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应重新审视和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探索积极有效的培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课外读物,学会运用恰当有效的阅读方法,从中获取有益信息、丰富自身知识,陶冶高尚情操,为自身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培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教学建议中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本文中的“课外阅读”是指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一切阅读。从时间上而言,可以是课间、午间、放学后、休息日的阅读。从方式上而言,可以是看书、读报,也可以是网上。从内容上而言,不仅限于语文材料,只要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有益的、健康的书籍。另有一种意义指教材以外的阅读。而“课外阅读能力”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从中获取有益信息、丰富自身知识和精神世界的一种素养。实践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培养阅读兴趣为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主动了解它,在了解的过程中会专心致志,会有持久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
1.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今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找到快乐,从扑塑迷离的电子游戏中找到刺激,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各种有形无形的干扰,学生更是无暇进行课外阅读。针对这种现状,笔者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首先,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张贴字幅: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列出图文并茂的“新书推荐”内容,拿出自己所买的书籍和图书馆借阅的书籍布置漂亮的新书展览,学生被那色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妙趣横生的内容所深深吸引。趁热打铁,在教室中设立了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报刊书籍,让学生阅读之心蠢蠢欲动。
2.有目的地提供读物,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笔者从学生的借书卡中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一年级以上以图书儿歌为主,二年级以故事为主,三、四年级以成语故事、寓言、神话为主,五、六年级除故事外,还爱看传奇的惊险小说等。男女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区别,女学生一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大于男孩,而男孩的兴趣更广泛些,对科幻类、体育方面的兴趣也大一些,我们根据广泛的爱好,为学生提供读物,学生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指导阅读方法为手段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根据不同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增加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往往是一字一句地,既费时又费神,而且有碍于阅读量的提高。
因此,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有扫读、跳读、猜读等等。扫读是速度的基础,要求学生一边用眼扫视文字,一边迅速接受信息、整理信息,明白文章讲了些什么内容。训练时,要求学生用垫板辅助,看一行,移一行,这样避免了因速度过快而出现漏行现象。
2.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提升阅读质
记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帮助记忆;可以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所以记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措施。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的。
(1)设置积累本,指导学生记什么。如记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词句;精彩描写,生动对话,精辟议论,好的开头结尾等;记历史、地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趣闻;记名人的事、语录、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
(2)设置写话本(即写读后感)指导学生怎样写。我重点作了以下指导:A 读懂原文 B 叙述原文要精练 C 要有感而发,联系实际 D 要善于联想,丰富读后感的内容。
三、提供充裕时间为保证
学生每天要上课,课后还要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时间所剩无几,尤其是贪玩的学生,课外阅读更是得不到保证。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阅读的时间,我除了一节阅读课外,还把早读和中午辅导加进去,这样使学生有充裕的阅读时间进行阅读。
四、拓展阅读区域为根本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推荐各种好书的同时,应注意拓宽学生获取书源的途径,让学生多读书。
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使阅读范围更广泛。在教师为学生选择读物的同时,还要逐步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室学会选择读物。开始时亲自带领学生去学校图书室,向他们介绍图书室有什么书,是怎样分类的,建议他们可选择哪些书,同时指导选择方法:如怎样查阅目录,怎样了解书的内容——“阅读内容提要”,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和章节??然后每周安排一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学校图书馆自由借阅。班级图书角也是学生自由选择读物的好去处。图书角的书源来自每个学生,品种繁多,班级图书管理员,经常在学习园地上推荐好书,出黑板报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班级图书角成为学生爱去的地方。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去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陶冶情操,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2] 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3] 杨秋华.语文教研.小学课外阅读教学初探[J].2009年第5期
[4] 钱亚珍.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J]. 2008年2月版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培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教学建议中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本文中的“课外阅读”是指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一切阅读。从时间上而言,可以是课间、午间、放学后、休息日的阅读。从方式上而言,可以是看书、读报,也可以是网上。从内容上而言,不仅限于语文材料,只要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有益的、健康的书籍。另有一种意义指教材以外的阅读。而“课外阅读能力”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从中获取有益信息、丰富自身知识和精神世界的一种素养。实践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培养阅读兴趣为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主动了解它,在了解的过程中会专心致志,会有持久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
1.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今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找到快乐,从扑塑迷离的电子游戏中找到刺激,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各种有形无形的干扰,学生更是无暇进行课外阅读。针对这种现状,笔者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首先,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张贴字幅: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列出图文并茂的“新书推荐”内容,拿出自己所买的书籍和图书馆借阅的书籍布置漂亮的新书展览,学生被那色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妙趣横生的内容所深深吸引。趁热打铁,在教室中设立了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报刊书籍,让学生阅读之心蠢蠢欲动。
2.有目的地提供读物,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笔者从学生的借书卡中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一年级以上以图书儿歌为主,二年级以故事为主,三、四年级以成语故事、寓言、神话为主,五、六年级除故事外,还爱看传奇的惊险小说等。男女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区别,女学生一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大于男孩,而男孩的兴趣更广泛些,对科幻类、体育方面的兴趣也大一些,我们根据广泛的爱好,为学生提供读物,学生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指导阅读方法为手段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根据不同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增加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往往是一字一句地,既费时又费神,而且有碍于阅读量的提高。
因此,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有扫读、跳读、猜读等等。扫读是速度的基础,要求学生一边用眼扫视文字,一边迅速接受信息、整理信息,明白文章讲了些什么内容。训练时,要求学生用垫板辅助,看一行,移一行,这样避免了因速度过快而出现漏行现象。
2.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提升阅读质
记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帮助记忆;可以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所以记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措施。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的。
(1)设置积累本,指导学生记什么。如记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词句;精彩描写,生动对话,精辟议论,好的开头结尾等;记历史、地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趣闻;记名人的事、语录、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
(2)设置写话本(即写读后感)指导学生怎样写。我重点作了以下指导:A 读懂原文 B 叙述原文要精练 C 要有感而发,联系实际 D 要善于联想,丰富读后感的内容。
三、提供充裕时间为保证
学生每天要上课,课后还要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时间所剩无几,尤其是贪玩的学生,课外阅读更是得不到保证。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阅读的时间,我除了一节阅读课外,还把早读和中午辅导加进去,这样使学生有充裕的阅读时间进行阅读。
四、拓展阅读区域为根本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推荐各种好书的同时,应注意拓宽学生获取书源的途径,让学生多读书。
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使阅读范围更广泛。在教师为学生选择读物的同时,还要逐步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室学会选择读物。开始时亲自带领学生去学校图书室,向他们介绍图书室有什么书,是怎样分类的,建议他们可选择哪些书,同时指导选择方法:如怎样查阅目录,怎样了解书的内容——“阅读内容提要”,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和章节??然后每周安排一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学校图书馆自由借阅。班级图书角也是学生自由选择读物的好去处。图书角的书源来自每个学生,品种繁多,班级图书管理员,经常在学习园地上推荐好书,出黑板报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班级图书角成为学生爱去的地方。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去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陶冶情操,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2] 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3] 杨秋华.语文教研.小学课外阅读教学初探[J].2009年第5期
[4] 钱亚珍.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J]. 2008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