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背后的故事

来源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nnn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直接反映出社会文化。脱离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是难以掌握其语言的。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英语教学大多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句子意义及语法分析,忽略文化背景知识教育。殊不知,如果忽略文化背景知识,用大量时间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不佳,而且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重要的一步,也是必要的一步。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的对话、文章以及练习非常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的渗透,其中有些文章是专门讲解英语背景文化知识的,如《Body Language》,《American English》,《Australia》,《New Zealand》,《A Freedom Fighter》等等。
  教师应结合课文,介绍英美国家的地理、风俗习惯、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
  在西方国家,人民的宗教观念根深蒂固,取名字都要赋予宗教意义。比如:John(约翰),宗教含义是上帝是仁慈的;Elizabeth(伊丽莎白),宗教含义是奉献上帝的祭品;Peter(彼得),宗教含义是耶酥十二门徒之一。
  在讲解《A Freedom Fighter》时,通过文章的学习向学生介绍并讨论美国种族问题的根源以及黑人运动的斗争史,再联系几年前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种族骚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种族歧视的严重性。
  结合“文学作品”及“名人传记”等,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的社会制度、历史及价值观等等文化知识。如通过学习Disneyland, Chaplin、Abraham Lincoln等名人传记,再结合《Country Music》一文中的歌词所反映的主题,使学生了解美国主流文化中强调的自主、独立和个人奋斗。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来自神话、寓言、传说,或是与某些名著有关。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词语的理解。
  例如:the cat’s paw猫爪子。在一则寓言中,猴子怂恿猫从火中取栗,约定分而食之。猫每次捞出一颗,猴子即剥开吃掉,结果猴子受惠,而猫爪在火中灼伤,受人利用而一无所得。英语中常用“猫爪子”比喻“被人利用而自己并无所得的人”。
  再如学习“peasant农民”一词,如果用它称呼一个英美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时,他会不高兴。因为“农民”在汉语中是中性词,而 peasant在英语中往往是贬义词,常表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而真正的农民在西方称为farmer。
  有学生问“The dishonest official knew his goose was cooked when the newspaper printed the story about him.”(当报纸上出现了有关他的新闻时,这位不诚实的公务员知道自己要完蛋了)是何意思?如果不清楚“cook one’s goose”的来历,就很难理解这句话。
  这则短语有这样一个典故。中世纪时,欧洲一个小镇的居民为了表示对敌人的愤慨,把一只大鹅高悬在城头,由于当时英国人把鹅看成愚蠢和无用的象征,结果更加激怒了攻城的军队,于是他们纵火烧毁了整个城市,城头之鹅当然也化为灰烬。如今,这一成语用来比喻“毁掉某人或毁掉自己”。
  可见,词汇教学离不开文化传授。在教学中,我们要在教会学生掌握词汇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容的文化因素,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体现文化的用法。
  在介绍某些句法结构时,同时介绍其语意和交际功能。如附加疑问句“Lovely day, isn’t it?”实际上是无疑而问,只是英美人引起话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罢了。“Why don’t you do something?”形式上疑问句,却表示一种有礼貌的请求和建议。W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radio? 不表疑问表请求,按照西方人的风俗习惯,提出的请求常用问句形式,以表示有礼貌的请求,但若长辈对晚辈或比较熟悉和随便的人之间,可使用简单的祈使句。
  再如有一位学生想表达“他游泳游得很棒,像一条蛟龙”。于是他便写出了这样一个毫无语法错误的句子:He swam like a dragon.殊不知,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在西方却被视为一种凶猛、残暴、不祥的动物。
  在中国文化中,dog常被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如走狗、狗仗人势等,而在西方文化中dog却象征人类忠实的朋友,甚至是家庭的成员,如:a clever dog(聪明的人),a top dog(身居高位的人),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个人在一生中皆有得意之日)。
  教师应选文化知识内容丰富的训练材料进行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
  例如:“Why don’t you go to church?” asked the minister of the nonchurch goer.“Well, I’ll tell you .The first time I went to church they threw water in my face, and the second time they tied me to a woman I’ve had to keep ever since,” “Yes,” said the minister, “And the next time you go they’ll throw dirt on you.”
  充分理解这个语篇后才会知道:1.“他们把水浇在我脸上”一句实指父母将新生婴儿抱到教堂受洗礼时,牧师将水浇在小孩脸上;2.“他们把我和一个女人系在一起,从此以后,我一直得照顾她”此句暗指在教堂举行婚礼;3.“他们要向你身上撩土”指西方人死后由牧师做最后祈祷,向棺木撩土再进行埋葬的背景知识。
  如果阅读者不熟悉英美国家的宗教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导致理解受阻,更谈不上欣赏其中的幽默。
  由此可见,挖掘英语背后的故事能让学生熟悉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扫除因文化背景知识匮乏所带来的理解障碍,熟悉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之后,学起英语来自然如鱼得水了。
其他文献
纵观全球各大博物馆,常有盗窃案发生:从建国以来故宫的五大盗窃案到卢浮宫偷盗《蒙娜丽莎》的“爱国小偷”,从大英博物馆的“神偷”到盗窃冬宫221件文物的“冬宫大盗”等等,这些现象在给大家提供饭后谈资之余,也引发了人们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博物馆频频失窃?  有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世界失窃的艺术品超过25万件,而其中只有约5%的失窃艺术品被找回……  2011年5月10日的故宫博物院内,自九龙
小说家们善用天马行空的笔法描绘未来世界的格局,而另一群科技青年却要用严谨的科学原理揭示真相,当科幻遇到科普,会是怎样的情形?看,他们来了!作者:(英)阿瑟·克拉克  出版时间:2012-10-01  内容提要:  作者对人类进化的终极形态做出了这样的预言:完全超越了我们科技水平的外星人降临地球,全盘掌控了人类社会。世界变得过于平静,毫无特色。没有任何需要奋斗的东西,人类只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消遣与
“方言”就是地方口语,是一种语言在其分布区域内不同地区的交际工具。对于存在方言差异的语言来说,方言是这种语言在不同地域的主要存在形式,这种形式跟这种语言所分布的其他地区的方言或共同语存在不同,也跟这种语言的共同语不同。  例如汉语,在汉语的分布范围内,不同地区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官话方言、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等,这些方言分别跟其他方言不同,跟共同语也不同。  一、宁夏方言的形成  宁夏方言的来历和
2009年4月18日至21日,第三十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湖南省华容县一中举行,借对大赛报道的机会,记者采访了这所全国科学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名校——湖南省华容县一中。  华容一中是湖南省首批挂牌的重点中学,也是首批授牌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示范基地,科学教育活动是华容一中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7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先进集体”,2005年4月被教育部确认授牌为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基
七月,我来到了滕王阁。  滕王阁青瓦红墙。高高地耸立在赣江边,既古典又庄严。我站在滕王阁前,感受着……  突然,看到了1000多年前王勃站在前面。他在滕王阁上,感慨自己怀才不遇,一篇《滕王阁序》随心涌出。这篇散文被世代传颂,更使滕王阁名声大噪,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王勃要是知道他的文章名扬千古,还会郁郁寡欢吗?  登上滕王阁,沐浴清爽江风,抬头便看见了火红的夕阳,以及被夕阳烧得火红的云彩,被夕阳染
劳技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载体,但传统的教学方式仅停留于“技能的传授、作品的临摹制作”,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那么,在劳技教学中怎样重视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灵性呢?  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中学生的学习带有明显的、浓厚的情绪色彩,对于自己熟悉的情景,活动就能够自觉地、顺利地展开,从而思维被激活。  所
便携式课桌、全方位水平仪、安全旋转门、电光环保鞭炮、折叠式自行车雨棚、多功能跑步机、汽车自动变光装置……在汨罗市第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节暨“湘达环保”杯创新大赛上,一件件充满创意的作品让参观者啧啧称赞。  本届青少年科技创新节由汨罗市教育局、汨罗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协会主办,汨罗市第四中学承办,来自全市各中小学校的41支代表队参加比赛。开幕式上,由汨罗市第四中学特色研究室编导的、200多名学生共同演绎的
热带肥人    老师:“无论任何物体一热就膨胀。”  学生:“那么,老师,住在热带的人是不是都很胖啊,因为他们时时都在膨胀呢!”    最大优点    老师:“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从四肢走路进化到两肢走路,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学生:“可以省一双皮鞋!”    难得进步    今天,王英对老师的所有提问都回答很正确。老师对此很满意:“你最近上补习班了吗?你的进步很大呀!”  “没有,老师,只是我家
物理学科中新颖、有趣的实验现象是最能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因素之一,本文就自己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自制教具、实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浅议一二与同仁共勉。  教具制作与实验设计本身是一项艰辛而极具创造性的活动,如历史上的卡文迪许扭秤装置、威尔逊云室等,无一不是人类创造性智慧的体现;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无不开创了科学研究与科学方法的先河;奥斯特实验、法拉第电磁感应实
广告语:夜明珠牌迷你闪光灯,节能环保。持续放电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