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三走向”

来源 :思想政治课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c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直接反映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对学科知识的建构水平;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考的重要钥匙,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和深度学习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趣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思维潜力,引领学生结构联想、理性思辨、批判质疑,培育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深刻性.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深度实践,SSI(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对于拓展理论视野、培育能力素养、提升课程体验有着极为独特的作用.将SSI教学恰合时宜地引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我们一线教师落实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
活动前置式教学法属于主题式实践探究,其基本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相长,理念核心是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流程主要包含四个环节:实践反馈,成果展示;交流对话,互动释疑;合作讨论,思辨深化;多元评价,总结提升.四个环节有机融合又环环相扣,有效促进课堂的深度互动,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倡导综合性教学形式.知识是课程的载体,综合性教学在知识层面的综合主要包含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知识要素综合,第二层次是知识点综合,第三层次是政治学科中不同模块知识综合,第四层次是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综合.本文以“从百年党史感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为例,探索综合性教学中知识综合的操作策略以及育人价值.
辨析式学习是实现价值引领的重要路径.培养和提高学生辨析式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引导.要引导学生通过合适的表达方式阐述价值观点,通过有效的倾听发现价值差异,通过辨析争论直面价值冲突,通过价值标准、价值观点和价值实践的选择校正价值偏差,最终实现价值引领.
时政教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如何将时政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效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维活力,丰富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促进学生亲近社会,实现可持续的社会性发展,笔者认为应做到“四气”.rn一是密切联系生活“接地气”.教育的本真就是回归生活,“接地气”的时政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真切回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亲近生活,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锻造能力和发展素养.
期刊
议题式教学能够将问题情境、议题设置、学习任务、教学评价有机结合,是建设活动型思政课程的有效形式之一.本文借助“议题式”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目标“顶层设计”,实现情境知识“合二为一”,达成学科思维“行远自迩”,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打造深度学习课堂,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中国幅员辽阔,形成了丰富多样、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鼓励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教育资源,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常州作为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以锡剧、青果巷、常州三杰精神、中华恐龙园、春秋淹城等为代表的地域文化驰誉中外,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
期刊
如何落实党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摆在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道法课教师可在教学中坚持“四个统筹”,即统筹知识和价值“两个目标”、统筹教材和生活“两个资源”、统筹课内和课外“两个空间”、统筹过程和结果“两个评价”,并将“四个统筹”整合在一起,发挥道法课上党史教育的价值魅力.
学校美育是“五育融合”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智体劳四育相互融合,和谐共生.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美育除了可以通过学校艺术课程开展以外,还可以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科教学的内容、形式、氛围、情感交流及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包含着美育的因素.笔者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尝试审美化教学实践,积极探寻思政课审美化教学的价值追求与现实突破,探索学科育人的有效路径.
期刊
在实现中国梦的教育进程中,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尤为关键.新时代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是树立青少年正确价值观之所需,是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之所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所向.从精神内核来看,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致力于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实现路径上,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功能,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统筹学校、家庭、社会的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最优化的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