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信科学救国的曾国藩后人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qiao0624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昭抡(1899-1967)是曾国藩的曾侄孙,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化学学科的奠基人和领导者之一。他自奉甚简,不修边幅,不注意小节,还有很多“怪癖”,很有一副名士派头。
  某天乌云密布,曾昭抡带着伞出门,走了不久便下起了雨,且越下越大,他全身都被淋湿了,却仍然提着那把没有打开的伞一直往前走,直到有人提醒,他才把伞打开。有人看见他站在北大沙滩红楼前,和电线杆子又说又笑地谈论化学上的新发现,让过往行人不胜骇然。
  在西南联大时,教授们的工资时常到不了位,而物价又是满天飞,没有吃穿是常有的事。新校舍又是在坟地中开辟的,泥土松软,一双鞋子穿一个雨季就烂了。
  有一次,两个女生走夜路,隐约听到后面有异样的脚步声,大着胆子回头一看,发现后面走着的是曾昭抡教授,只是他的鞋子前面张了嘴,后面开了口,前后见光,走起路来就有了踢踢踏踏奇隆的动静。同学们都戏称曾教授的鞋子“空前绝后”,等到脚掌部分再磨穿,就真的是“脚踏实地”了。
  曾昭抡的学生苏勉曾说:“曾先生始终是一个学者,他始终相信科学救国这一点。”据苏勉曾回忆,从他1943年进入西南联大化学系的第一天起,他所见到的曾先生,始终穿一件带污点的蓝布大褂,有时套一件似乎总是掉了纽扣的粗糙的白衬衫。鞋子总是露出脚趾头和脚后跟,“脱下来,袜子底永远破个洞”,头发乱蓬蓬的。
  西南联大时期,曾昭抡在路上见了熟人不搭理是出了名的,因为他总是在想化学上的事情。其实,曾昭抡平日里走路总是低着头,不是真不理人,而是根本就没看见。有次为了参加中国化学学会的年会,他从田野考察回来,仍穿着沾满泥点的长袍,脚着草鞋,踏上讲台,根本没有想到个人形象。
  有次在家吃晚饭,曾昭抡不知怎的,心不在焉,拿着煤铲到锅里添饭,直到夫人发现他的饭碗里有煤炭,他才知道。曾昭抡忙于工作,很少回家,有一次回到家里,保姆甚至不知道他是主人,把他当客人招待,见他到了晚上还不走,觉得奇怪极了。这是个笑话,也是真事,说明曾昭抡“志”不在家。
  费孝通是曾昭抡的忘年交,他在评价曾的种种“怪癖”的表现时说:“在他的心里想不到有边幅可修。他的生活里边有个东西,比其他东西都重要,那就是‘匹夫不可夺志’的‘志’。知识分子心里总要有个着落,有个寄托。曾昭抡把一生的精力放在化学里边,没有这样的人在那里拼命,一个学科是不可能出来的。现在的学者,当个教授好像很容易,他已经不是为了一个学科在那里拼命了,他并不一定清楚这个学科追求的是什么,不一定会觉得这个学科比自己穿的鞋还重要。”
  曾昭抡为什么有这么多“怪癖”呢?因为他太忙了,需要做的事非常多,一般很少考虑自己在一些小节上会不会被大众接受,这是他“怪癖”的原因之一。其次,曾昭抡还是个有个性的人,说话办事喜欢特立独行。一些事情在我们看来很“怪癖”,而他觉得正常不过。
  曾昭抡的“怪癖”当然不是优点,然而,这种“怪癖”却使我们看到了他的灵性和思想。一个“怪癖”的曾昭抡,比一个虚伪的绅士要可爱得多。
  (责任编辑:亚闻)
  (邮箱:2003xyw@163.com)
其他文献
“民主、求实、团结、鼓劲”,是人民政协开好会议的重要指导方针。  它最早是1990年提出的“两会”宣传报道的方针,从1994年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开始成为开好政协会议的指导方针。  人民政协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组织形式,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政协会议理所应当要发扬民主。  强调“求实”,是因为政协的会议不是摆样子、走过场,而是要真实地反映情况
“元旦”,即每年阳历的1月1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新年的第一天。然而,在我国古代,“元旦”一词却有着另外的含义,与今天的意思有很大的区别。  正月初一,我们现在称“春节”或者“过年”,但在古代,不同朝代有不同朝代的称呼。先秦时期叫“上元”“元日”“改岁”;两汉时期则称为“岁旦”“正旦”“正日”;魏晋时期又叫作“元辰”“元日”“元首”等;唐宋元明时期,称为“元旦”“元日”“新正”等;而到了清
“冬九九”,人们大都熟悉。其实,我国民间还有“夏九九”记日法,只是知晓的人不多而已。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作为头九的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九,依次称为一九、二九……直到九九。这81天,是一年中由较热到最热又到较冷的日子。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  北方流传的“夏九九”歌是:“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
在第六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上下其手”意思是“指玩弄手法,暗中作弊”。为什么“上下其手”是这个意思呢?这是有典故的。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的实力,弱小的郑国,实在是没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将皇颉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皇颉的功劳,说皇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和公子围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后来,他
1926年,上海《新世界》杂志举办电影皇后选举,当时有四位女明星被选为“四大名旦”,其中之一是杨耐梅。30年后,在香港街头出现了一个气质不凡、风韵犹存的女乞丐,她竟是曾在上海滩最红的电影明星杨耐梅。冰火两重天般的身份,叠加在一个人身上,挥之不去的是“命运感”三个字。  出道成名,浪漫张扬  杨耐梅的父亲是广东商界巨擘,来沪创办颜料、地产等企业,扬名上海滩。他送杨耐梅进入教学严格的上海务本女中,本指
关于清朝的灭亡,一个流行甚广的说法是,由于清政府没有加强媒体的管理,在新政期间,媒体总是发布有关政府的负面消息,做负面评论,清朝实际上是被媒体搞垮的。或者媒体至少也是清朝垮台的一个有力的推手。  随着清政府开放报禁,革命党人回国办了很多报纸。在日本办的机关报、民报,也能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国内。但是,很快革命党就发现,单纯地办报鼓吹革命,影响甚微,很容易被查封,就算人家不查封,也没什么销路。要想有影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当上吴县知县才几个月的袁宏道写信给朋友说:现在已经知道人生做吏甚苦,做县令尤苦,做吴县知县更是苦上万万倍,比牛马还不如!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上官如云,过客如雨”,来来往往都要县令早晚接待。在中国历朝历代,公务接待是地方官们心中永远的痛。  接待上级送了命  清朝人汪辉祖在他所写的“县长教科书”《学治续说》中,多次讲论了接待上司的重要性,特别是上司身边的人,一定要应酬
1911年5月17日,《泰晤士报》发表长文《中国首任总理》。这是西方媒体介绍庆亲王奕劻履历最为详尽的一次。当时,中国刚刚进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改革,出台了历史上第一个责任内阁,庆亲王出任首任内阁总理。  文章认为,庆亲王多年来都是中国官场最大的“恶魔”,但却享有最高领导人慈禧太后的高度信任,“他的履历总是与中国的灾难相关联”,“没有建设性、没有爱国心,在他的一生中没有做过任何荣耀的事”,“监察者们
一波三折的高考经历  1977年的高考,我的印象中是推荐和考试相结合,大队和乡推荐表现好的人参加考试。那年的作文,我还清楚地记得——“心中有话向党说”。自得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我的确心中有许多要向党说的话,这个作文正好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是多么感谢党给我这个机会啊!  后来,结果出来,我考了328分,在当时来说这个成绩还算不错,但是很可惜,因为填报志愿的问题,我没被录上。  第二年夏天,我又继续鼓足
1956年春天,北京举行全国第一次话剧汇演,全国大概有50多个剧院、剧团参赛。我所在的话剧团是个远在大西北、成立仅两年、默默无闻的剧团——甘肃省话剧团。  我们提前一个月进京,住进北京当时最新、最好、最现代化的首都剧场。这个剧场是德国人设计的,舞台可以转动。三层楼内有数不清的厕所,但都是坐式马桶,对我们这些土包子来说,真是太不习惯了。我们认为别人的屁股坐过的地方是最脏的,自己无论如何也坐不下去,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