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见宝宝舌头上那一层厚厚的白色斑块,你可能会大吃一惊:宝宝嘴里为什么会长这种东西?
如果你发现宝宝舌头上,甚至整个口腔里都有一层白色的东西,那他很可能是感染了鹅口疮。鹅口疮通常爱侵犯1 岁以内的小宝宝。
识别鹅口疮
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内感染,是由酵母菌而引起的。最常见的酵母菌是“白色念珠菌”。这种细菌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喜欢生长在温、暗、湿的环境中,比如口腔和阴道等部位。有时也可见于母乳喂养的妈妈乳头上、奶瓶的奶嘴上和安抚奶嘴上。环境越是温暖、潮湿,念珠菌的生长越容易失控。
宝宝感染鹅口疮的典型表现是:舌头表面和口腔内两侧颊面上长有一层白色斑块。有时母乳或配方奶的奶液也可能覆盖在宝宝舌面上或口腔双颊内侧,很像鹅口疮。但奶液不会黏附于口腔黏膜表面。所以,确定宝宝是否真的感染了鹅口疮,可以用指甲轻轻刮一刮宝宝嘴里的白色斑块。如果白斑被刮掉,说明这不是鹅口疮。反之,如果白斑牢牢地黏附在宝宝的舌头或双颊上,就说明这是真正的鹅口疮。
宝宝感染鹅口疮的典型表现是:舌头表面和口腔内两侧颊面上长有一层白色斑块。
如果宝宝患鹅口疮,妈妈经常感到乳头发痒或有轻微的烧灼感,说明酵母菌已经传染到了妈妈的乳头上,但感染的表现却有所不同:酵母菌在宝宝的口腔内显得非常白,而在妈妈的乳头上却变成无色透明的了。
父母应该做什么?
感染了酵母菌后,并不是每个宝宝都有明显的疼痛感,鹅口疮也可以自行消退。不过,看到宝宝的口腔内布满白斑,而且宝宝因为嘴里不舒服而不愿吃奶,做父母的都会心疼。那么,这时候父母需要做些什么呢?
先试着小心地刮一刮宝宝口腔内的白斑,看看能不能刮下来,以确定是真的鹅口疮,还是暂时黏附着的奶液。
如果宝宝真的感染了鹅口疮,为去除身体各部位的酵母菌,需要使感染部位尽可能保持凉爽和干燥。
除了宝宝的口腔无法做到外,其他宝宝的嘴可能接触的地方都要尽可能做到凉爽和干燥。如果是母乳喂养,每次喂完宝宝后,妈妈要记得清洗乳头,并保持干燥,可以让乳头在空气中自然晾干,或者用吹风机吹干。另外,宝宝的奶瓶奶嘴、安抚奶嘴用完后也要进行消毒和风干。如果妈妈使用吸奶器吸奶,用完后,吸奶器的各个部位都要消毒、风干。消毒方式可以用专门的消毒锅,也可以将奶瓶奶嘴、安抚奶嘴在开水中煮沸1 ~ 2 分钟后自然晾干。
如果是稍大些的宝宝得了鹅口疮,这时他已经什么都会往嘴里放了,除了做好上面提到的清洁工作外,还要充分清洗干净宝宝的玩具。开始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后,可以逐渐减少奶制品和含糖食物,因为奶制品和含糖食物会促进酵母菌生长。
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只要发现宝宝患有鹅口疮,就要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医生通过检查和观察宝宝的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后,就能尽早开始治疗。
需要做哪些检查?
真菌感染引起的鹅口疮原因比较单纯,不需要进行其他方面的检查。如果宝宝的鹅口疮反复发作,可以小心地刮下一点白斑送到检验室检测。通过检验能够确定酵母菌的类型,以便医生能更准确给宝宝用药。
有哪些治疗方法?
由于酵母菌喜欢温、暗、湿的环境,所以,去除酵母菌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创造一个凉爽、明亮、干燥的环境。可是,对于口腔来说,这种方法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因此,需要选择抗真菌的药物来治疗,比如咪康唑等含吡咯环的药物,而且必须连用几天。
抗真菌药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只要将药物直接用于患处就行。给宝宝的口腔用药时,可以选择液体状的药物。母乳喂养的妈妈也要在乳头上涂抹一些药物,以避免酵母菌在妈妈的乳头和宝宝的口腔之间来回传播,这一点非常重要!
治疗鹅口疮,要谨慎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在袭击致病菌的同时,也杀灭了人体内的正常菌群。而人体内的正常菌群能够约束酵母菌的生长,当正常菌群减少时,酵母菌的生长就会加速。所以,在使用抗生素或宝宝病后,要给他补充妈咪爱、金双歧等益生菌。
有可能发生哪些并发症?
长了鹅口疮,宝宝的口腔会有疼痛的感觉,宝宝会因此而拒绝吃奶,造成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的结果。
如果鹅口疮扩散到口腔的后部,有可能“殃及”食道。食道是食物由口腔输送到胃里的管道。食管一旦受到牵连,宝宝吞咽东西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因为怕疼,连水都拒绝喝,这样宝宝就有可能出现脱水。
如果不及时治疗,酵母菌还可能波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当然,弥漫性酵母菌感染是十分罕见的。如果真遇到这种情况,需要采用更有效的抗真菌治疗。
特别提醒:
● 虽然酸奶也属于奶制品,但由于酸奶中含有活性乳酸菌,而乳酸菌可以抑制酵母菌的繁殖,所以酸奶对鹅口疮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清洁并不等于无菌,只要保持清洁、干爽即可,不需要做到无菌。
鹅口疮小档案
感染表现:宝宝的舌面上及口腔内两侧颊面上出现白斑,而且刮不掉。
侵犯对象:以0 ~ 12 个月的小宝宝为主。
治疗方法:抗真菌治疗。
预防重点:保持乳头、奶嘴清洁干燥。
如果你发现宝宝舌头上,甚至整个口腔里都有一层白色的东西,那他很可能是感染了鹅口疮。鹅口疮通常爱侵犯1 岁以内的小宝宝。
识别鹅口疮
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内感染,是由酵母菌而引起的。最常见的酵母菌是“白色念珠菌”。这种细菌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喜欢生长在温、暗、湿的环境中,比如口腔和阴道等部位。有时也可见于母乳喂养的妈妈乳头上、奶瓶的奶嘴上和安抚奶嘴上。环境越是温暖、潮湿,念珠菌的生长越容易失控。
宝宝感染鹅口疮的典型表现是:舌头表面和口腔内两侧颊面上长有一层白色斑块。有时母乳或配方奶的奶液也可能覆盖在宝宝舌面上或口腔双颊内侧,很像鹅口疮。但奶液不会黏附于口腔黏膜表面。所以,确定宝宝是否真的感染了鹅口疮,可以用指甲轻轻刮一刮宝宝嘴里的白色斑块。如果白斑被刮掉,说明这不是鹅口疮。反之,如果白斑牢牢地黏附在宝宝的舌头或双颊上,就说明这是真正的鹅口疮。
宝宝感染鹅口疮的典型表现是:舌头表面和口腔内两侧颊面上长有一层白色斑块。
如果宝宝患鹅口疮,妈妈经常感到乳头发痒或有轻微的烧灼感,说明酵母菌已经传染到了妈妈的乳头上,但感染的表现却有所不同:酵母菌在宝宝的口腔内显得非常白,而在妈妈的乳头上却变成无色透明的了。
父母应该做什么?
感染了酵母菌后,并不是每个宝宝都有明显的疼痛感,鹅口疮也可以自行消退。不过,看到宝宝的口腔内布满白斑,而且宝宝因为嘴里不舒服而不愿吃奶,做父母的都会心疼。那么,这时候父母需要做些什么呢?
先试着小心地刮一刮宝宝口腔内的白斑,看看能不能刮下来,以确定是真的鹅口疮,还是暂时黏附着的奶液。
如果宝宝真的感染了鹅口疮,为去除身体各部位的酵母菌,需要使感染部位尽可能保持凉爽和干燥。
除了宝宝的口腔无法做到外,其他宝宝的嘴可能接触的地方都要尽可能做到凉爽和干燥。如果是母乳喂养,每次喂完宝宝后,妈妈要记得清洗乳头,并保持干燥,可以让乳头在空气中自然晾干,或者用吹风机吹干。另外,宝宝的奶瓶奶嘴、安抚奶嘴用完后也要进行消毒和风干。如果妈妈使用吸奶器吸奶,用完后,吸奶器的各个部位都要消毒、风干。消毒方式可以用专门的消毒锅,也可以将奶瓶奶嘴、安抚奶嘴在开水中煮沸1 ~ 2 分钟后自然晾干。
如果是稍大些的宝宝得了鹅口疮,这时他已经什么都会往嘴里放了,除了做好上面提到的清洁工作外,还要充分清洗干净宝宝的玩具。开始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后,可以逐渐减少奶制品和含糖食物,因为奶制品和含糖食物会促进酵母菌生长。
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只要发现宝宝患有鹅口疮,就要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医生通过检查和观察宝宝的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后,就能尽早开始治疗。
需要做哪些检查?
真菌感染引起的鹅口疮原因比较单纯,不需要进行其他方面的检查。如果宝宝的鹅口疮反复发作,可以小心地刮下一点白斑送到检验室检测。通过检验能够确定酵母菌的类型,以便医生能更准确给宝宝用药。
有哪些治疗方法?
由于酵母菌喜欢温、暗、湿的环境,所以,去除酵母菌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创造一个凉爽、明亮、干燥的环境。可是,对于口腔来说,这种方法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因此,需要选择抗真菌的药物来治疗,比如咪康唑等含吡咯环的药物,而且必须连用几天。
抗真菌药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只要将药物直接用于患处就行。给宝宝的口腔用药时,可以选择液体状的药物。母乳喂养的妈妈也要在乳头上涂抹一些药物,以避免酵母菌在妈妈的乳头和宝宝的口腔之间来回传播,这一点非常重要!
治疗鹅口疮,要谨慎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在袭击致病菌的同时,也杀灭了人体内的正常菌群。而人体内的正常菌群能够约束酵母菌的生长,当正常菌群减少时,酵母菌的生长就会加速。所以,在使用抗生素或宝宝病后,要给他补充妈咪爱、金双歧等益生菌。
有可能发生哪些并发症?
长了鹅口疮,宝宝的口腔会有疼痛的感觉,宝宝会因此而拒绝吃奶,造成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的结果。
如果鹅口疮扩散到口腔的后部,有可能“殃及”食道。食道是食物由口腔输送到胃里的管道。食管一旦受到牵连,宝宝吞咽东西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因为怕疼,连水都拒绝喝,这样宝宝就有可能出现脱水。
如果不及时治疗,酵母菌还可能波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当然,弥漫性酵母菌感染是十分罕见的。如果真遇到这种情况,需要采用更有效的抗真菌治疗。
特别提醒:
● 虽然酸奶也属于奶制品,但由于酸奶中含有活性乳酸菌,而乳酸菌可以抑制酵母菌的繁殖,所以酸奶对鹅口疮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清洁并不等于无菌,只要保持清洁、干爽即可,不需要做到无菌。
鹅口疮小档案
感染表现:宝宝的舌面上及口腔内两侧颊面上出现白斑,而且刮不掉。
侵犯对象:以0 ~ 12 个月的小宝宝为主。
治疗方法:抗真菌治疗。
预防重点:保持乳头、奶嘴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