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大白兔股骨节段性缺损模型研究磷酸钙骨水泥( CPC)柱骨愈合能力,比较肌肉和骨膜分别包绕对CPC柱成骨和吸收的影响。方法:CPC柱固化后行扫描电镜观察微结构,X线衍射分析固相成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股骨中段截骨15 mm,8孔钢板置于股骨外侧,上下分别以3枚皮质骨螺钉固定,制备骨缺损模型。 A组切除骨膜、B组保留骨膜、C组肌肉包绕CPC、D组骨膜包绕CPC。分别于第4、8、12周处死,取标本行X线检查、生物力学及HE染色组织学分析。结果:水泥表面分布不规则颗粒状晶体,微孔分布均匀,直径10μm左右。固相分析主要为羟基磷灰石衍射峰。 X线片示A组4周少量斜形骨痂相向性生长;8周3只骨连接;12周4只骨连接。 B组4周较多骨痂生长;8周4只骨连接;12周均骨连接。 C组4周CPC和股骨界面清晰;8周界面模糊,部分骨痂从CPC旁侧生长;12周4只在CPC旁侧形成连续性骨痂,1只被新生骨痂包裹。 D组4周CPC和股骨界面模糊;8周有较多骨痂从CPC旁侧生长;12周CPC被新生骨痂包裹。 CPC柱均保持植入轮廓,无破碎或溶解。股骨抗弯曲强度测试术后8、12周的抗弯曲强度明显增高, A、B2组和C、D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组织学观察A、B组术后4周骨缺损为纤维组织填充,第8、12周骨愈合标本的骨小梁排列规则。 C组4周股骨两端与CPC界限清楚,肌肉包绕,8周CPC表面有新骨形成。第12周新骨和CPC接触较紧密,少量骨组织长入CPC;D组4周两端股骨与CPC界面可辨,骨膜包绕,中间区未见新骨,第8周新骨形成增多,CPC内有少量新骨长入,第12周新骨和CPC界面模糊,新骨长入增多。结论:植入兔股骨节段缺损的CPC柱骨愈合反应好,吸收有限。 CPC填充股骨的机械强度比正常骨愈合后股骨的强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