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图从民族音乐的教育、审美两大功能切入,解析民族音乐传统“教化功能”在当代之“教育功能”发掘续衍的可能性,阐释其审美功能对大众审美及社会美育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音乐审美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民族音乐的来源以及分类没有做出准确的界定,导致了音乐教育对中国民族音乐无集体认同感,在音乐教育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中国民族音乐始终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这个“大花园”中,如果把中国民族音乐比作“花蜜”的话,音乐教育和展演就是“两只辛勤劳作的蜜蜂”,他们充当了媒介,把“花蜜”传播给更多的人。鉴于此,来谈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一、中国民族音乐深化了音乐教育审美情感
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它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我国有着悠久的音乐文化史,中国民族音乐根深蒂固的影响,从有音乐教育的开展就开始了,伴随着审美需要,中国民族音乐丰富的音乐作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量的民族音乐作品在课堂上得到传授。经典民族音乐教材在老师和学生中得到延续,音乐文化在此能得到传承。这不仅仅使音乐教育更好地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传播的途径和载体,还使音乐教育深化了自我的审美情感。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审美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审美性,是通过审美情感(对组成审美心理诸要素感知、想象、理解、欲望、兴趣、意志,在审美活动中达到一种和谐自由状态时出现的肯定性的体验)从根本上得到调整深化,从而发挥审美情感的调节、评价功能,进一步使音乐教育活动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阶段,这种审美情感的深化是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
二、中国民族音乐延展了音乐教育本体功能
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他的“本体功能”都是为了延续并发展文化,拓展人们的思想及眼界。中国民族音乐作为当今世界上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它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以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在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上,决定了人们社会意识形态、心理素质方面的特征包括勤劳质朴、尊重传统、自足自得、崇尚中庸等,而且它渗透在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在中国民族音乐的思想中也突显出这些特征,而音乐教育是其存在价值的具體体现,中国民族音乐的本体功能则又是音乐教育本体功能的基本核心。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和文艺展演中,中国民族音乐对其的影响是由内向外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思想延展了音乐教育的本体功能,包含了更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更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更完善的教育手段,音乐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人类自身精神文明建设和实践的过程,音乐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通过音乐的审美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
三、中国民族音乐提高了受众人群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中国民族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三大来源。从这三大来源来看,中国民族音乐简直就是一个浩瀚的大海,仅仅通过民歌、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的数量来看,都是令人惊叹的。杜亚雄先生将中国民族音乐分类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白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期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这么详细的分类表现在音乐教育本身,必然会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组合教育形式或表演形式,但审美情趣(人们在认识和理解、体验和评价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事物时以个人爱好的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性)必然不会偏离主流受众群体的文化需要,在这种长效影响力的作用下也就是培养了音乐教育本身审美情趣的生命力。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十分浓厚的,只有沉下心来,植根于中国民族音乐,研究音乐教育新的规律,培养音乐教育本身审美情趣的生命力,创造出更高的审美境界。
四、结语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中国民族音乐是造成良好社会风尚的既有效的美育形式,音乐教育艺术实践活动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把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的文化积淀,音乐教育的艺术实践活动是把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的途径和载体,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得到发展,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得到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覃江梅.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音乐审美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民族音乐的来源以及分类没有做出准确的界定,导致了音乐教育对中国民族音乐无集体认同感,在音乐教育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中国民族音乐始终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这个“大花园”中,如果把中国民族音乐比作“花蜜”的话,音乐教育和展演就是“两只辛勤劳作的蜜蜂”,他们充当了媒介,把“花蜜”传播给更多的人。鉴于此,来谈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一、中国民族音乐深化了音乐教育审美情感
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它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我国有着悠久的音乐文化史,中国民族音乐根深蒂固的影响,从有音乐教育的开展就开始了,伴随着审美需要,中国民族音乐丰富的音乐作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量的民族音乐作品在课堂上得到传授。经典民族音乐教材在老师和学生中得到延续,音乐文化在此能得到传承。这不仅仅使音乐教育更好地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传播的途径和载体,还使音乐教育深化了自我的审美情感。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审美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审美性,是通过审美情感(对组成审美心理诸要素感知、想象、理解、欲望、兴趣、意志,在审美活动中达到一种和谐自由状态时出现的肯定性的体验)从根本上得到调整深化,从而发挥审美情感的调节、评价功能,进一步使音乐教育活动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阶段,这种审美情感的深化是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
二、中国民族音乐延展了音乐教育本体功能
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他的“本体功能”都是为了延续并发展文化,拓展人们的思想及眼界。中国民族音乐作为当今世界上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它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以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在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上,决定了人们社会意识形态、心理素质方面的特征包括勤劳质朴、尊重传统、自足自得、崇尚中庸等,而且它渗透在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在中国民族音乐的思想中也突显出这些特征,而音乐教育是其存在价值的具體体现,中国民族音乐的本体功能则又是音乐教育本体功能的基本核心。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和文艺展演中,中国民族音乐对其的影响是由内向外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思想延展了音乐教育的本体功能,包含了更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更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更完善的教育手段,音乐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人类自身精神文明建设和实践的过程,音乐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通过音乐的审美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
三、中国民族音乐提高了受众人群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中国民族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三大来源。从这三大来源来看,中国民族音乐简直就是一个浩瀚的大海,仅仅通过民歌、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的数量来看,都是令人惊叹的。杜亚雄先生将中国民族音乐分类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白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期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这么详细的分类表现在音乐教育本身,必然会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组合教育形式或表演形式,但审美情趣(人们在认识和理解、体验和评价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事物时以个人爱好的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性)必然不会偏离主流受众群体的文化需要,在这种长效影响力的作用下也就是培养了音乐教育本身审美情趣的生命力。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十分浓厚的,只有沉下心来,植根于中国民族音乐,研究音乐教育新的规律,培养音乐教育本身审美情趣的生命力,创造出更高的审美境界。
四、结语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中国民族音乐是造成良好社会风尚的既有效的美育形式,音乐教育艺术实践活动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把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的文化积淀,音乐教育的艺术实践活动是把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的途径和载体,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得到发展,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得到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覃江梅.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