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怎样的语文老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549881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这里的“语文”应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语文的方式,不仅仅指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是指用语文的方式来思考、来感悟、来表达,叙事、隐喻、抒情、对话,乃至一声问候、一句评价。那课堂上的分分秒秒,语文老师不仅仅属于自己,他就应当成为语文。是否还可以这样说,如果以前我们说“我是教语文的”,那么,我们今天应说“我是用语文教人的”。
  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第一,解读教材的功夫,第二,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培养这素养,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溶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这或许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一、专心行走于课堂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直接体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方式莫过于在课堂上的行走。一名语文老师是否至少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够有勇气行走于语文的课堂: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素养的蕴藉和提高。
  (一)语言素养
  课堂上的语文教师,既有运用课堂语言讲解的声音,也有面对教材书面语言朗读的声音……这都是语文的声音,都反应出语文教师的基本语言素养。比如,朗读是否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讲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同时使学生身心得以的灌溉与滋养。其实,讲解也好,朗读也罢,身为语文老师,应当把每一节课当作自己语言素养修炼的课堂,将课堂上的每一处的讲解语、小结语、提示語都做精心地准备,将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反复品读其中的滋味,熟读甚至成诵。于是,面对手中的语文教材,也许不要学生长篇大论地发言,或没完没了地质疑,慢慢的,也许你会以朗读的方式和学生对话、以交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慢慢地,你和学生的语感就这样涵养起来了——这也许是我们最简单可行的语文方式。
  (二)语文素养
  比如,面对一篇童话,语文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童话,基于童话体裁应该如何教学。这正如美术中的素描课,老师的课堂要有素描课的特色,而不能用油画的方法来教学一样。童话课应该上出童话的味道;诗歌应该上出诗歌的感觉;散文要有散文的特色。而不是像大部分老师那样,所有的课文一律用“讲读”的方式来上。适应民间故事文体——《牛郎织女》的“聊”的教学形式,绝不会出现在,讲《秋天的怀念》那样文质兼美的散文的课堂上。选自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的教学,那对“小说三要素”的强调,也绝不会等同于《游园不值》中对“苍苔”、“柴扉”、“红杏”等诗歌意象的推敲。基于文本的文体特点来体会文本表达的特点,是需要教师深思和加强的。唯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才能真正说得上独具特色,不至于温温吞吞,任由别人冠以似是而非的评说。如果有一天,语文教师的课上到了别人不敢随便毫无依据地品头论足的时候,我想,我们就具备了语文的专业性。
  (三)文学素养
  语文老师语言的丰沛、幽默、诗意,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中内心的焦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唐风余韵,流水淙淙,泉水叮咚,语文首先是美的,其次才是可感的,灵性的,温度的,湿润的。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当学生从语文教育中获得享受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的喜欢,甚至热爱。语文教师凭借文学的力量,把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把这种幸福感弥散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到幸福的事。
  二、尽心积淀于课堂后
  读书,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须的生命方式。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教师就必须读书。一个不读书的学校就是一所没有希望的学校。读书就是最高级的精神美容,读书就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不读书的教师是对工作的一种渎职,不带领教师读书的领导是一种渎职。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由此,阅读史就是一名语文教师的生命史。
  (一)以教促读
  书本是语文教师最好的老师。身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的读书不应该是盲目的,必要为“教学”,为“文学”保留一个特殊位置兼读其他的书。以教促读,读便有了更大的动力,教也有了更深的底气。将书本给予我们的惊喜与力量呈现在课堂上,于是一节又一节的精彩教学就脱颖而出。
  (二)以备促教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将个人阅读的心得、教学的经验,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彼此呈现、交流,于是不论读书,还是教学就因为这样的分享,而发挥出了1+1大于2的结果,教师因为这样的备课而成长,学生因这样的备课而获益。
  (三)以写促读
  身为语文教师,不读者不知其可也,不写者不知其可也。当我们踏着白纸黑字的阶梯,把教的、读的、感悟到的记下来时,我们就发现,读人家书的结果,就是那些方块字达成了我们专业素养的提升,化成了教学的结晶和印记。一名语文教师读书、教书乃至写书的专业发展的记录,实际上就是这位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足迹。
  文品高了,人品高了;人品高了,教品自然也就高了。一句话,什么样的教师也就带出了什么样的磁场,什么样的深度也就拥有了什么样的深度课堂。高度不一定是目标,向上才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姿态。
其他文献
“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老师,我非常希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十分注意自己课堂上的言行,害怕在学生稚嫩的心灵上带来创伤。在课堂上,我会经常用到表现性评价,即通过观察、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及其差异,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内容、技能水平以及情感给予评价,效果很好。  下面以北师大二年级下册《买电器》为例,来谈谈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表现型评价。  一、客观评价,关注差异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期刊
汉·王充在《论衡·实知篇》中提出:“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由此可见,知识的获取过程既离不开“学”,又离不开“问”,难怪古人称知识为“学问”。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常忽略课堂提问的技巧与艺术,不知不觉中助长了物理“难”学的气焰,将相当一部分学生引入了误区。本文针对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与艺术作一粗浅阐述,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问在困惑时——帮助构建物理知识网
期刊
老师们根据教学的需要,如知识点、重难点、技能技巧等制作了大量的微课教学视频资料,继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实践,目的是实现微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翻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微课运用时机与效果上的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本文试图从思考的基点、有效运用以及实施的建议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  一、“微课”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基点  1.让学生“翻转”为主人  “
期刊
小学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提起习作就头疼,许多农村语文教师仅靠每周两节习作课来指导学生写作,收效甚微。总抱怨习作是“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却把“阅读”和“习作”分得很清楚,阅读教学中没有习作,习作教学中见不到阅读,两者似乎相互独立,互不相干。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缺乏联系。如何才能解决
期刊
2014年9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了有关新高考全面改革的相关政策。2016年4月1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又针对教育改革发布了两个重要的补充方案:《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和《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方案》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自2018
期刊
一、导学案与导学案编写  导学案就是小组合作新型课堂模式下,根据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学习载体。每一章节的导学案由“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合作探究、能力提升、达标检测”这六个内容所构成。  而这里所讲的学习目标只是指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目标,一般不体现出平常所说的三维目标。知识链接部分,它的内容一般由新课的知识点以及与新课紧密联系的知识点组成,包括有概念填空,对概念解释和简单应用的题型。合
期刊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也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鼓励学生在
期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视频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之中,教育教学中,微课更是走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沿,发挥着普通信息技术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数学教师落实新课堂的辅助手段。微课与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落实面向全体学生、拓宽学科探究领域、引导学生课外思考都有着显著的实效,是翻转数学课堂的一把利剑。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通过让学生学有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走进了课堂,这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及教与学的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多媒体的应用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其形象而生动的画面、清晰的文字以及悦耳的语音,为小学生们提供了新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了学习活动,它改变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充满活力和趣味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同时语文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如何将生活中的一些情境搬到课堂上呢?现代教
期刊
2017年6月,在第23届上海电视节的《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上,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获得了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奖。《朗读者》是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通过这些文字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所以,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但是在现实中,会读、爱读的人越来越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