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彰显核心素养理念r——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科书为例

来源 :地理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e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修订的湘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注重利用真实情境,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深度分析教科书中的情境案例,详细解读教科书在选取案例时的思考,帮助教师深刻理解并高效使用教科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其他文献
国内众多高校的地理学科都开设了“可持续发展”相关课程,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我国地理学科关注的重要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中蕴含大量的思政元素,将其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以“可持续发展基础”教学实践为例,明晰可持续发展相关课程特有的思政教学优势,结合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路和实践,探索思政教学方法,落实思政教学策略,以期增强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作用.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引擎.通过比较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文本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相关“关键词”的特征,揭示它们在词频和分布方面的异同.研究表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与创新,新课标构筑起正确价值观和地理思维的双重价值取向,更加突出以地理核心知识聚合课程内容和以地理实践力引领课堂教学.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师应以地理核心知识统整地理课程,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学生地理思维,以地理实践活动革新地理教学手段和内容.
基于POI数据的可视化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直观明了.本文使用Python编程爬取高德地图POI兴趣点和安居客小区房价数据,结合ArcGIS软件平台,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通过课堂教学呈现,以期为教师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大数据与学科教学提供参考.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需要重视思维的发展.问题解决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途径,SOLO分类理论是观察学生思维水平层次的有效工具.本文将SOLO分类理论与地理课堂问题链的设计进行有效融合,通过把控问题链设计的梯度和难度,观察学生的思维结构和思维发展,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的地理深度学习课堂.
人地协调观因突出强调“协调”而不等同于人地观(念).溯源人地关系原理,“协调”主要体现在人与地之间物质、能量的流通量和流通程度都需要控制在合理的“极限值”以内,依靠科学的行动与调适,确保人地交互状况运行在合理区间当中.本文聚焦“协调”,将以往用“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和“人地和谐发展”来解构人地协调观素养表现的方法,进一步调适、概括为:“辩证看待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懂得人类活动需尊重自然规律”“综合评判人地关系问题和举措”,通过协调认识、协调应对和协调评价三个方面充分突出“协调”意蕴.
本文基于LICC范式的课堂观察方法,以厦门市湖里中学“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一节教学为例,从准备、倾听、互动、自主和达成5个视角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客观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以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探讨在必修《地理二》的教学中,以人地协调观为主线,通过人地协调观视角下的概念教学、各教学主题的价值定位、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对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进行系统设计,以实现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进阶培养.
在“双减”及“五项管理”背景下,本文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将沪教版修订版《地理练习部分》的填图题、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等分为浅层学习内容,作为学生的课堂预习学案;将讨论题、辩论题、问答题等作为深层学习内容,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地理练习部分》中综合性强的章节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的良好载体.
实施地理情景教学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元素,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本文根据不同教学活动发生的场所,将地理情景教学划分为三类:课堂场景式情景教学、科学场景式情景教学和实践场景式情景教学.不同场景式的情景教学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这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尤为重要.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课程改革,我国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课程改革经验.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以日本2021年中心考试的地理A、地理B试题和共通考试的地理综合样题为研究材料,比较中心考试和共通考试在命题形式方面的特征、地理A试题和地理综合样题在命题内容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梳理了3套试题在命题方向上符合哪些对应版本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的要求,并对我国地理教育提出若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