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著名的古诗告诉我们,凡事要善于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才能揭示事物本质,了解事物的整体,避免片面性,才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果教育管理工作者也能够运用这种唯物辩证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就会事半工倍,大大提高说服教育的效果。
一、从学生的角度去说服
(一)要善于从“学生”这个群体的角度去说服教育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被管理者,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学生更多的是希望教育管理者关心、爱护和理解他们。因此,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和风细雨,不要狂风暴雨,要合情合理,不要横加指责;要尊重理解他们,不要讽刺和挖苦他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犯有错误的学生,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着想,给学生一点尊严,给学生一个面子,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要把学生一棍子打死。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要让学生口服心服,把你的说服教育化为前进的动力。
(二)要善于从“学生”个体角度去说服教育学生
教育者面对的是许多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理状况。具体地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政策制度,采取不同的说服教育方法,把每一个学生作为特殊的个体,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犯错的真正根源,有的放矢,才能把更多的个体行为转化为集体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管理育人目的。要避免不加思考的简单粗暴批评或惩罚学生,避免使学生身心受压抑、受伤害。
二、从家长的角度去说服
管理者在遇到犯错误学生时,要善于从家长的角度多问几个问题:“如果我是学生的家长,希望管理者怎么做?”“你这样做,符合家长对你的期望吗?”从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到你和家长一样关心他、亲近他,确实为学生着想。这样,学生才会接近你、信任你,把你的说服化为自觉的行动。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近其生,才能育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讲道理、摆事实,去启发引导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遵纪守法。
三、从制度的角度去说服
教育管理者说服教育学生时,不要高高在上,要善于从制度的角度去说服教育学生,让学生知道你只是制度的执行者、落实者,学生违犯的是制度,不是教育管理者本人。给学生讲清楚违犯了什么制度纪律,该制度的具体要求和意义是什么,违犯纪律的后果是什么。这样,学生便会理解你,不会把你看成眼中钉、肉中刺,促使学生从自身找原因,承担责任,从而把自己的言行纳入到学校统一的规范管理中,在制度约束范围内发挥自己最大的自由。在制度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教育管理者公平公正执行制度,学生遵守,双方都没有权利搞特殊。
四、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去说服
由于阅历的差距,大多数学生还不能认识到“人的历史是人的一切行为的综合”。还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正在书写着自己的一撇一捺,正在绘制自己的历史。要教育学生,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并不会随着毕业一走了之。尤其是中专以上的学校,学生在校的表现,毕业时学校会客观记录在个人档案中。档案将随本人到用人单位,作为用人单位对你最初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因此要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行为与书写自己的历史紧密联系起来,好好表现,为学生时代描绘一幅和谐的图画。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书写好自己的历史。
五、从师生关系角度去说服
如果把学生比作产品,那么教育者每年都要向社会输送许多“产品”。这种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学生到社会上后,还能够认得曾经教育管理培养过他们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如果我们把教育管理看成是和学生交朋友的过程,无疑会增强教育者对学生的爱心,真诚地去关心、帮助学生,像朋友一样去和学生平等地交流。这样老师就不会动辄责骂学生,动辄侮辱学生人格,动辄简单粗暴处理学生,学生也会把老师看成朋友,尊重和理解老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能够生活在一块,也是一种缘分。多年之后,教育者就会自豪地说:“我桃李满天下了。”无论你走到何处,只要有你学生,他们都会像朋友一样热情待你。
责任编辑潘孟良
一、从学生的角度去说服
(一)要善于从“学生”这个群体的角度去说服教育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被管理者,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学生更多的是希望教育管理者关心、爱护和理解他们。因此,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和风细雨,不要狂风暴雨,要合情合理,不要横加指责;要尊重理解他们,不要讽刺和挖苦他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犯有错误的学生,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着想,给学生一点尊严,给学生一个面子,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要把学生一棍子打死。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要让学生口服心服,把你的说服教育化为前进的动力。
(二)要善于从“学生”个体角度去说服教育学生
教育者面对的是许多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理状况。具体地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政策制度,采取不同的说服教育方法,把每一个学生作为特殊的个体,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犯错的真正根源,有的放矢,才能把更多的个体行为转化为集体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管理育人目的。要避免不加思考的简单粗暴批评或惩罚学生,避免使学生身心受压抑、受伤害。
二、从家长的角度去说服
管理者在遇到犯错误学生时,要善于从家长的角度多问几个问题:“如果我是学生的家长,希望管理者怎么做?”“你这样做,符合家长对你的期望吗?”从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到你和家长一样关心他、亲近他,确实为学生着想。这样,学生才会接近你、信任你,把你的说服化为自觉的行动。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近其生,才能育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讲道理、摆事实,去启发引导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遵纪守法。
三、从制度的角度去说服
教育管理者说服教育学生时,不要高高在上,要善于从制度的角度去说服教育学生,让学生知道你只是制度的执行者、落实者,学生违犯的是制度,不是教育管理者本人。给学生讲清楚违犯了什么制度纪律,该制度的具体要求和意义是什么,违犯纪律的后果是什么。这样,学生便会理解你,不会把你看成眼中钉、肉中刺,促使学生从自身找原因,承担责任,从而把自己的言行纳入到学校统一的规范管理中,在制度约束范围内发挥自己最大的自由。在制度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教育管理者公平公正执行制度,学生遵守,双方都没有权利搞特殊。
四、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去说服
由于阅历的差距,大多数学生还不能认识到“人的历史是人的一切行为的综合”。还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正在书写着自己的一撇一捺,正在绘制自己的历史。要教育学生,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并不会随着毕业一走了之。尤其是中专以上的学校,学生在校的表现,毕业时学校会客观记录在个人档案中。档案将随本人到用人单位,作为用人单位对你最初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因此要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行为与书写自己的历史紧密联系起来,好好表现,为学生时代描绘一幅和谐的图画。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书写好自己的历史。
五、从师生关系角度去说服
如果把学生比作产品,那么教育者每年都要向社会输送许多“产品”。这种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学生到社会上后,还能够认得曾经教育管理培养过他们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如果我们把教育管理看成是和学生交朋友的过程,无疑会增强教育者对学生的爱心,真诚地去关心、帮助学生,像朋友一样去和学生平等地交流。这样老师就不会动辄责骂学生,动辄侮辱学生人格,动辄简单粗暴处理学生,学生也会把老师看成朋友,尊重和理解老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能够生活在一块,也是一种缘分。多年之后,教育者就会自豪地说:“我桃李满天下了。”无论你走到何处,只要有你学生,他们都会像朋友一样热情待你。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