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垃圾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e0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着喜悦而激动的心情,张余转入了一所新学校,因为他原来的学校离家很远,不便接送。虽然人生地不熟,但张余对这个地方充满了信心,他想他的热情一定能博得同学与老师的欢迎。
   刚入校的第一天,天上便下起了小雨,但这并未阻挡张余的热情,他看见一些同学在边聊边走,就过去与他们攀谈,他们也接受了这个新伙伴,并迅速找到了同样感兴趣的话题,大家便开始聊起来。恰逢前方地面上有好多紙团,不知是谁随意扔在路面上的,这可把张余惹恼了,谁这么不讲卫生?他与同学们说了再见,便飞奔过去将这些纸团捡起,扔到了附近的垃圾箱中。他发现同行的同学们并未等他,他便快步追上去,有个同学瞥了他一眼,问:“那些垃圾又不是你扔的,用得着你来捡吗?”“虽然不是我扔的,但我看见它们就必须要捡起来,老师和家长都是这么告诉我的。”“老师说什么你就听什么,你真是个好孩子。”同学们都投来鄙夷的目光,让张余的心里很不舒服,但这不能减退他的热情。
   张余到了新班级,做完自我介绍,开始融入到这个新集体的生活,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他很快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但是同宿舍的几个同学发现他每次都是第一个起床,却几乎是最后一个到达教室的,从宿舍到教室的路并不长,可为什么他走得这么慢呢?有好奇的室友故意早起了一次,跟在张余后面,想看看他究竟去干什么,结果却令他们大吃一惊,他既不是去晨练,也不是去偷玩,他呀,是在学校操场上捡垃圾呢!室友们感觉很好笑,便把此事宣扬了出去,几个调皮的同学说:“这个新来的小子真会作秀!想通过这种方式受到表扬?”那几个同学对此很有意见,说非要整一整他不可。
   一次班级出外郊游,张余主动分享自己的食物,同学们都很高兴,并相互分享,可是一顿吃喝后,这些垃圾该放到哪里呢?很远的地方才有垃圾箱,同学们谁也不愿意拿着垃圾走很长时间,班里几个同学说:“要不我们把垃圾扔在地上吧,反正也没有别人看见,拿着垃圾那么累,就算不扔在地上也没人表扬。”他们带头扔了垃圾,许多同学见状也扔了垃圾,张余很不喜欢这种行为,说了一句:“你们不能乱扔垃圾。”并默默地低头捡起了垃圾,放在袋子里,那几个同学便嘲笑他:“需要你来捡吗?多管闲事!”张余装作没听见,几个好心的同学帮了帮他,但毕竟要靠自己,就这样几个同学扔了一路垃圾,张余红着脸,捡了一路……
   张余回到家,边哭边对母亲说:“我做错了吗?为什么我捡垃圾还要受到他人嘲笑?”母亲说:“只要你做的事是对的,不要管他人怎么说。”张余点了点头,可心里却有了动摇。
   一天傍晚,张余吃过饭后出来散步,看见前方有一些垃圾,他想马上跑过去,但他用余光瞥见后面有人,好像是……班里那些嘲笑他的人,他仿佛又听见了他们狂妄的笑声,于是他想对此视而不见,可是他想忽略那些垃圾却不能,他想到了母亲的教诲、老师的教诲,他已做好了被嘲笑的准备,飞速向前捡起垃圾,扔到了垃圾箱中。他转过身,看见地面上那几个人影离他越来越近,他已准备好同他们“口舌相争”,他勇敢抬起头,才发现,那几个人都是大人,其中有校长和班主任,他们伸出大拇指,对他赞许地笑着……
  【评点】
   这是一篇讲述校园生活的小小说,通过几件小事塑造了主人公张余这一乐观开朗、热爱劳动、有集体意识的形象,同时借助与其他人的鲜明对比批判了当下一些年轻人责任意识缺失、自律性差等问题,也是对社会上类似现象的讽刺,颇有警示意义。文章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的细腻刻画串联情节,结尾处校长和班主任的出现既是给张余纠结的内心一个答案,同时也借此告诫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其他文献
如果一个人不在乎功劳记在谁身上,那么他的成就和地位就不可限量。   无论是哪种型号的飞机,最好的安全设备是一名训练有素的飞行员。   没有获得成功的人,会否认别人的帮助;明智而自信的人,会对这种帮助表达感激。   克制喜好,改变天性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不过,这并不代表不能做到。   既已出港,就要扬帆起航,走到哪里是哪里,不可坐以待毙。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   使人有面前
期刊
人各有性,却又没有任何人是一座孤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碰撞是难以避免的。碰撞的结果无非两种,一是互不打扰,各自明哲保身;二是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私以为,两种情况并无高下之分。也许“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确实单调了些,这种量的叠加无法引发质变,但换个角度看,水可以保持其至淡的本性,而盐可以呈現其有味的特质,又有何不可呢?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里,如果我只想做一汪小溪,何尝不清醒以保持独立
期刊
【考场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专家解析】   该作文属于材料作文,材料内容的解读逻辑清晰,先是提供了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秉性: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接下来谈到了各自发展境界的局限:水加水还是水,盐
期刊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从小就酷爱足球,17岁就进入了国家队。因为有很多时间不在家,贝利渐渐地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甚至还学会了吸烟。   有一次,贝利的父亲去看他的比赛,中场休息的时候,父亲远远地看见,贝利居然坐在一边抽起了香烟。父亲一看他那吞云吐雾的样子,就知道贝利的烟瘾已经不浅了。父亲决定帮助贝利戒烟。比赛结束后,父亲出现在了贝利的面前,贝利看到父亲后非常惊喜,但父親却冷冷地问:“你学会了吸烟?
期刊
学子,奋笔,回廊中。  斯人,独立,寒窗前。  面对埋首读书的学生,老师饱含深情地说了一句话:你们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寥寥数字,背后是老师多少热切的期盼與离别的不舍。  看着这朴素的文字,我突然红了眼眶。我想象着,当高考结束,走出考场时的情形。满街脚步突然静了,路边柏树不再动摇,仲夏的夕阳落在我的肩上,没有轰轰烈烈的感觉,一切终归平淡。只是,将与恩师分离,将与母校告别,当下心中轰然一恸,若有所失
期刊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提倡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这句话虽然看上去似乎很朴素,但是道理却很真诚——我们生活在凡尘俗世中,沾染尘埃必不可少,所以就该体会最本真的生活。   回归于最简单的起点,做好当下最琐碎的事,既然处于繁冗的世界,也就无须将生活编织得更加复杂。   其实复杂的起点是简单,而简单的终点依旧是简单
期刊
据央视报道,由中国科协、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打造的“科学辟谣平台”于8月30日正式启动。各大网络平台将疑似谣言汇聚到该平台后,这些信息会被用人工智能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识别,识别结果再返回原网络阻断谣言。据介绍,该平台已有516位专家入驻,涵盖食品安全、营养健康、航空航天等14个领域。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网络谣言时有出现。塑料大米、棉花肉松、喝牛奶能致癌等
期刊
中国近代以来,从王国维将美育和智育、德育并举,到鲁迅写就《拟播布美术意见书》,蔡元培发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美育一直承担着陶冶、净化心灵的德育诉求。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因为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美育是审美教育,
期刊
人们常把优秀的学生称为“高足”,而在古代的时候,高足的意思是良马、骏马。“高足”一词源于汉代的驿传制度(供官员往来和递送公文)。汉代驿传制度根据官员官职高低、任务轻重分不同等级,设三等马匹,有高足、中足、下足之别,高足为上等快马。《汉书·高帝纪下》载:“横(田横)惧传诣雒阳。”颜师古引如淳注。《今日良宴会》也云:“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一句中,“高足”指的就是骏马。   大概到了魏、晋时期,高
期刊
人生数十载,最宝贵的礼物于人,莫过这些岁月,莫过如此生活。   当今社会,从事、投身于艺术事业的人数以万计,但真正可被称为艺术家且创造出有价值艺术的人就屈指可数、寥若晨星了。细看之下,无数作家、设计师、画家只把自己困于闭室,闷个几日几夜,企图逼迫自己生发出些许个小灵感以创造出惊世骇俗、得以流传于世的伟大之作。可是,这种远离社会,脱离生活,生挤硬造的所谓艺术哪来的生命力与内涵呢?又有什么价值供世人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