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这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学习的可贵动力和心理资源。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化学对自然奥秘的揭示,对社会发展、现代建设的巨大作用,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化学造福于人类,生活工作离不开化学的事实,认识到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一、以奇制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少年特容易被新异不平常的现象或内容所吸引,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又是形成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内在动力。如在进行过氧化钠的性质的教学时,当我用细长的玻璃管,向包有少量过氧化钠的脱脂棉缓缓吹气时,学生并不相信有“吹气生火”这回事。可不一会儿,脱脂棉真的冒烟了,随之剧烈燃烧。面对无中生有的现象,学生们都惊奇起疑。抓住这个机会,我引导学生围绕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对这一反应现象的内因进行探索。很快,学生就找到了答案: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的性质。这既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过氧化钠的性质”充满好奇和热情又让学生体会到温故知新的乐趣,并使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印象十分深刻。实际上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材中类似的妙趣横生、简单可行的小实验题材或问题情境有很多。教师可结合实际,设之以奇,激之以疑,授之以道,落之以实,吸引学生穷原究委,这样既能把智力发展寓于获取知识的乐趣之内,又把智力疲劳淡漠于乐学之外,让我们的化学教学生机勃勃。
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新课程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架起书本世界和社会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利用生活实际中一些化学品的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或利用化学品来欺骗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医药、环境污染等生活问题和新闻事件作为题材,再加上运用适当教具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的条件时,我举了“神汉”用“杀鬼见血术”给人“治病”的例子:神汉边念咒语边用明晃晃的刀在病人面前舞弄一番。然后说捉住“鬼”了,就把“鬼”刺入清水中,顿时水和刀上呈现出血淋淋的“杀死鬼”的场景。随即,我请两位学生上来给大家演示:预先涂有氯化铁的小刀伸入预先加入了硫氰化钾的溶液,于是也出现了“白刀子进水,红刀子出”的一幕。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密同时,我请学生分析其离子反应的条件:有易溶但难电离的弱电解质(硫氰化铁)生成,写出其离子反应方程式。通过联系实际应用,既突出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的条件之一:有弱电解质生成;又引导学生要正确应用化学知识揭露和批判封建迷信活动及以假乱真的江湖骗局。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可远离愚昧的价值,学习化学可以提高生活品质。学生对用有所学、学有其用的知识,会学得更有动力,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联系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品位
在化学课堂上,我以社会上发生的真实事故为背景,再加上运用适当教具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如在学习氯气性质时,我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用多媒体播放2005年3月29日发生在江苏淮安的液氯泄漏事故的有关报道,包括泄漏的液氯使人畜中毒甚至死亡、使麦地枯黄、油菜变白以及工作人员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进行救援或疏散的视频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并请学生根据以上的情境描述中推断氯气有哪些性质?并让学生利用桌面上预先准备的实验用品实践探究氯气性质的过程。1.根据多媒体提供的麦地枯黄、油菜变白的情境,大部分学生都推测氯气有漂白性。可实际是,当他们把干燥的红纸条放入氯气中,发现红纸条并没发现纸条褪色的现象,(发现氯气并没有漂白性),经引导后,部分学生会进一步联想到氯气能使油菜变白,可能是植物含有水分的缘故。当他们把红纸条用水浸湿后放入氯气中,红纸条果然迅速褪色,最终他们得出了氯气会与水反应,其产物次氯酸才具有漂白性的正确结论。2.根据情境中在场的工作人员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进行救援或疏散的镜头,他们推测氯气能跟碱反应,并设计实验加以探究(氯气通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溶液褪色)。这一来,学生不仅对氯气的化学性质有较完整和深刻的认识,还初步掌握了探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同时,通过事故导致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反面素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其学习动机会更加坚定,学习积极性和品位更高。
责任编辑 罗 峰
一、以奇制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少年特容易被新异不平常的现象或内容所吸引,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又是形成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内在动力。如在进行过氧化钠的性质的教学时,当我用细长的玻璃管,向包有少量过氧化钠的脱脂棉缓缓吹气时,学生并不相信有“吹气生火”这回事。可不一会儿,脱脂棉真的冒烟了,随之剧烈燃烧。面对无中生有的现象,学生们都惊奇起疑。抓住这个机会,我引导学生围绕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对这一反应现象的内因进行探索。很快,学生就找到了答案: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的性质。这既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过氧化钠的性质”充满好奇和热情又让学生体会到温故知新的乐趣,并使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印象十分深刻。实际上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材中类似的妙趣横生、简单可行的小实验题材或问题情境有很多。教师可结合实际,设之以奇,激之以疑,授之以道,落之以实,吸引学生穷原究委,这样既能把智力发展寓于获取知识的乐趣之内,又把智力疲劳淡漠于乐学之外,让我们的化学教学生机勃勃。
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新课程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架起书本世界和社会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利用生活实际中一些化学品的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或利用化学品来欺骗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医药、环境污染等生活问题和新闻事件作为题材,再加上运用适当教具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的条件时,我举了“神汉”用“杀鬼见血术”给人“治病”的例子:神汉边念咒语边用明晃晃的刀在病人面前舞弄一番。然后说捉住“鬼”了,就把“鬼”刺入清水中,顿时水和刀上呈现出血淋淋的“杀死鬼”的场景。随即,我请两位学生上来给大家演示:预先涂有氯化铁的小刀伸入预先加入了硫氰化钾的溶液,于是也出现了“白刀子进水,红刀子出”的一幕。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密同时,我请学生分析其离子反应的条件:有易溶但难电离的弱电解质(硫氰化铁)生成,写出其离子反应方程式。通过联系实际应用,既突出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的条件之一:有弱电解质生成;又引导学生要正确应用化学知识揭露和批判封建迷信活动及以假乱真的江湖骗局。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可远离愚昧的价值,学习化学可以提高生活品质。学生对用有所学、学有其用的知识,会学得更有动力,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联系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品位
在化学课堂上,我以社会上发生的真实事故为背景,再加上运用适当教具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如在学习氯气性质时,我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用多媒体播放2005年3月29日发生在江苏淮安的液氯泄漏事故的有关报道,包括泄漏的液氯使人畜中毒甚至死亡、使麦地枯黄、油菜变白以及工作人员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进行救援或疏散的视频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并请学生根据以上的情境描述中推断氯气有哪些性质?并让学生利用桌面上预先准备的实验用品实践探究氯气性质的过程。1.根据多媒体提供的麦地枯黄、油菜变白的情境,大部分学生都推测氯气有漂白性。可实际是,当他们把干燥的红纸条放入氯气中,发现红纸条并没发现纸条褪色的现象,(发现氯气并没有漂白性),经引导后,部分学生会进一步联想到氯气能使油菜变白,可能是植物含有水分的缘故。当他们把红纸条用水浸湿后放入氯气中,红纸条果然迅速褪色,最终他们得出了氯气会与水反应,其产物次氯酸才具有漂白性的正确结论。2.根据情境中在场的工作人员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进行救援或疏散的镜头,他们推测氯气能跟碱反应,并设计实验加以探究(氯气通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溶液褪色)。这一来,学生不仅对氯气的化学性质有较完整和深刻的认识,还初步掌握了探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同时,通过事故导致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反面素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其学习动机会更加坚定,学习积极性和品位更高。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