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倪焕之》,是叶圣陶的重要作品。反映了从五四到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命道路及思想历程。小说中的主人公倪焕之是一个典型的富有革命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在他建立希望,奋斗向上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志以及自己将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人生航向。但正如倪焕之口中所说的‘理想当中十分美满的,实现的时候会打折扣。’他的人生终究还是以悲剧结局。教育改革战线的倾覆、爱情的幻灭、社会改革的失败。这无一不是他悲剧结局的体现,印证着他的人生轨迹。他的人生悲剧也是他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软弱性的表现。
关键词:悲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教育革新;爱情幻灭;社会改革
前言
《倪焕之》的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从小家境贫苦。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倪焕之》这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8年,反映了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命道路及思想历程。这部作品以倪焕之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为主线,其中也穿插着他的爱情故事,但不管曾经有多么美好,最终还是以悲剧结局。作品中富有革命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倪焕之虽有理想,有热情,但不切实际,感情脆弱。在时代的激荡下,历经了三次从希望—奋起—幻想破灭的悲剧历程。处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激进者如倪焕之这样的进步青年,他们怀抱一腔热血,勾画着社会的理想蓝图,但却脱离了群众,是一个散乱的,没有组织的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下,倪焕之的革新道路必将灭亡。下面我将从倪焕之的悲剧结局入手,结合当时的时代大背景,革新道路上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浅析一下倪焕之人生中的三重悲剧。
一、教育改革战线的倾覆
倪焕之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而奋斗。在小学教员这个岗位上他有过彷徨、有过厌恶,但他也在其中找到了希望,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教育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孩子的雏形,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教育”茁壮成长。在以往的教育生涯中,他看到了教育带给他的欢乐,并沉浸在这种喜悦中。蒋冰如的出现无疑又是一双强健的臂膀帮助他在教育的道路上开辟新的方向。作为志同道合之人,蒋冰如对倪焕之的肯定,是他从事教育工作并热衷教育革新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使他的心中燃起了希望,对新生活的极度憧憬。与蒋冰如一同谈论教育、一同制定意见书、一同商定革新教育。新生活的篇章在他的眼前一点一点打开,他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教育改革”。在同蒋冰如并肩作战的日子里,他用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着他的教育事业,专注而勤奋。教育改革的推进使他从幻像中看到了下一代孩子的转变,这是一个及其美好的世界。他公开向封建社会挑战,对旧的教育制度给予否定。在蒋冰如的支持和帮助下他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白话,废除旧课本,编造适合学生看的与时代相符的新课本,教育学生学习与实践想结合,在学校建造农场,工厂,看戏台等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
他们创新思维,想要通过教育方式的不同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抱着美好的期待,勾画着美丽的图景,盼望那一天的到来。然而正如同事们对他们两人的看法,‘天马行空’的家伙,口口声声现状不对,口口声声理想教育。他们的意见书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和谩骂。蒋老虎等人的阻扰也是倪焕之从来没有预料到的,他几乎不相信世间会有那样无中生有寻事胡闹的人。在他充满理想和概念的头脑中竟想不出一种合适的办法来改变时局。这对充满改革教育激情的倪焕之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然而这些并没有使倪焕之完全失去教育革新的动力。但继而与金佩璋爱情的破灭使他起先憧憬的蓝图变得更加遥远,不切实际。而且在以后倪焕之试行新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并没什么两样的打击下,他对教育改革产生了困惑和从未有过的质疑。最后蒋冰如放弃教育事业,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逐渐远离也使倪焕之失去了精神上的依托和支持。在后期王乐山的影响下,身心俱疲的他开始寻找另一个出路,不是革新教育而是革新社会。于是他离开了自己相守多年的教育事业,到上海发展。他的教育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二、幻想爱情的破灭
在她眼里,他是一个性情真挚温和,风度翩翩,优秀挺拔的青年,他鼓励她昂扬的趋向理想的境界,给她不曾享受过的青春的快乐。在他心中,她是一个美丽的仙子,新挑的额发、深邃的眼瞳、淡红的双颊、明慧的浅笑无一不使他着迷。倪焕之和金佩璋的爱情在他们各自的心里开了花。初见金佩璋,她的言语柔化了他的心,使倪焕之燃起了希望的火焰,青春的生命中潜伏着的洪流似的一股力量,一向没有倾泻出来,只因未经触发而已。现在,小小的一个窟窿凿开了。始而娟娟地,继而滔滔地,不休不息倾泻着,自是当然的事。继而他与金佩璋的相见,互相交谈都在他的心中留下了青春的印记。在他看来,自己受伤的心灵可以在金佩璋这里得到安慰,他的想法,他的作为都可以得到金小姐全力的支持。他用心的经营者他们的爱情,金佩璋对他来说不仅是恋人,更是同志,志同道合的人。就这样他们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期待着未来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令倪焕之真正快乐的日子并不长,一起谈论理想、规划未来、共商教育的美好时光被不经意到来的新生命打破了。拥有了孩子的金佩璋不再关心曾经热衷的教育事业,不再同倪焕之共同商讨革新问题,不再给倪焕之以疲劳精神上的支持。身为母亲的她开始热心于做小鞋,小衣服一切与孩子有关的事。皮肤也变的松弛,不再拥有他们热恋时的美丽。
三、社会改革的失败
在经历了教育改革的倾覆,幻想爱情的破灭之后,倪焕之的人生陷入了一种迷惘,一种前路未可知的彷徨。在老友王乐山的话语中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他的教育改革并没有改变教育界的现状,从他的教育改革中走出来的学生与普通学生并没有什么区别。他开始另辟蹊径,找寻新的人生出路。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是一个具有反帝反封建思想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那時辛亥革命的爆发使他拥有了昂扬的激情。“仿佛有一股新鲜强烈的力量袭进身体,遍布到四肢百骸,急于要发散出来---要做一点事,一面旗子也好,一颗炸弹也好,一枝枪也好,只要拿得到,他都愿意拿到手就往前冲”。他对革命充满着热情和幻想,然而革命的爆发并没有改变社会现状,内心希望的破灭使他失望了。但是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变化,革命浪潮的一层层推进,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不但要教学生,而且要教社会”于是他放弃了教育事业,投入到革命的浪潮中,继续自己年少时的梦,进行革命。
结语
倪焕之人生的三重悲剧使他一步步走向了灭亡,而具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空想性,脱离群众,处于游离的自由主义边缘的“倪焕之”式的革命道路也必将面临失败的命运。他的一生经历了三起三落,在与社会现实的斗争中显得苍白无力。他的人生悲剧也可以作为一种警示,为我们敲响警钟。
参考文献:
a.期刊文章
[1]陈思广.《倪焕之》接受的四个视野[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3期
[2]黄光明.论“倪焕之”式的革命道路[J].黄石师院学报.1984年2期
b.普通图书
[3]陈福康.叶圣陶 卷[M].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35:45
关键词:悲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教育革新;爱情幻灭;社会改革
前言
《倪焕之》的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从小家境贫苦。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倪焕之》这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8年,反映了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命道路及思想历程。这部作品以倪焕之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为主线,其中也穿插着他的爱情故事,但不管曾经有多么美好,最终还是以悲剧结局。作品中富有革命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倪焕之虽有理想,有热情,但不切实际,感情脆弱。在时代的激荡下,历经了三次从希望—奋起—幻想破灭的悲剧历程。处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激进者如倪焕之这样的进步青年,他们怀抱一腔热血,勾画着社会的理想蓝图,但却脱离了群众,是一个散乱的,没有组织的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下,倪焕之的革新道路必将灭亡。下面我将从倪焕之的悲剧结局入手,结合当时的时代大背景,革新道路上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浅析一下倪焕之人生中的三重悲剧。
一、教育改革战线的倾覆
倪焕之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而奋斗。在小学教员这个岗位上他有过彷徨、有过厌恶,但他也在其中找到了希望,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教育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孩子的雏形,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教育”茁壮成长。在以往的教育生涯中,他看到了教育带给他的欢乐,并沉浸在这种喜悦中。蒋冰如的出现无疑又是一双强健的臂膀帮助他在教育的道路上开辟新的方向。作为志同道合之人,蒋冰如对倪焕之的肯定,是他从事教育工作并热衷教育革新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使他的心中燃起了希望,对新生活的极度憧憬。与蒋冰如一同谈论教育、一同制定意见书、一同商定革新教育。新生活的篇章在他的眼前一点一点打开,他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教育改革”。在同蒋冰如并肩作战的日子里,他用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着他的教育事业,专注而勤奋。教育改革的推进使他从幻像中看到了下一代孩子的转变,这是一个及其美好的世界。他公开向封建社会挑战,对旧的教育制度给予否定。在蒋冰如的支持和帮助下他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白话,废除旧课本,编造适合学生看的与时代相符的新课本,教育学生学习与实践想结合,在学校建造农场,工厂,看戏台等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
他们创新思维,想要通过教育方式的不同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抱着美好的期待,勾画着美丽的图景,盼望那一天的到来。然而正如同事们对他们两人的看法,‘天马行空’的家伙,口口声声现状不对,口口声声理想教育。他们的意见书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和谩骂。蒋老虎等人的阻扰也是倪焕之从来没有预料到的,他几乎不相信世间会有那样无中生有寻事胡闹的人。在他充满理想和概念的头脑中竟想不出一种合适的办法来改变时局。这对充满改革教育激情的倪焕之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然而这些并没有使倪焕之完全失去教育革新的动力。但继而与金佩璋爱情的破灭使他起先憧憬的蓝图变得更加遥远,不切实际。而且在以后倪焕之试行新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并没什么两样的打击下,他对教育改革产生了困惑和从未有过的质疑。最后蒋冰如放弃教育事业,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逐渐远离也使倪焕之失去了精神上的依托和支持。在后期王乐山的影响下,身心俱疲的他开始寻找另一个出路,不是革新教育而是革新社会。于是他离开了自己相守多年的教育事业,到上海发展。他的教育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二、幻想爱情的破灭
在她眼里,他是一个性情真挚温和,风度翩翩,优秀挺拔的青年,他鼓励她昂扬的趋向理想的境界,给她不曾享受过的青春的快乐。在他心中,她是一个美丽的仙子,新挑的额发、深邃的眼瞳、淡红的双颊、明慧的浅笑无一不使他着迷。倪焕之和金佩璋的爱情在他们各自的心里开了花。初见金佩璋,她的言语柔化了他的心,使倪焕之燃起了希望的火焰,青春的生命中潜伏着的洪流似的一股力量,一向没有倾泻出来,只因未经触发而已。现在,小小的一个窟窿凿开了。始而娟娟地,继而滔滔地,不休不息倾泻着,自是当然的事。继而他与金佩璋的相见,互相交谈都在他的心中留下了青春的印记。在他看来,自己受伤的心灵可以在金佩璋这里得到安慰,他的想法,他的作为都可以得到金小姐全力的支持。他用心的经营者他们的爱情,金佩璋对他来说不仅是恋人,更是同志,志同道合的人。就这样他们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期待着未来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令倪焕之真正快乐的日子并不长,一起谈论理想、规划未来、共商教育的美好时光被不经意到来的新生命打破了。拥有了孩子的金佩璋不再关心曾经热衷的教育事业,不再同倪焕之共同商讨革新问题,不再给倪焕之以疲劳精神上的支持。身为母亲的她开始热心于做小鞋,小衣服一切与孩子有关的事。皮肤也变的松弛,不再拥有他们热恋时的美丽。
三、社会改革的失败
在经历了教育改革的倾覆,幻想爱情的破灭之后,倪焕之的人生陷入了一种迷惘,一种前路未可知的彷徨。在老友王乐山的话语中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他的教育改革并没有改变教育界的现状,从他的教育改革中走出来的学生与普通学生并没有什么区别。他开始另辟蹊径,找寻新的人生出路。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是一个具有反帝反封建思想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那時辛亥革命的爆发使他拥有了昂扬的激情。“仿佛有一股新鲜强烈的力量袭进身体,遍布到四肢百骸,急于要发散出来---要做一点事,一面旗子也好,一颗炸弹也好,一枝枪也好,只要拿得到,他都愿意拿到手就往前冲”。他对革命充满着热情和幻想,然而革命的爆发并没有改变社会现状,内心希望的破灭使他失望了。但是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变化,革命浪潮的一层层推进,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不但要教学生,而且要教社会”于是他放弃了教育事业,投入到革命的浪潮中,继续自己年少时的梦,进行革命。
结语
倪焕之人生的三重悲剧使他一步步走向了灭亡,而具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空想性,脱离群众,处于游离的自由主义边缘的“倪焕之”式的革命道路也必将面临失败的命运。他的一生经历了三起三落,在与社会现实的斗争中显得苍白无力。他的人生悲剧也可以作为一种警示,为我们敲响警钟。
参考文献:
a.期刊文章
[1]陈思广.《倪焕之》接受的四个视野[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3期
[2]黄光明.论“倪焕之”式的革命道路[J].黄石师院学报.1984年2期
b.普通图书
[3]陈福康.叶圣陶 卷[M].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