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画家张宽

来源 :中华书画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k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承传统 致力创新
  张宽号大宽,安徽涡阳人。1943年入安徽学院专攻美术,毕业后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蚌埠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蚌埠市中心文化馆和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的负责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潜心于画艺,造诣深厚。生前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民盟蚌埠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特聘书画师,新华通讯社新华书画院特聘书画师,蚌埠市文联名誉主席,蚌埠市书画院名誉院长。
  张宽兼攻西画与国画,熟悉多种美术形式,而尤为擅长的则是国画写意花鸟。《张宽画选》收录了他在75岁之前创作的国画作品69幅。这批作品给我的突出印象是:画家在认真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更加致力于创新,从而在艺术上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张宽十分尊重传统,而且虚心地学习传统技法。曾亲赴北京向李苦禅请教,且接待其来自己家中居住。《张宽画选》中由李苦禅题字的《墨荷》,就是大宽与苦禅患难之交的见证。在题字中,李苦禅指出:“写意花卉以荷花为最难,大宽弟用笔用墨兼备浓淡,画法尽之矣。”对张宽的传统功力予以高度评价。正如赖少其在《张宽画选·序》中所指出的:“画家张宽吸吮着传统与造化之乳汁,以悟性寓情于景,物我交融,独辟蹊径。”因此,打开《张宽画选》,就使我感到一股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诸如:泡桐花、楝果、猕猴桃、樱花、仙人掌、鹤望兰、啄木鸟等,都是在传统国画题材中前所未见的。而新题材的开发,正是由于创意的需要,并且必须有新的表现手法与之相适应。于是,艺术创作上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即由此形成。例如,在《桐花紫燕》中,画家指出:“近代名家多写岭南木棉以示春意,孰不知淮北泡桐每当阳春三月,紫花满枝,香气四溢,虽无木棉之红艳,却春意盎然也。”他画泡桐花,是为淮北春色所鼓舞,是迎接祖国“科学的春天”。又如在《三九天》和《雀跃金铃》中,画家创作的楝果,在冰雪覆盖、一片萧疏的节气中,以金黄色的果实挂满高枝,犹如一串串金铃迎风舞动,显示出冬天的新意境。再如在《虎刺梅》中,大宽以遒劲的线条,纵横往复,随心挥洒,点染以青翠的细叶片,衬托以簇拥的小红花,穿插于触刺与枝条之间,刚柔相济,生机勃勃,寄托着艺术家在坎坷人生中的高尚情怀。而且,即使是对于传统的题材,大宽也力求画出新意来,诸如《古松生辉》、《墨龙探春》(梅)、《晚节香》(菊)、《群仙》(水仙】、《而后》(荷)等。
  总之,正因为大宽在艺术的道路上既认真地继承和发扬传统,又努力地求索与创新,故而能获得如此的成就。
  热爱祖国 德艺双馨
  画品与人品是相辅相成的,高品位的美术作品,归根到底源自画家的高尚道德品质与画家对人生、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这样才能做到“德艺双馨”。赖少其指出:“观张宽之画,深知其画品与人品相辉之涵养。”
  早在20世纪50年代,张宽的作品就曾获奖并出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宽在艺术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青春焕发的境界。他满怀豪情,以画言志,创作出许多赞美家乡、歌颂祖国、歌颂党的作品。曾在美国、北京、南京、合肥、巢湖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入选在奥地利、日本等国举办的大型联展;并被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等单位收藏。他为国家和省、市政府经济友好出访团和外国政府友好访华团及台港澳各界人士作礼品画200余幅;我国驻外使领馆和国内会堂收藏、陈列他的作品也有百余幅之多;日本还曾将他的佳作《竞艳》印制成明信片发行。
  进入迟暮之年,张宽仍然挥毫不辍,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继续求索,并且继续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他十分关心震区的受灾同胞。当他获知蚌埠日报社与市文联将联合举办“抗震救灾名人名家书画作品义卖活动”的消息时,立即动手,完成一幅寄托美好愿望的国画作品,又从准备举办九十大寿的作品中精选了两幅国画,于5月20日下午在家人的搀扶下,到报社新闻广告公司捐赠了三幅国画作品。5月28日上午,他又以87岁高龄亲自出席了义展义卖捐赠大会。2009年清明节前的4月3日,张宽在与病魔抗争了大半年之后与世长辞,终年88岁。
  “我爱祖国的花,更爱如花的祖国。”这是张宽生前乐于书写和吟诵的一句名言。大宽的艺术价值观,就源于这种赤诚的爱国热情。纵观大宽的所有作品,无不是对伟大祖国的赞颂。当他得知他的作品在外事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时,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为国家做了贡献、自己艺术作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他说:“艺术是人民的,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正是源于这种爱国的热情,凡得知为国争光的事,大宽都满腔热忱地予以支持与鼓励。当他获知我市运动员许兴和取得航模超世界纪录的优异成绩后,即欣然命笔创作了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题日“冲上霄汉”,以示祝贺,并在《安徽体育报》上发表。我省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后,他即创作了一幅《松鹰图》,在省体委欢迎许海峰胜利归来的大会上亲自向神枪手许海峰赠画。我国女排运动员在国际竞赛中获得“五连冠”后,大宽创作了一幅《牡丹图》,以12朵牡丹花象征12位“色冠群芳,香溢寰宇”的女排姑娘,并将该画寄给国家体委,转赠中国女排,以资鼓励。
  张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毕生追求真理,忠实追随中国共产党。他从事美術教育和文艺领导工作60余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美术人才'为党的文艺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怀念前贤 示范后人
  “爱国参政,建言献策披肝胆,诤友风范犹在;执教从艺,挥毫泼墨呕心血,大师丹青永存。”这是我市文艺界一批老同志向大宽告别的心声。张宽虽然远行,但他在精神上和艺术上的遗产仍长留人间。
  大宽的艺术源于生活,因为他十分重视写生。赖少其指出:“张宽几十年来,既尊重传统,又面向生活,孜孜不倦于继承与创新。泡桐树荫下、植物名园中、风和日丽时、冰雪凛冽处,无不留下其辛勤笔耕之足迹。”因此张宽留下了大量的写生画。这些写生画,既是当时进一步创作的前奏,又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
  大宽的艺术高于生活,因为他十分重视意象的形成和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赖少其在评价大宽作品时论述道:“画家满怀赤诚,目识心悟于造化,进而‘因心造境,以手运心’,‘运造化于掌上,显万变之象于笔端’(黄宾虹画论)。”在写生的基础上,通过构思,将物象转化为意象;又通过笔墨将意象转化为美术作品,从而达到“得于心而应于手”的境界。因此说大宽的艺术创作过程就是精湛的形象思维的过程,将这些过程通过各种画面,包括写生稿、构思稿和最终的艺术成品,以及文字的记录、表述,系统地加以再现,这更有意义。
  总之,为了怀念前贤、示范后人,当前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就是:将大宽以毕生精力所创作的美术精品加以整理,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大宽留下的精神遗产和艺术遗产,使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富有特色的贡献来。
  责任编辑:陈春晓
其他文献
在看似突如其来,实则酝酿已久的金融海啸中,美国次贷危机已经让美国金融体系的根基面临崩塌的危险,随之,汹涌而至的金融风暴以前所未有的威力震撼着全世界。  世界各国政府紧急商议救市对策。去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我国将采取十大措施,在未来2年内投资4万亿元,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这是自1998年以来我国再一次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世界为之瞩目。但是人们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
期刊
近来,我对晚清民国这一时期的绘画与文化非常感兴趣。一是因时代较近,能更真切地感受和寻见中华文化的精神脉搏;二是这个时期,由于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合渗透,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艺术家与学者。有寻根守道、自开新宇者,黄宾虹为其首,有会通中西、涉古开今者,关良特出。为如今的笔墨实验、意境新造,给出卓越的范例。  中国画的传统一直很注重笔墨修养,故在线质的锤炼上,习学书法,摩挲金石,观动静之迹,悟昼夜之影,
期刊
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日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创设质疑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学起于思恩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培养学习的信息素质,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学科改革,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只有这样,“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这朵红花在“信息技术”这片绿叶的衬托下才会开得更加娇艳。    一、信息
期刊
赵玉林(1917-2017),号佛子明璧,福州人,原籍浙江绍兴。诗人、书法家。生前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建文史》副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福建省楹联学会名誉会长、福建省逸仙艺苑名誉理事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理事。  我是20世纪80年代与赵老認识的。那时我大学毕业,留在福州工作,有机会向其讨教,参加其组织的书法活动,关系逐渐密切起来。那时候赵老六十来岁,精力充沛,行
期刊
摘要 生本教育的实质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生命的本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教师,其意义是激发和引导,在点燃火把,是“生命之牧者”。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必然引发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以及一系列的变革。关键词生本教育计算机语文运用  何为“牧者”?牧羊人在草原上放牧时,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而不横加干涉。这意味着放牧者既管理着羊群(当然也负着安全和保护之责),又尊重着
期刊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核心的中国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多年,学校所有的教研教改也以新课改为核心全面展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好的教育先进的教育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事关一个民族的未来。而未来是需要人来创造的。怎么才能培养好有素质的人,怎样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精神。这些问题发人深思。党和国家要把一个先进的新课程献给新世纪的中国的亿万儿童,目的是让他们拥有一个和谐美好的未来。  理念的不同影响目的的差异
期刊
苗再新是当代中国画人物画领域一位有卓越成就的中年画家。他长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不仅经过系统的美术教育,有扎实的造型技巧和训练有素的笔墨功力,而且以浓厚的兴趣广泛涉猎各个艺术门类。除主攻国画外,他对书法、水彩、水粉、油画和雕塑也有实践经验。在中西绘画比较中,他更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传统国画语言的特长与魅力,也促使他思考前辈画家们在中西合璧中进行的艰苦探索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能拓展的空间
期刊
什么是书法?我不知道。或许,我们能知道的只是什么不是书法。比如,文字不是书法。文字是书法的文学内容,但不是书法,更不等于或代替书法。因为即使看不懂文字内容也不影响书法审美。黄永玉曾这样发问——鸟叫好听吗?——你懂吗?——不懂咋好听呢?是的,好听不好听是一回事,而意思明白不明白是另一回事。比如,笔法、结构之类的技巧、技法也不是书法。因为笔法、结构之类的技法没有统一的绝对的标准。你可以证明历代大师经典
期刊
王君玉忠,雅擅六法,尤精印篆,早年从梁燕愚先生游,得治印精髓;后承康殷先生亲授,骎骎入室矣。比来又拜范曾先生为师,游心邃古,技进乎道。积众精以自强,持大圜以為轨。顷以皇皇一巨册见示,且殷殷求教于余。余懵于斯道,何敢赞一辞。然与玉忠兄订交既久,投分日深,又知其贞介绝俗,怀文抱质,神合千祀之恉,则不能无述焉。  玉忠兄笃于治印。勤敏逾恒。惟无逸而乃逸,信知难而不难。窃维陋者每将篆印目为小道,谬矣。作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