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的一生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为三年的语文老师,我通过培养学生“养蚕”写观察日记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与热情。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阶段
  既要买来蚕子,还要寻找桑树。
  2.饲养蚕宝宝,观察体验阶段
  养蚕也有许多细节关注,需要学生搜集资料,时刻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3.成果展示阶段
  养蚕后,看到学生图文并茂的养蚕日记,感慨良多,从理论的高度来讲,写养蚕日记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班学生杨紫麟在最初的观察中这样写蚕宝宝:
  刚出生的蚕宝宝又黑又小,不过身体好像长长了一点,我把几片新鲜的小桑叶放到盒子里,它们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不一会儿,翠绿的叶子就被它咬了好几个小洞,真能吃!这些“小小美食家”真是挑剔呀!因为他们专挑嫩绿、新鲜的叶子吃。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以下节选杨紫麟的《蚕宝的一生》片段:
  晚餐后,我打开盒子,观察蚕。爷爷说:“天暖和了,蚕又出了好多!”哇,他们头挨头,像在窃窃私语。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学生坚持每天写《养蚕日记》。我及时批改,反馈,利用班会、夕会、语文课、书法课等我能利用的课上,让观察日记写得优秀的同学来展示自己,大声朗读,请其他同学赏析优美句子。
  四、“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我们班很多同学养蚕前害怕蚕的有之,厌恶蚕的有之,但经过在班级里养蚕,观察蚕,了解蚕之后,让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提升了,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感言在孩子日记中时常出现:
  今天,在教室里养蚕的地方,一下变成了“生化区”:有一条蚕快死了,好多“血”流了出来。真可怜!那条蚕一直在拉稀,拉得像个很小的果冻。还有的蚕无精打采的趴着,颜色变黄了,一定是生病了!
  五、实验后的反思
  虽然我的实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也有困惑和无奈。语文学科的独特性使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感悟的特点。写作正是这样一个过程,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经历,虽然我们力求使学生多积累,但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及个性存在差异,造成学生积累的差异很大,导致学习水平有了相当的差异。
  通过实验,学生的作文兴趣与潜能得到了提高,但各层次的学生发展情况存在很大不同,优等生原有的基础扎实,观察力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兴趣的保持时间长,因而效果良好,而表现在中下游学生身上效果不够显著,今后教学中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其他文献
以读促写指的是将文章作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和其有关的“写”的训练。这样就能将阅读、写作和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能起到以读促写的作用。学者杜长明认为,如果把写作比喻成自行车的前轮,那么阅读就是后轮,只有用后轮驱动自行车,才能让前轮碰撞生命的“红线”。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阅读和写作的关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读写结合的活动,提升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一、揣摩细节描写,表达要传神  以读
期刊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会影响学生整体的语文学习效果。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富有感情的文章?这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高中语文教学引入了微写作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微写作教学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学科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成为初中学校的教学重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作文阶梯式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核心素养。  一、将传统训练和阶梯训练相结合  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但仍有可取之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和阶梯
期刊
要想使小学作文指导的效果得到提升与强化,教师应全面地进行思考与分析,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与写作习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小学写作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与写作学习效率。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写作能够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提升学生的写作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提出的写作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想象作文与记实作文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一线教师对想象作文不够重视,通常采取“放羊式”教学,稍作指点,便要求学生写作,学生常常急得抓耳挠腮,感觉无从下笔,习作质量可想而知。本文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变形记》写作教学为例,探讨如何细化想象类作文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细化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复习是学习之母,但不要让她成为学习的后母”。这句话把复习过程中的学生学习兴趣作了一个十分恰当的比喻。在复习阶段,许多教师往往更关注显性目标的达成而忽视隐性目标的达成,忽视深入研究,采用题海战术。学生忙于完成作业,缺乏思考,缺乏主动,毫无兴趣。因此,在大力倡导“轻负高质”的今天,必须改变这种作业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一为多样,变乏味为有趣,变低效为高效。  一
期刊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就是生活本身。”作文之前让学生去感受真实的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作文之时才不至于言之无物或是老生常谈。或参观,或秋游,或野炊,或游泳,或种植,或喂养小动物,都能激起学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激起学生丰富的情感,抒写多彩的生活。生活有多广阔,作文的天地就有多宽广。  一、睁开双眼,指导学生观察
期刊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四步三法、五步三查法等等。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永远是服务于学生的,以学生为本的本位教学意识是我们采用各个教学模式时应铭记的基本理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力求创新,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课堂体验。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在思维能力的提升中突破自
期刊
“预设性学习”和“生成性学习”,也就是通过提纲预设、问题预设、练习预设等,在主体参与、交流探讨的基础上,教师针对性地予以点拨和训练巩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成”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有时候,我们会更多地关注文本本身的内容,或者是与考试有关系的内容。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和理解上。忽略了隐含在文本深处的内容,忽略了更有价值的因素。  我在教学《我应该感到
期刊
多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经常是脱钩的。写作几乎成了语文教学的点缀,学生写作的范本则是高考优秀作文,教者教得无序,学者学得困惑。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充分运用课本中的资源,在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写作的技巧,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的做法是:寻找可训练点,模仿写作。  《我与地坛》是高中课本中的一篇重要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感动”几乎是教师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