到明确的诊断,但对黏膜深层及黏膜下的病变,多难达到满意结果。小探头超声可直接通过内镜活检孔道进行超声扫描,无需更换内镜,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为评价小探头超声内镜(miniprobe sonography,MPS)对食管黏膜下病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总结我院内镜确诊的223例食管黏膜下病变患者检查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食管腺癌和部分贲门癌的癌前病变。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认为胃.食管反流是其病因。过去三十多年中,欧美等国食管腺癌与贲门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而食管鳞癌与胃远端腺癌的发病率却逐渐下降。有报道食管腺癌在白人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分别增加了463%和335%。BE发病率的增长速度比其他上皮恶性肿瘤都快得多,因此,这一癌前病变倍受国内外学者重视。现
胃癌病死率在世界上恶性肿瘤中排第2,每年有8.5万人被诊断为胃癌,65万人死于此病,在中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位居前列(平均每1O万个中国老年人中,就有41名胃癌患者)[1]。胃癌的发生可能与饮食、吸烟、却感染、家族凶素等有关[2]。
文献报道,麻醉诱导出现气管插管困难的发生率为1%-4%,一旦发生,处理起来往往比较棘手。我科2005年6月至2010年8月采用超细胃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4例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治疗,对比术前、术后2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终末期肝病积分(MELD积分),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病例数。结果104例患者中96例(92.3%)完全取出结石,8例(7.7%)未取出结石者放置支架内引流。术后2周MELD积分为(10.1±6.3)分,明显低于术前的(11.9±6.2)分(t=2
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本院收治了3例腹痛查因患者,最后诊断为误吞牙签造成消化道损伤,后经内镜成功取出异物,现报道如下。
传统的Child-Turcotte-Pugh(CTP)肝功能分级在临床应用已有数十年历史,但因其采用的大部分指标受主观影响大且较笼统而受到质疑。近年来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尤其是终末期肝病病情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
颗粒细胞瘤也叫颗粒成肌细胞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良性病变,主要发生在舌、皮肤、皮下组织、口腔黏膜等处,发生于消化道的相对较少。随着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消化道的颗粒细胞瘤诊断数量也在逐步增多,国外文献报道近三分之一的消化道颗粒细胞瘤发生于食管。2008年1月至2010年10间我院收治了6例颗粒细胞瘤患者,现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如下。
RTP80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responsive gene,RTP801)最初是作为低氧诱导因子一l(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的应答基因被发现的,缺氧可诱导其表达急剧升高。最近我们通过研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