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不同扩张阶段林分的结构特征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e_y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时空替代法,在浙江龙游县溪口林场竹阔界面,依次设置常绿阔叶林、竹阔混交林和毛竹林样地,比较分析毛竹不同扩张阶段林分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毛竹持续扩张,甜槠的重要值从扩张前期的62.59,降低到扩张中期的46.21和扩张后期的0,而毛竹重要值从扩张前期的0,快速上升到扩张中期的26.17,直至扩张后期完全替代阔叶树种,重要值达到100.00.扩张前期径阶分布范围最广,为4~48径阶,呈倒“J”型分布;扩张中期呈单峰山状曲线,主要集中分布在8~20 cm范围内;扩张后期的径阶分布集中于4和8径阶,多度百分比分别是37.5%和62.5%.扩张前期垂直分布集中在4、6、8、10和14 m,总和为84.62%;扩张中期垂直分布比较分散,呈多峰山状曲线;扩张后期的垂直分布结构明显变窄,主要集中于8、10、12和14 m高度级,总和为89.58%.不同扩张阶段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4个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数值由大到小均存在扩张前期、扩张中期、扩张后期的变化特征.扩张前期的混交度平均值为0.663,呈强度混交,角尺度平均值为0.420,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380,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和生长优势度均较好;扩张中期的混交度平均值为0.54,角尺度平均值为0.510,呈现随机分布接近聚集分布,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444,生长优势水平中庸;扩张后期混交度平均值为0,角尺度平均值为0.54,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329,生长态势处于亚优势,但林木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为零度混交.毛竹扩张导致其群落组成简单化、生物多样性下降、混交度下降、林木大小分化现象弱化,进而影响群落的动态稳定与生态系统功能发挥.
其他文献
果蔬分选是农业果蔬产后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以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线为现代农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为提高果蔬的分选效率,减少本地分选的人工成本,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无线通讯、智能控制等技术深度融合,研究一种可远程控制的果蔬智能分选机制,并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自动化数据采集与机械控制和.NET Core架构的分布式网络控制方法两方面对远程控制分选方案进行研究,配合合适的糖度-质量等果蔬品质模型,实现高速远程在线果蔬智能分选.基于该分选技术的软硬件方案进行试验,对控制策略和分选
为筛选出适合抗寒李砧木的扦插方案,以山李子半木质化枝条为试验材料,分别以河沙、珍珠岩、河沙+珍珠岩为扦插基质,采用蘸沾激素10 s(NAA、IAA、IBA、ABT;各激素质量浓度分别为1、3、5 g/L)或浸泡生根粉40 min(生根粉质量浓度分别为0、5.0、7.5、10.0 g/L)处理枝条,分析插穗生根率、生根数量、生根长度、单株最多生根数、单株最长根和移栽成活率等指标,以及剪叶与不剪叶处理下生根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河沙作为基质最适合山李子扦插生根;浸泡生根粉与蘸沾激素明显提高生根率、生根数量和生
膳食纤维是人类的“第七大营养元素”,对人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绍了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综述了从不同原料中提取膳食纤维的工艺和原料利用情况,以期为从不同原料中提取膳食纤维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明确不同立地条件(沙丘、平缓沙地、丘间低地)下,平茬处理对花棒枝系空间构型和叶片的影响.以吉兰泰盐湖花棒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对花棒灌丛实施平茬处理,分别于平茬1a和2a后,对3种立地条件下花棒生长状况、构型特征、叶片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与沙丘相比,丘间低地平茬后花棒总体长势较好,平茬1 a后花棒的株高和基径显著增加(P<0.05),平茬2 a后花棒分枝长和分枝基径显著增加(P<0.05).(2)平缓沙地平茬2 a后花棒二级枝和一级枝的枝径比(RBD2:1)比丘间低地减小12.17%,沙丘比丘
红枣中富含多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综述了红枣不同成熟阶段、不同部位、黑化前后和不同品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并对红枣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红枣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
为了探究金叶银杏杂交育种可行性,选育出黄化特征稳定和干形优美的金叶银杏实生苗.以南京林业大学校内两株健康成熟的银杏雄株为父本,湖北安陆金叶银杏嫁接苗为母本,通过人工控制授粉得到杂交种实,并对种子表型性状、活力及其幼苗叶色分化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表明:金叶银杏与普通银杏的远距离杂交成功率达到90%;其后代种子属于梅核类,种粒小,杂交1号和杂交2号的单核质量分别为1.55、1.96 g;杂交种子存在生理后熟现象,其胚的速生期为9—10月份;杂交金叶银杏种子的发芽率80%以上,出苗率55%以上,黄化率达到50
以1年生鼓节竹分株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分别设置对照组、轻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等4个土壤水分梯度,分析鼓节竹在人工模拟干旱胁迫下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鼓节竹叶片在干旱胁迫过程中出现了失水、黄化、长斑及脱落等现象,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而对持续的重度干旱胁迫则不具有耐受性.随胁迫时间和程度的增加,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上升,而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叶片光合色素在干旱胁迫过程中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当土
试验苗木为苗圃的同一批苗木,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苗高(23.5±1.07)cm、地径(8.34±0.56)mm,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苗高(25.2±1.23)cm、地径(7.42±0.60)mm;试验土壤为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相邻的并且立地条件相似的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纯林、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纯林、邻近次生林(为对照)样地表层0~20 cm的土壤;于2019年5月7日将风干后的土壤装入高17
针对南疆极端干旱区土地沙化贫瘠、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植被恢复困难等问题,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设置5、10、15、20 g/株4个聚天冬氨酸保水剂施用量,分析不同施用量对胡杨幼苗功能性状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施保水剂能提高土壤、幼苗叶片含水量和光合色素质量分数,降低幼苗水分亏缺程度,减轻干旱缺水对胡杨幼苗的伤害.(2)根施保水剂能促进幼苗株高、地径和当年生小枝生长,增加总叶面积和小枝生物量,根施15 g/株保水剂胡杨幼苗株高、地径和小枝长度绝对、相对生长速率显著增大(P<0.05).(3)根施保水
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植被稀少、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班公柳(Salix bangongensis C.Wang et C.F.Fang)和秀丽水柏枝(Myricaria elegans Royle)是维持西藏阿里地区脆弱生态的主要灌木树种,但两树种人工林分存在较为严重的早衰甚至死亡现象.为了解平茬复壮对改造两树种人工混交林退化早衰的效果,以阿里地区狮泉河镇班公柳和秀丽水柏枝人工混交林为试验区,设置未平茬(CK)和留茬高度10、30、50 cm共4个平茬处理,分析不同平茬高度下两种主要灌木灌丛高度、最大地径、冠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