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话中获得解放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wxl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保罗·弗莱雷是一位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他提出了被压迫者的教育学,构建了解放教育理论。基于革命人道主义的视角,他的教育实践观都带着革命的热情和人文的关怀。他强调通过一种“对话”关系的确立,激发被压迫者的批判意识,在被压迫者与压迫者的彻底斗争中最终实现人性的解放。
  关键词 弗莱雷 社会改造观 文化行动观 教育实践观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Liberation from the Conversation
  ——Talking about Freire's Educational Thought
  ZHANG Meng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Abstract Paulo Freire is a famous Brazilian educator. He raised the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the libera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constructed. R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humanitarian, educational practice his passion and humanistic view of all with care revolution. He emphasized that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ialogue" relationship is critical consciousness inspire the oppressed in the struggle of the oppressed and the oppressors complete the final realization of the liberation of humanity.
  Key words Freire; concep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culture action; education practice
  保罗 ·弗莱雷(Paulo Freire,1921-1997年)是一位著名的巴西教育家,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他毕生从事于成人识字和扫盲教育,在拉美和非洲开展了长期深入的教育实践和研究。区别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和研究背景,弗莱雷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政局动荡、民众贫困的拉美和非洲地区使广大人民获得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性意识,从而通过斗争使他们获得解放,同时也将压迫者从人性的异化中解放出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弗莱雷将他的教育活动与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教育理论,并非一种教条式的理论注解,而是怀着革命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予广大人民振聋发聩的呐喊。
  1 弗莱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1.1 社会改造观
  弗莱雷在其理论中将社会人群划分为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两个阶层。由于压迫的存在,即“任何‘一方’客观地剥削‘另一方’或阻碍‘另一方’追求可作为可负责任的自我肯定”导致了“对人成为更完美的人的使命的扭曲”的非人性化。社会的主要矛盾于是集中在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上。这一矛盾的解决,在于通过革命的斗争使所有人获得解放,这是被压迫者的要求,也是对压迫者人性的解放。在革命的过程中,被压迫者作为压迫秩序和统治暴力的承担者,只有他们才能担当这一解放被压迫者和压迫者,使其重获人性,完成培养“新人”的使命。虽然被压迫者一直受到一种二重性(即追求自由和服从统治)冲突的纠缠,但是,在一种对话的过程中,通过认识客观现实,从而在批判性介入现实,展开行动改造的过程中,被压迫者在反思与行动中觉悟。这一改造并非简单的被压迫者与压迫者角色的互换,而是一个培养“新人”——正在获得自由的过程中的人——的过程。
  1.2 文化行动观
  弗莱雷认为“文化是社会中人类的行为和结果,是人们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人们给予这个世界的附和物,……每个人都拥有并创造着文化,因而文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它反对将民众看作无知的和可操控的。通过反思和行动,被压迫者可以批判性的介入客观世界,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这一文化行动的社会背景在于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存在,因此也就产生了反对话和对话的不同文化行动模式。反对话的行动模式追求征服、分而治之、操纵和文化侵犯,利用被压迫者的“二重性”维护其统治秩序;对话行动模式要求在革命领袖与人民之间通过合作、为解放而团结、组织和文化合成,最终实现对社会的改造。于是,革命的文化行动,“作为历史行动,是一种取代占统治地位的被异化的以及在异化中的文化手段”。它从人民的世界出发,通过对话使压迫者意识到自己被压迫的客观状况,社会文化行动打破压迫者编织的统治神话,使压迫者从“为他人”的存在觉悟成“为自己”的存在,真正明确自己的主体存在,实现人性的复归。
  1.3 教育实践观
  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关系表现为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冲突:灌输式教学与提问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将客观的压迫现实神话化,抵制师生间平等的对话,维持僵死的秩序,灌输式教育“作为使人固化不变的力量,不承认人是历史的存在”;提问式教学去除统治神话,提倡对话,追求新生的自由,“提问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则以人的历史性为出发点”。在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面前,为了突破灌输式教育对意识的“淹没”(即顺应压迫,对失去自我的维持),实现意识对现实的“批判性干预”,就需要采取以提问式教学为主导的解放教育:一种以对话关系为基础的学习情景,可认知的客体(并非认知行为的目的)成为认知主体——一边是教师,一边是学生的中介媒体。人民以世界为中介,以在灌输教育中由老师所“拥有”的可认知的客体为中介的相互教育。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别以主体性的角色出现,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性分析实现“意识化”——为自己的存在。通过对学生主体的确立,提问式教育打破了灌输式教育对学生进行的知识填充和思想控制。通过对人类不完美性与现实的改造性认识,“提问式教育——接受的既不是‘循规蹈矩’的现在也不是预先决定的将来——扎根于動态的现在,因而变得革命”。   2 弗莱雷的“对话”理论
  在弗莱雷的教育思想中,进行社会改造,对于革命领袖和革命群众而言,对话是沟通团结的保证;开展文化行动,在成人识字扫盲的教育实践中,对于社会工作者和广大民众来说,对话是一切反思和行动的基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对话则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对话是人与人的接触,以世界为中介,旨在命名世界”。弗莱雷在与Donaldo Macedo的《对话:文化、语言和种族》一文中指出,“对话是一种认识途径,并且绝不应该被看作是一种让学生投入到某项具体任务之中的纯粹的策略。……我进行对话,是因为我想知道认识过程的社会性,而不仅仅是其个体性特征。在此意义上,对话是学习和认识过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知识的获得到批判性思维的激发,从课堂到社会,平等关系基础上的主体“人”之间,以客观世界为中介形成良好的对话关系。对话的社会性特征决定活动的展开必须具备“双边性”:“教育不是谁教育谁,也不是自己教育自己,而是人們通过改造世界来相互学习,平等地对话”。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话有助于确立一种“伙伴关系”,从而消除师生矛盾,实现一种批判性的共建。
  在弗莱雷看来,实现对话的可能条件分别是:(1)爱:作为“对话的基础和对话本身”,意味着勇气和责任以及对人性的关怀;(2)“没有谦虚的态度也不可能进行对话”,自满和对话的两不相容要求对话主体之间要以谦虚的态度共同开展命名世界的活动,从而不断地重新创造世界;(3)信任:对话双方的合作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离开了信任,有效的沟通将难以进行;(4)希望:“作为追求具有更完善人性的人之间的接触,对话在毫无希望的氛围中是不可能进行的”。相对于否定世界、逃避世界的沉默式绝望,对人性以及世界不完美的认识激发的希望要求通过对话对这个世界进行改造;(5)“除非对话双方进行批判性思维,否则真正的对话也无从谈起”。这种批判性思维通过对人与世界作为一种历史性存在的认识,致力于通过反思与行动相结合的实践对世界进行改造,实现人的不断的人性化。因此,爱、谦虚的态度、信任、希望和批判性思维构成了对话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应该有《被压迫者教育学》——试述保罗·弗莱雷的“解放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2(8).
  [2] John D.Holst,Paulo Freire in Chile,1964-1969: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in Its Sociopolitical Economic Contest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Vol.76 No2 Summer 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是笔者听了一堂高中历史课后的所思所得。文章就一堂历史课的导入、讲解部分如何做得更加细致入微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授课教师通过设问导入,清晰构建一堂新授课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细致分析,让学生深化理解基础知识,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D033.3 文献标识码:A  See Pinpointing from Subtle  ——Re
期刊
摘 要 蕴含佛教文化意蕴的动画电影不仅擅长讲故事,而且有着独特的叙事模式:顺序式的戏剧结构、说书人的叙事方式、二元对立的人物和剧情设置、大团圆的结局。这种叙事模式符合中国观众惯有的欣赏兴趣,对影片的成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佛教 动画电影 叙事模式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Narrative Mode of Animated Film  ——Take "
期刊
摘 要 《西游记》自传入韩国之后,一直备受韩国各个阶层的喜爱,不仅对韩国的古典文学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也仍然影响着韩国的现代文化,韩国的各类文化产品中都有着对《西游记》不同程度的借鉴和模仿。戏仿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技法之一,在现今社会被广泛运用到文学、绘画、音乐和影视作品之中。本文选取最能体现戏仿特点的动漫方面,以90年代初韩国热播动画片《幻想西游记》为例,来进行探讨韩国现代文化中对《西
期刊
摘 要 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出了新的认识,支持“假说”关于语言范畴影响思维范畴的观点。我们持不同观点。通过对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种不同语言在使用概念隐喻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并从产生相似性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的角度推论出不同的语言并未影响不同的隐喻化思维。  关键词 概念隐喻 体验哲学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Study
期刊
摘 要 当前,建设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团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利用和配置校企双方的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共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双师型 教师团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Build a "Double" Teacher Team  —
期刊
摘 要 《檀香刑》中蕴含了丰富的戏剧元素,主要体现在故事的传奇色彩、语言的戏曲和戏剧风格、“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模式三个方面。戏剧元素的应用,使得《檀香刑》不再只是一本供人阅读的小说,更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传奇大戏。  关键词 戏剧元素 传奇色彩 猫腔 语言 结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Role  —— On the Dramat
期刊
摘 要 高校“一校多区”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校多区”主要采用学院分类式模式、职能分类式模式或混合模式为主的办学模式,三种方式各有优势,但依然不能充分解决“一校多区”办学资源分散、重复建设过多、学生管理散乱、校风传承脱节的问题。以和谐校园建设为视角探讨高等院校“一校多区”管理的新模式,将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一校多区 管理模式 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 要 文章分析高等中医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现状,结合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现状,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目前,二级管理水平较低,科研管理系统与人事、财务等系统的对接尚未完善,附属医院与学校联系不足,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我校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进一步完善管理,加强系统安全性。高等中医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研究,分析制约发展的原因, 对提高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具有
期刊
摘 要 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对解决残疾人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江汉区部分残疾人进行调查,了解残疾人就业现状、就业的困难以及就业的社会支持情况,发现在支持程度上政府组织和企业弱于残疾人父母,进一步分析现有社会支持网络存在教育和培训质量不高、企业落实残疾人就业岗位的情况差、社会歧视阻碍残疾人就业、残疾人社会关系的缺乏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
期刊
摘 要 人文通识课程在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对师范生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查表明,师范院校在人文通识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教授内容较随意、教学方式落后、学生缺乏兴趣等问题,这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PBL教学模式与“有效教学”理念高度切合,可提高人文通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基础师资 通识课 PBL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Effectiv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