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藏画开拓者的不懈追求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m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十月,是—个收获的喜悦季节。2005年10月12日-17日,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邀游太空115.5小时。伴随着“神六”遨游太空的搭载物品中,有尼玛泽仁先生创作的《神州颂·珞巴人狩猎图》和《长征万里图·红军飞夺泸定桥》两幅作品。
  
  一、横空出世:他把藏画由宗教的供奉品发展成独立艺术
  
  尼玛泽仁先生生于1944年2月,藏族,现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他于1962年毕业于四川美院后,曾长期深入藏区,从事对当代藏族绘画的研究、发展、创新工作。他是开—代新派藏画的著名艺术家。
  藏画是中华民族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有1300年的历史了。传统藏画都是唐卡画、壁画,属于一种宗教文化。宗教绘画是人类绘画史中的一个阶段,通过绘画把枯涩难懂的经文再现给没有文化的人。尼玛泽仁先生认为,宗教绘画虽然有它的风格,但传统的藏画并不能反映现代的生活。他决心使藏传佛教的唐卡和壁画走出宗教殿堂,发展成新的藏族现代艺术。
  尼玛泽仁先生研究了整个世界美术史,发现各民族绘画发展过程都是如此:既需要走出宗教阶段,研究传统、继承传统,更需要发展传统,创新传统。作为一位藏族画家,尼玛泽仁先生对他的母体文化即藏族传统文化有着非常举杯刻又极富感情色彩的认识。雪域高原是世界的生命极限地,而藏族这个伟大的民族过去和现在都在不断地开拓这个疆域,并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世界屋脊这个生命的极限地上,连植物都不生长了,藏族人却在那儿开拓。那里虽然经济很落后,但生活的形态非常完整,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那里的藏民族的世界观、生存观来看,与其他地区是很不一样的。比如西方世界,以物质为主;而雪域高原,是以精神为基础的,不讲究物质,有点物质就捐到寺庙里去,那里的人一生追求的就是精神的修炼。这样的世界观,很多人不知道。佛教的唐卡画很多人都看不懂;因为它是供奉品,必须变成国际语言,把它衍生出来。尼玛泽仁先生这样想,也就开始这样做,实现了使藏画由宗教的供奉品变成独立艺术的巨大跨越。英国BBC电台导演安东·艾撒克先生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个转变过程用了500年,而尼玛先生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国了不起,中国艺术家了不起。
  在尼玛泽仁先生的作品里,很难感受到温馨浪漫的柔情,而是以至高的沉默态度表达对人生的追索和顽强生命的礼赞。藏文化敦厚纯朴的特质,总会不着痕迹地融入并展露在尼玛泽仁先生的创作意念中。他的作品,如《极地的梦》、《空》、《寂静的轮回》、《羊群已远去》、《终帝》、《净土在高处》等,都令人沉思;尽管那些山和土地都是光秃秃的,然而沉思之后即会发现,原来那是对生命、宇宙和自然的思考和歌颂。尼玛泽仁先生的作品,被称为新派藏画,因为它总是立足于寻找,而不试图解答。他吸收了古与今、藏与汉、中与外的遗产,针对的是当下的观念和生命的价值状态,从而构成艺术探索上的奇幻之旅。
  
  二、十世班禅大师的殷切希望:“你一定要把藏文化带到世界上去”
  
  改革之路从来就是不平坦的。尼玛泽仁先生改革藏画的意识和行动,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不被人所理解,甚至不被习惯于唐卡画的藏民族所接受。但是,尼玛泽仁先生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改革藏画的行动得到了十世班禅大师的大力支持。
  1982年,尼玛泽仁先生因与他的画友共同创作了《格萨尔王》而获得国家文化部、中国美协、国家民委颁发的金奖。颁奖的时候,十世班禅大师亲临会场,他为尼玛泽仁这个藏族人获得金奖而高兴。此后,十世班禅就特别关心尼玛泽仁和他那具有现代气息又不失传统绘画语言的新藏画,特聘他为中国高级佛学院藏传佛教传统绘画研究员,并授予他“班禅画师”这个在藏族画家中惟一拥有的特殊称号。
  十世班禅大师在改革初期就十分关注藏族画家与海外艺术家的交流,他多次鼓励尼玛泽仁说:“你一定要把藏文化带到世界上去。”
  尼玛泽仁没有辜负十世班禅大师的殷切希望。在1993年,尼玛泽仁应邀前往美国举办个人画展。因为他是来自世界屋脊的藏族画家,这一特别身份,吸引了不少注视西藏的海外人士和众多新闻媒体的目光。在这一历史性的新闻对话中,尼玛泽仁先生以高超的艺术、渊博的知识,坚决反对西藏独立的坚定立场,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成果,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从第一次出国举办个人画展后,尼玛泽仁先生就知道他的追求是正确的。此后,尼玛泽仁先生在他的艺术领域中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创新着。他的作品,既符合西方以色彩为中心的审美习惯;又符合东方的意境,特别是藏族特殊的审美意境。他的作品不断地在国内外参加展览,并多次获奖,被艺术界肯定。他应邀在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奥地利、瑞士、西班牙、日本、新加坡与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联合国总部展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雕刻的雪域民族精神的作品,总是具有超越时空,与日月星辰辉映的意识。以《黑白世界》、《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生命》为代表的作品,强化了生存环境的艰苦和人类的征服。他的作品从深层次的民族内涵中完成了灵魂的铸造,用绘画语言赋予那个在太古的荒莽中走来的民族以崭新的精神世界。
  瑞士著名藏画家、美术史论家霍伊斯先生评论说:“尼玛泽仁先生的作品趣意盎然,富有生气,具有无穷的想像力和震撼力。他赋予不可见的精神世界,以生命形体的自然风格展露,使我折服;拥有这样出色的人才,西藏的艺术开创了它的新时期。”
  
  三、十一世班禅的由衷赞誉:“你把藏文化带到了世界上去”
  
  尼玛泽仁在新藏画方面的创新和研究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他获得了众多的荣誉:他的《元蕃瑞和图》、《格萨尔王》(合作)、《牧马图》三件作品分别获得1982年、1995年、1999年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颁发的全国画展金奖;《辉煌的遗迹》、《扎西德勒》(合作)两件作品分别获得了1982年、1994年全国画展银奖;《雪域》、《走出大山》、《古艺逢春》(合作)、《元蕃瑞和图》四件作品分别获得1988年、1990年、1991年、1995年四川省国画大展金龙奖和金奖;《元蕃瑞和图》还于1995年获得四川省政府文艺最高奖——巴蜀文艺金奖;《佛门盛事》获2001年全国年画展银奖。尼玛泽仁的作品还被选入“百年中国画大展”,2005年又入展国际最高级别的北京国际双年展。英国剑桥和美国国际人物传记中心把尼玛泽仁先生选入《世界最著名五百名人录》和《二十世纪最杰出贡献人物传》并授予金质奖章。1994年,英国利物浦市政府授予他“国际杰出艺术家”奖牌。1999年,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巴特鲁治市政府授予、他“荣誉市长”证书,并请他亲自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在市政府门前;美国政府还授予他“国际艺术家”的最高殊荣。
  对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艺术家,党和政府是十分 关心的。这十来年,一方面是尼玛泽仁先生经常受国务院、外交部的指派,携带他的作品前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巡回展览,宣传新中国的西藏及藏区,宣传新中国的艺术,宣传新中国的艺术家。另一方面,尼玛泽仁先生1995年被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00年被任命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让他在这个汇集众多专家、学者的人才库里发挥着领导和楷模的作用。他还担任了四川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他被四川省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国务院授予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和国家级专家特殊津贴。他还获得中国美协等单位颁发的“全国杰出美术家”称号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颁发的“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他被选为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
  2005年6月13日下午,十一世班禅亲切接见了尼玛泽仁。班禅在浏览完尼玛泽仁新近创作的作品后,欣喜地对他说:“你把藏文化带到了世界上去,非常好!”并主动拿着尼玛泽仁的作品集和尼玛泽仁先生合影。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显示了两代班禅对藏族民族文化的关怀,体现着前后紧密连接的思想,勉励着尼玛泽仁先生为新派藏画的进一步发展而继续探索。
  
  四、共铸辉煌:他的创作随同“神六”邀游太空
  
  有了辛勤的耕耘,就有喜获丰收的欢乐。2005年,对尼玛泽仁先生而言,是一个欢乐的丰收之年。除受到十—世班掸的接见、勉励和作品《最后的净土》入选北京举办的“国际双年展”外,尼玛泽仁最高兴的事就是两幅作品随同“神舟六号”去遨游太空了。
  “神舟六号”是中国人自己研究、发射的载人飞船。它于2005年10月12日发射,17日成功返回地面。它的成功发射和返回,体现了新中国56个民族的大团结和中华民族为祖国复兴而继续着的长征精神。
  为了体现上述两个主题,在“神六”发射之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考虑搭载物品时,有意将体现民族精神风貌的两件书画作品搭载上天,这即是:由文化部所属的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组织了全国168名知名画家创作《神州颂》国画长卷,该卷由人物篇、山水篇、花鸟篇三个分卷组成;由中国书画报社组织的全国18位著名书画家合作的组合式长卷《长征万里图》,突出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的主题。这两次活动的组织者,都不约而同地邀请了尼玛泽仁先生参力哒意义不同于一般的活动。
  《神州颂》“人物篇”是由56位知名画家创作的反映新中国56个民族大发展、大团结状况的56幅作品所组成的长卷。尼玛泽仁先生创作的是《珞巴人狩猎图》。珞巴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洛渝地区及相邻的察隅、墨脱等县,现有人口虽仅三千人左右,却是有属于汉藏语系的珞巴语及独特的风俗习惯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尼玛泽仁创作的《珞巴人狩猎图》与其他55幅作品共同组成了《神州颂》“人物卷”,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谐、发展,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主旋律。
  “神舟六号”是由“长征”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两名航天员所进行的征服太空的新长征,与70年前的红军长征一样,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两个时代的军人,不同时空的长征,弘扬着同样的长征精神。有感于此,尼玛泽仁创作了反映红军经过四川时的著名战役《红军飞夺泸定桥》,与其他17幅作品共同组成了《万里长征图》。在长片胜利70周年之际,用体现中华民族国粹的书画艺术形式,将表现长征题材的作品载入太空,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长征胜利,让长征意义光耀日月,意义自然不是一般。
  现在,经过“神舟六号”搭载的《神州颂》和《长征万里图》,已经与“神六”一道成功遨游太空115.5小时后返回了地面,并与搭载舱一起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书画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中国书画作品首次进入太空,对于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尼玛泽仁先生有幸作为这两次活动的参与者,可以说是一份殊荣。
  尼玛泽仁先生认为:如果没有对藏画的开拓和发展,他就只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唐卡画家;正是因为对新藏画的研究、探索和创立,才使他走出了藏区,走向了世界。他深有感触地说,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只有在各自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民族艺术,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走向全人类。他表示还将继续探索下去,为包括藏区人民在内的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取得更多更大的荣耀。
  作者单位: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
其他文献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语出《豳风·鸱鹗》。此三句系模拟小鸟口吻,大意讲,趁着天气还没有下连绵阴雨,赶,陕去啄剥桑树根来修补好住房(鸟巢)的窗子和门户。绸缪,为紧密缠缚之意(《唐风,绸缪》有“绸缪束薪”),引申为修补、修缮。以后,此三句渐脱化为“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或预防。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语出《小雅·棠棣》。大意讲,兄弟尽管在家里不和睦,但却能够一致抵御
期刊
《浮生六记》是清代苏州沈复的生活纪实之作,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学者的推崇,并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正如俞平伯先生所说:此书“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的痕迹。”  杨引传于同治末年(1874年)前发现只有头四卷的《浮生六记》手抄残本,遂于光绪三年(1877年)翻印流传。1936年,世界书局突然刊出六卷本的足本。其后,关于后两卷的真伪即聚讼不断,  世界书局足本前有
期刊
钟树梁教授是我尊敬的业师。  1956年我回成都22中教语文,初次拜见,听老师评课,此后实验教学改革,一直得到钟老师的具体指导。以后许多年参加研究教材,命题阅卷,都亲聆教导,屡屡请益。1963-1965年在进修学院听钟老传授古汉语和古典文学知识,深感收获极大,收益无穷,转以传授自己的学生,大家都终身不忘。1986年四川省楹联学会成立,敦聘钟老担任顾问。老师当时担任省市民进主委、政协副主席、成都大学
期刊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是所有四川人,所有中国人,所有炎黄子孙都刻骨铭心的时刻——在汶川境内发生的高达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无情地摧毁了我们曾经熟悉的一座座城市、一个个乡村。无数有着同样方音的亲人瞬间再也没有机会和我们交谈,更多暂时脱离灾难的亲人正翘盼着我们伸出有力的大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所有人都行动起来,纷纷出钱出力。众志成城,
期刊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供稿    编者按: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的沉重灾难和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英勇斗争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2008年5月18日至20日于上海举行的中华传统诗词研讨会期间,与会各地代表利用会议间隙,踊跃献诗,抒发心系灾区同胞的心声,表达对地震灾难中遇难者的哀思,颂扬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的坚强领导,讴歌中华儿女在祖国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坚忍不拔、守望相助的伟大爱国主义精
期刊
汶川地震遇难者过两万  崩摧山镇覆村屯,电视屏前染泪痕。  对案凄然不能食,聊将杯酒酹亡魂。  大爱无边  重庆市文史馆梁上泉  大灾之后,大爱无边,  无边的爱,扣人心弦,  四川汶川,遭受大难,  家园被毁,骨肉离散。    我们经受着严峻考验,  党和军民抱成一团,  你在身边,他在面前,  隔山隔水,血脉相连。    你在奉献,他在救援。  坚强的大手撑起新天,  没有迟疑,没有界线,  
期刊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中,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在41年前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红旗颂》魅力不减。每天央视播出《永远的丰碑》节目便能聆听到这首震撼心灵的主旋律。其全新总谱也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多次再版,各地订购者甚众。其实,在庆祝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期间,在每年纪念党的生日、欢度国庆佳节期间,《红旗颂》总在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广州、深圳、青岛等地频频奏响。在广州,《红旗颂》的旋律曾被两千多名合唱团员、
期刊
一  惊天一震泣鬼神,百万人居化废堙。  活体深埋情惨烈,山崖崩塌地沉沦。  死生一瞬亲邻别,恨痛千年骨肉分。  天地不仁人有义,全民奋志斗灾星。    二  烈度空前广域疆,汶川地震势猖狂。  山村路绝成孤岛,城市楼坍变坟场。  军民政干齐施救,水陆空交尽上岗。  众志成城天可胜,同心协力战红羊。    唐多令·赞人民总理温家宝  总理勇担纲,抗灾临战场。赖指挥,救死扶伤。踏遍废墟鼓斗志,尘满面
期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震级高、烈度大、涉及范围广,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中国震惊,世界震惊。    此次灾害,使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湖北7省(市)共有16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两处世界文化遗产)、25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共有2980件馆藏文物受损,其中珍贵文物321件。特别是四川省12
期刊
当吾师罗文谟《百梅集》问世之际,先生与梅树、梅花的—桩桩往事,浮现在心间,不禁追思联翩。  记得在一次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的小会议室,商讨筹办1988年迎春书画展事宜。勃n的蜀中著名书画家有岑学恭、黄稚荃、朱佩君、吴一峰、苏葆桢、周北溪、赵蕴玉等(如今除岑老尚健在外,其他先生均已过世,不甚悲叹)。我当时和黄老稚荃同坐一个沙发。她是艺坛中诗书画高雅者,尤以墨梅精妙,气韵生动;是享有盛誉,闻名遐迩的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