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学生理性思维的生长点

来源 :求学·教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_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的数学活动进入到理性思维的层次。文章通过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解读,对学生数学活动特点的关注,站在证据和理性的基础上,最终指向学生的素质提高和理性发展,促使学生理性思维的成长点在数学活动中找到根基。
  关键词:数学活动;理性思维;生长点
  小学数学课堂的常态形式是数学活动。数学活动有其特有的特点,它既是一种课堂实践活动,体现出数学活动的可接受性和常态化,也渗透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体现出数学活动的特性。其实,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数学教育让学生掌握未来生活工作需要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活动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提倡在数学活动中把握数学学科的理性特征,探索引导学生理性思维的实施路径。
  一、诊断:学生理性思维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霸权”
  学生的个性、理性思考的背景和研究策略的选择是教师对学生课堂权利的回归。摒弃课堂霸权,放弃“教育学生的权利”,应然成为一种常态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实现学生数学课堂的“话语权”,而非唯一合乎教师自己设定的解决策略,代替所有学生的选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持“霸权”主义,唯恐学生个性彰显。
  (二)表象热闹下的“有活动无数学”
  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对数学活动认识的模糊、片面和形式化,导致很多老师将数学活动等同于一般的课堂活动,或者将数学活动等同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为了活动而活动”“有活动无数学”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现象导致更多的数学课堂违背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初衷。
  (三)学生思维方式过渡的“衔接弱化”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理性思维在各个年级的差异分析可以看出,小学低中年级段对于高年级段学生需求的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我们看到的是对学生理性思维认知的忽视。因此,小学中低年级段的数学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加强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意训练,尽量避免学生数学理性思维过渡的“衔接弱化。”
  二、突破:在数学活动中寻找理性思维的生长点
  我们的数学教育通过探索“理性”与“感性”相互融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形成学生真实、有深度的数学品质,成为更有力量的人。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致力于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特别是对学生的逻辑推理、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数学性——理性思维基于数学活动的理解
  心理学表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是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的一个特点,在转型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方式,特别要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理性思维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案例1】数学化活动,激发学生理性思维的原点
  素材的积累有益于定律、属性等数学结论的验证。心理活动、数学直觉或者具体的情景背景都是素材的来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素材的甄别、利用、抽象、推理,得到更高层次的数学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性认知逐步走向理性,这是学生理性思维在数学活動的逐步内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预设数学化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意识不断得到孕育。
  问题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重新拼成一个三角形,求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问题2: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的秘密”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常见三角尺的内角特点,同时也再次回顾以前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然后提出问题:“任意三个角一定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紧接着出示图2,让学生大胆猜测,师生共同验证新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随后,再出示不同位置摆放的三角形,向学生提问:“除了三角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你有什么数学问题要问?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引发学生的动态想象,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最终师生共同探索出多边形内角和的秘密。
  这样的数学问题,基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有形的学习素材,去捕捉无形的数学知识,在不断的捕捉、提炼和探索中彰显自己的独特思维,寻找数学活动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已经学会从理性思考的深度去发现数学的原型问题,这是学生理性思考的开始。
  【案例2】内容整合活动,打造理性思维的更高阶段
  学生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理性思维品质的实现,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机整合数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和理性思考,让学生经历不同的思维辩证过程,从而使学生的理性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例如,老师展示一种由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的图案,让学生猜猜它是什么样子的?
  “怎样剪,才能将这个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现在老师要求你们只能用眼睛观察,用脑子想。
  学生说:“将剪下的三角形转个方向,移到原来图形的右上方,这样,一个大的长方形就出来了。”教师继续出题:“能否将这个图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同桌之间可以相互猜想!”
  有学生说:“沿着正方形的对角线剪下,得到一个三角形,将它移到原来图形的左下方。这样,一个正方形就有了。”教室里响起了孩子们兴奋的叫声……
  要想推动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就要避免跟风、盲从,关注学生基于学习方法的理解、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最终指向理解数学的本质。对数学本质的认知越透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越简约,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追寻数学的本质,力求给予学生最简洁的数学原型。
  (二)内隐性——理性思维基于数学活动的实践
  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应该通过多练习、多尝试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让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实现自己的所思所想。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部分,有观察才会有发现。理性思维侧重于对对象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构建。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内在活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考量问题的方向,探悉数学问题的规律,着眼于发现事物的本质,让学生在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理性思维。
  【案例3】内在发现活动,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整体发展
  出示例题:45×501和68×99。
  学生观察:这样的计算题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没有让学生急于做题,而是通过电脑操作系统下发一组讨论题给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可以解决?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报告思想,交流情感。
  学生反馈1:45×501,可以先用45乘500,再用45乘1,最后再把两个结果加起来得出最后的得数。关键是要把501分解成500和1,这样的计算更简便。
  学生反馈2:68×99,可以先算68乘100,再减去1个68,就可以得出99个68相乘的得数。这里特别要注意99可以看作是100减1。
  学生操作:讨论后,学生开始计算和检查,并进行验证,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宏观方面把握数学的结构和基本特征,并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平衡性——理性思维基于数学活动中的审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未知的问题,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寻找真相。而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应持谨慎的态度,这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形成,还有利于保持数学活动的平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深度发展。
  【案例4】图式认知活动,彰显学生理性思维的个性
  在数学活动中,理性思维和知识建构是相同的,而建构过程则以主体性和社会性为特征。后者反映在不同个体之间持续的反思和改进的过程中,以及理性的批判性和合作的相互帮助。它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理性探究的过程中,个性化特征明显,可以包括各种个性化的研究策略。
  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组织学生考试,考完试后各自找自己做错的题目,通过同桌互相纠错、互相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打破了试卷复习的原有模式。
  错题1:35×14             错题2:3×(8×5)×125
   =35×(7×2)                 =125×8×(3×5)
   =35×7×2                       =100×15
   =490                                 =1500
  錯题1的原因:因为没有选择简便的方法,应该先算35×2,得到一个整十数,再算70×7。错题2的原因:因为计算太粗心,125×8应该等于1000,错误地将1000乘15错看成100乘15了。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观察,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活动的经验等,从而学会理性地发现、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结语
  思维始于动作。数学教学应基于感性,追求一种开放的理性。基于学生数学活动的理性释放,我们应遵循数学活动的数学性、内隐性、平衡性,以实现学生理性思维的“霸权”。教师要探悉学生理性思维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寻找思维发展的突破口,规避表面理性的伪思维。数学是思维的学科,我们应引导学生寻找理性思维的火花,让数学活动成为学生理性思维的生长点,让学生真正走向理性,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参考文献
  [1]王玉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2]陈华伟.高中数学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孔涛涛.浅议如何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J].数学教学通讯,2014(13).
  [4]陆同新.搭建数学活动平台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J].课程教育研究,2013(36).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善和优化,英语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那么,在这样一个社会形态以及教育体制之下,英语教学就显得很重要,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渗透研究  当今,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重点,在学校里,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多的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社会主
期刊
摘 要: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文章结合实际案例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习题教学;思维培养  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以习题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也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和途径。  一、抓住问题
期刊
摘 要:沟通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育领域,沟通不失为一种教育行为。沟通是达成教育目标、满足教育需求、实现教育理想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在惩戒教育中实施的沟通,是在惩戒教育过程中处理师生关系、传递师生教育信息的人际沟通。基于沟通的惩戒教育有利于确立惩戒教育的教育价值,发挥惩戒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惩戒教育;沟通;教育方式  随着教育进程的现代化和教育思想的推进,人们逐步认清激励教育、赏识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应该充分解读、挖掘并整合教材中的语文资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奠基。文章提出要强化交际,在互动中发展听的能力;考量场合,在模拟中发展说的能力;契合认知,在感知中发展读的能力;辨析效益,在模仿中发展写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强化交际;考量场合;契合认知;辨析效益  随着“核心素养”要求的提出,语文教学致力于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呼声就越来越高。从课程的特质出
期刊
摘 要:差异教学是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广大小学教师应深入挖掘差异教学的内涵,明确差异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和意义,定期开展班级学生差异测查,并以测查结果为依据,深入实施差异性的弹性分组学习策略、课后作业安排策略及教学评价策略,切实以差异教学手段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差异教学;全体学生;发展  差异教学作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共
期刊
摘 要:由于每个孩子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孩子身上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作为和孩子每天朝夕相处的教师,更能在细节处进行观察,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品质。  关键词:后进生;多元化指导;家庭影响  你听,班级里那些淘气的小音符又在发出可怕的声音了吧。由于每个孩子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孩子身上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作为和孩子每天朝夕相处的教师,在细节处观察入微,及时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事关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之命运,民族之未来。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义务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这就要求义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科学地引导,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文章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当下初中生矛盾心理的表现,提出了初中班主任开展心
期刊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开发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撰写小报告,指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把“教学做”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开发内容;重视实践;多元评价;解决问题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综合性学习作为全新的学习方法在教育工作中越来越重要。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鲜事物的不断出现
期刊
摘 要:目前小学生阅读名著时间减少,效率不高。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开展名著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有选择地阅读名著,丰富阅读名著的方法。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能够汲取名著中深刻的内涵,丰富精神世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结构、教材的安排,文章对高年级学生名著阅读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小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多样的
期刊
摘 要:小學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往往是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决定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将学具合理有效地运用起来,从而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基于此,文章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地使用学具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合理有序地准备学具;合理地运用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地使用学具,促进学生学术概念的形成;重视课内操作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