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德: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h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俊德,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隐姓埋名,投身我国国防科技领域50余年。1990年被国家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特邀出席“两弹一星”突出贡献科技专家表彰大会。
   1955年,17岁的林俊德从福建永春大山中走出,考上了浙江大学机械系。1958年,还是大三学生的林俊德和同学张文斌被安排攻克研制液压马达的难题。没有见过液压马达的两人,凭借一张苏联液压马达示意图,在老师的带领下,反复研究,在3周后成功制作出了一台液压马达。
   1960年9月,林俊德从大学一毕业,就被挑选到国防科委下属某研究所。1963年,刚从哈军工进修回来的林俊德接到组织通知,他被任命为“核试验冲击波机测仪器研制小组组长”。
   在核试验基地,林俊德带领小组一起研制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自记仪。没有实验设备,没有技术材料,在这样的困苦环境下,林俊德采用钟表的齿轮、发条驱动作动力,设计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他用简单的方法、创新的思维解决复杂的问题,这样的自记仪在我国历次核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俊德对压力自记仪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几近苛刻。林俊德的學生说,为拿到第一手资料,他常年奔波在实验一线。凡是重要实验,他都亲临现场,拍摄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林俊德用确凿的数据,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林俊德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抓紧传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思路,他放弃了手术和化疗。病情突然恶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不能工作,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林俊德争分夺秒,整理重要科研资料。2012年5月31日,林俊德因病逝世,享年74岁。
   林俊德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称号,是全军挂像英模。2019年9月25日,林俊德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其他文献
左权,1905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学时代参加中共领导的社会研究社,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是“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黄埔军校教导团任排长、连长,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先是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1957年,毛泽东写下《蝶恋花·答李淑一》,深情怀念杨开慧。   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县清泰乡板仓(今开慧镇开慧村)。父亲杨昌济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学者、教育家。1913年,杨昌济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书,杨开慧随父亲迁往长沙,并在这里认识了毛泽东。   1918年,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举家北迁。这年9月间毛泽东因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也来到北京,在这期间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吉鸿昌,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1913年入冯玉祥部当兵。1930年9月,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后,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他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对“围剿”红军态度消极。  1931年8月,吉鸿昌被蒋介石解除兵权,被强令出国“考察”
彭雪枫,1907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大革命时期,彭雪枫在党的影响教育下,接受了马列主义,开始了“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的光辉斗争历程。  1932年9月,红三军团师长郭炳生企图挟所属第五团叛变投敌。时任师政委的彭雪枫仅带随行武装追了5天,将全体指战员带回来与主力会合,因此荣获“红星奖章”。  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进行战略转移的危难形势下,他调任中革军委第一局(作战局)局长,协助朱德
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江姐村,一栋别具特色的川南民居依山傍水,各地干部群众纷纷前来追思缅怀,这里便是江姐故居。  江竹筠,小说《红岩》中江姐的人物原型,在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革命女烈士。  1920年8月20日,江竹筠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江竹筠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她进入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并担任该校地下党组织负责
容国团是新中国第一个夺得世界冠军的人,也是第一个团体世界冠军队成员,还带队夺得第一个女团世界冠军。他喊出的“人生能有几回搏”,至今还影响着中国体育人……   容国团1937年出生在香港一个海员家庭,最早在家乡广东珠海一所华侨学校上学,成绩优异,学打球也很用心,1948年初转到香港的慈幼学校。1957年2月的全港乒乓球赛,容国团代表工联会参加比赛,与队友夺得男团、男单和男双冠军。当年9月,容国团作
针对教材中\"浓硫酸与铜反应\"以及\"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不足,将分散的几个小实验整合在一套实验装置中进行,并体现反应的可控性、安全性和绿色化思想,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令人耳目一新。
“300米!再上升300米!”   原创话剧《种子天堂》在上海高校里上演,灯光舞美创造的漫天飞雪里,“钟扬”带着他在西藏大学的学生,在海拔6000余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努力攀登,去采集高山雪莲的种子。   钟扬,湖南邵阳人,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他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他
基于\"素养为本\"内涵,结合\"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整体教学实践,阐述了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时,如何编制真实情境的问题链,对知识进行横延和纵联,构建\"点、线、面、体\"的知识网络,注重与理论、实验、应用等其他知识板块的综合和联系,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蛇口微波山下立着的这句著名口号,让人想起改革先锋袁庚。   袁庚,1917年4月23日出生于广东宝安,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军事教员、联络处主任、驻香港办事处主任,第四野战军炮兵团团长。1949年后,曾任中国驻雅加达领事。   1978年,已经61岁的袁庚被任命为招商局集团常务副董事长。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