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一文的再简评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b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在《群文天地》阅览到程起骏先生的“简评《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一文”(以下称“程文”),其中许多观点和提法诸如“遗落在湟源民间的珍珠”、“丹噶尔时代民间实用大全”、“中华千古文脉传承融汇于一身”、“联中透出的昂扬意气,给人一种天地为家的精神感受,这也是康乾盛世大一统在文化上的折射”、 “土生土长的湟源货”等等,笔者不敢苟同,也断难从命。《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在灿若众星的湟源楹联大家中榜上有名吗?在出类拔萃的湟源楹联中占有几条?涉及湟源范围影响究竟有多大?
  首先,不妨把清末民国时期湟源文化教育界榜上有名的楹联大家简略表述于后,从中看《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闫氏的地位与作用。
  据 《丹噶尔厅志》、《湟源县志》、《湟源文史资料》记载:清末民国湟源楹联大家渐起,人才济济,其中艺术水准最高,墨迹传布最广,其影响最大的有杨继魁、杨治平、石殿峰、祁维义、林桂荣等。
  杨继魁,字梅斋,一作墨则,湟源县城关人氏,父祖山西,母籍湟源。聪明慧敏,参加清室科举制最后一次光绪丙辰科乡试(省试),举丙辰俊元,能文善书,随手拈来游刃有余的楹联炉火纯青,遍布庙宇,走进湟源商贾大家,平民百姓,爱不释手。笔者家中保存继魁先生墨迹二幅。凡到寒舍之人,无不啧啧称赞,可惜烧于文化大革命年代。
  杨治平,字景升,号痴屏,晚号潜园老人,湟源县城关镇人。生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卒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
  同治年间,兵荒马乱,治平的祖父、父亲先后去世,家中留有他的母亲和幼弟三人,孤儿寡母,凄苦伶仃,其母以替人晒羊毛、拣毛渣、洗衣缝补,维持生活。光绪初年,家道虽极艰苦,其母仍送治平从师求学,取得邑廪生资格。二十五岁左右,在丹城设馆授课,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考取贡生,本应保送礼部深造,但家境贫寒,未能去京师国子监就读,遂在家研读著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和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候用知县靳学书推荐于厅同知,两度编撰《丹噶尔厅志》,声誉鹊起。
  治平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l936年)五月三十日病逝于湟源故居,享年七十。杨治平逝世后,在县城隍庙举行了有省党政代表参加的三千多人的追悼会,后经湟源县政府呈请,青海省政府批准,被列入省乡贤祠。治平一生著述颇丰,编辑《丹噶尔厅志》八卷,首次完整翔实地记载了湟源的地理、历史、军事、政治、民族、宗教、经济、文化、习俗等情,为研究青海历史、湟源历史的重要文献。另有其他著述尚多,民国二十五年成立以石殿峰为首的“杨治平先生遣著整理委员会”。当年七日三日编出遗著草目,共列遗著六十四种(近二百册),其中楹联一册精华荟萃,多在湟源城乡入户,人皆喜爱,遍及千家万户,后由石殿峰运交省图书馆保存,不幸均毁于1951年图书馆大火之中,现仅存《丹噶尔厅志》及《丹邑新志》二种。
  石殿峰,字蓉九,生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少年时就学于杨治平门下,为杨的得意门生,l920年毕业于甘省第四师范,成绩优异,回到湟源县立高等小学堂担任教务主任、校长。1938年后任省政府秘书,省职校校长,省合作办事处长,省政府顾问,长期担任昆仑中学、西宁中学、西宁国立师范的国文教师。同时是马继援等后来青海军政要员的国文导师。
  石殿峰是著名的诗、词、联、文的大家,所作四季歌词,“誉满全国,走红海外”、“道冠古今,德配天地”、“日月齐光,天地共存”等楹联,灿烂绚丽,历久弥新,故中国著名学者于佑仁赠联曰:“古石生灵草,长松栖异兽”。足见石殿峰,才华横溢,笃伦敦本,可谓“天生此君人宠爱,只身占有独高处。”
  祁维义,字友仁,湟源县塔湾乡人。生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光绪末年受业于杨治平先生,考取了清末最后一期地方秀才。民国初年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任教于西宁市属高等小学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任湟源县北庄小学校长,在任校长期间,他在致力于学校教育之余,坚持勤奋自学,博通经史,善于写作,对楹联颇有研究,并不惜精力广为荟存,心狡瘁加,乏书法著称,笔法严谨,苍劲有力,自成一家,故楹联书法为人们所喜爱。
  林桂荣,字仁则,别号更生。湟源县城关镇人,祖籍湟中县多巴乡,世业制鞋。光绪初年举家迁来湟源,改行务农。桂荣生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幼年时入私塾读书,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考入甘肃省立优级师范学校,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毕业,被聘为西宁第五高级小学校长。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湟源第一高等小学在县知事陈泽藩、绅缙李耀庭、朱绣、杨治平等的支持下,创建成功,聘请桂荣为首任校长。“身安茅屋稳,心定菜根香”等楹联比比皆是,叹为观止。
  除此以外民国时期湟源就读高等学校的约一百多人,就读湟川、昆仑中学和国立师范的达200余人。社会公认的楹联大家还有湟源著名诗人芸志儒、题词家侯补知县靳事书、贡生赵文蔚、贺生华、靳柏龄、宁涵智、杨文茂等。不过在这些楹联大家中从未看到闫氏影子,他生于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就读于湟源县立高等小学堂,是杨治平、石殿峰、林桂荣执教下的学生,后来在乡村初级小学任教,在十多年中轶事遗闻对楹联做了一些抄本收录而已。可算个或未排列的“小字辈”,湟源楹联榜上无名也就尘埃落定。
  其次,从清末以来流传至今的湟源楹联举不胜举。笔者如数家珍略摘几对,与此相比从中看《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闫氏的水平高低。
  湟源庙宇楹联中有:
  文庙,也称孔子庙,是民国八年修建,是青海民国时期修建的唯一祭孔庙宇,其联云:
  先师贤于尧舜远;至成可与天地参。
  民国十五年峻工城隍庙鉴心殿,前沿柱楹联,典故颇多,丰腴饱满,气势磅礴,讴歌丹地一呼三叹:
  地连青海,听胡笳羌笛,四夷来王;
  宇枕丹山,看蒲酒滕杯,万家生佛。
  青海,主指历史上的西海,仙海,胡笳,鼓声;四夷即南蛮、东夷、北狄、西戎。丹山,主指日月山、南北华石山。蒲酒滕杯;从西域进口的大酒器滕杯盛满蒲叶的美酒。
  关帝庙联:赤面表赤心;青灯观青史。
  伊斯兰清真寺联:至正至真至尊至大;无方无相无嗅天声。
  千年古刹扎藏寺联:一峰高过千山顶;二龙戏珠绝境腾。
  北极山庙有联:千里云烟皆过眼;万家灯火最关心。
  湟源名胜景点联中有:光绪三十年,湟源标志性建筑火祖阁联:紫气东来,金门旭日;阳春西耀,玉地祥光。
  华夏名山日月山联:日为宝镜天天照;月作明灯夜夜光。
  号为“天门峡”中佛尔崖,海藏寺联:法力无涯,海藏咽喉工蒙庇泽;太平有象,湟水源头泰清宁。
  华夏景联中“响河尔”联:滩浪高抛,猶如三军应战;水流湍急,势若万马奔腾。三军:指古代步、骑、车兵。
  湟源古迹遗存联中:唐代边陲国门石堡城联:昔日三军雄镇地;今却衰草遍城荫。土埋白骨血溅革;月冷黄昏鬼守门。
  《山海经》中騩山翠水联:水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址,放能就其高。
  湟源村村修建《山神庙》联:远追虎狼千里外;近保村民万家乐。常来清风细雨;保佑丹城万民。保一方顺调雨顺;佑四时国泰民安。
  湟源人物联中:赴藏谈判的北洋政府特使、甘肃政务代表团代表朱绣不幸于民国十八年血溅莲花台,后人有联:生是英雄,威震华夏;死为烈士,名垂域中。
  湟源民俗联中:青海海青,风调雨顺;湟水水湟,人寿年丰。鸾凤和鸣莲花并蒂;麒麟瑞叶玉树连枝。今日安门根基固;明朝财源与日增。门迎彭祖千年寿;户纳石崇万贯财。
  彭祖:传说中仙人,据说长寿活到800岁。石崇:西晋富商,当时家中财产相当于西晋全年赋税。家产超过百万。
  上述楹联中《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中有吗?笔者翻阅几多所谓“名珠”,不见一例。然而湟源上述楹联中有的被遴选“华夏楹联”,有的记入地方史册,有的走进圣域庙堂。民俗楹联还大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湟源文化的一道风景,广为万民喜阅乐用,爱不释手。《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虽说抄收录1400多条,好比芝麻摊了一场,真正具有湟源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宗教特色、民俗特色的却挂一漏万,无一抄订,收录其中。故说它“大全”令人哑然失笑,说它“明珠”令人芒剌汗颜。“程文”称《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闫氏“精心编辑誊录,并将湟源的楹联和自己创作的楹联加入。珠联璧合,遂成一部秦晋文化与湟源文化相结合、特色独具的楹联大全。”这样评价,笔者以为,言过其实,可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却。”
  那么《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
  “程文”说:“相当一部分楹联是土生土长的湟源货,集中反映了湟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说“所到三十余种商铺,似为湟源所有,如盐店、靴店、马市、车马店、陈醋店等”。这样冠名,令人百思不解,“程文”所指盐店,湟源实无所指,清末民国盐被湟源盐务局统管统卖,私人不允许经营,偶尔有一两家小商摆摊经销茶、盐,但不称“盐店”;湟源盛名制作藏靴,有十三家靴匠,是小作坊,不称“靴店”,新中国成立后有“藏靴合作社”;“马市”,湟源没有单独马市,在丰盛街设有“骡马市场”;“宰杀行”湟源称“屠家”;据《湟源县志》记载:湟源有四大醋房,即马醋房、陈醋房、王醋房、简醋房,但不称“店”;“车马店”有的叫果子店、轿车店、杨家尕店等都在笔者的家乡光华村,而湟源商店文盛合,三元店、洋东店、洋西店都分布在这里。却在《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中无所问津“土生土长的湟源货”连商铺名子都叫不对了,著名的又被遗忘“那有土味”湟源货!
  “程文”还说“不同宗教的寺庙林立,这在楹联中也有所反映,如牛王、马王、牛马王、龙王、水神、药王等庙观楹联。”从这里可以看出《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在不同宗教寺庙林立中只有汉族民俗庙观楹联,但也寥寥无几,差漏太多,不足以反映湟源一百七十多处不同宗教庙观的文化景象。
  湟源地处边陲,历史上是崇文尚武的地方,关帝庙13处,菩萨庙8处、全神庙5处、财神庙4处、文庙3处、城隍庙2处、无量庙2处,还有禹王庙、玉皇庙、吕祖庙、福神庙、三清殿、三官庙、魁星阁、火祖阁、火神庙、龙王庙、文昌庙、结义祠、中山堂等,中原有的湟源也無处不有。然而奇怪的是《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上述庙宇隐姓埋名子虚乌有,却提出湟源本来没有的“寿鸡、井神、牛马王、水神”……湟源地处蒙、藏、汉、回民族交融地方,多元文化异彩纷呈,法幢寺、扎藏寺、东科寺、居士林、观音奄、金佛寺、清真寺、福音堂遍布城乡。山神庙又称“扎扎”,大约有一百多个,可说村村都有。这些庙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但在《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里却销声匿迹。
  号为古城之乡的湟源破羌墩、绥戎城、临羌城、护羌城、定戎城、石堡城、哈拉库图城、察汗托洛亥城、丹噶尔城、安仁军城、月氏城、赤城、阳坡城、巴燕古城等十四个古城有楹联吗?
  既然是“土生土长湟源货”,那么西石峡、巴燕峡、药水峡所谓名噪中原的湟源三峡;《山海经》中记载:日月山、华石山、騩山(今称阿妈索日苟)、将军山、河拉大山、八宝山、戎峡山有楹联吗?
  遐迩闻名的“四十八歇家”、“七十余家藏客”、“三十多家刁郎子”、“牙行”、十多家山陕商号、十多家丹噶尔商行、十一家洋行有楹联吗?
  总观以上几个方面,笔者以为《清末丹噶尔楹联大全》数量上不能说大全,时间上不能说清末,地域上也不能说丹噶尔,应是秦晋地域“楹联汇集”收录本比较恰如其分。所谓“遗落在湟源民间的珍珠”、“丹噶尔时代民间实用大全”、“中华千古文脉传承融汇于一身”等等夸张过分,言过其实,与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湟源楹联相形见绌。
  说句题外之话,笔者也是专门研究河湟楹联文化学者之一,已经出版过多种楹联专著:由青海群众艺术杂志专门出版《对联荟萃》分通联、春联、专联、喜联、挽联、景联、古联、横额等八个部分,2千多条对;印刷3万多,遍布海东、省垣。由中国画报社出版《中国名胜景联》全国三十一省市著名景点都榜上有联,以后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月山风情》,内部出版的《神州揽胜》,香港出版的《湟源彩珍》、《西部漫行》、《浪迹天涯》,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丹城风韵》、《湟源史话》、《环湖寻踪》以及《丹噶尔历史渊薮》、《丹噶尔历史补轶》等书文中,据不完全统计,有楹联五千余条。虽然被著名专家高度赞扬,对湟源历史文化“一网打尽”,也受到“古典文学优秀作品奖”,中国国学学会命名“中国国学名家”,但笔者与先前楹联大家的精湛楹联相比,“请自隗始”。
  
其他文献
吉林卫视的《牛群:》,是一档新闻故事类栏目,创办之初即以其鲜明的栏目定位、精彩宽泛的故事选材、生动且颇具特色的讲述方式及深刻而又富有现实影响力的节目内涵吸引了众多观众,在各大卫视同等故事类栏目中一举跻身佼佼。作为一档立意并不算“新鲜”的故事类栏目为什么会有如此之显著的收视体现?为什么会越来越多的吸引观众的眼球?为什么会久嚼而不腻,细品愈新鲜呢?究其内由,关键在于它在故事领域中所追求或者说剔选的细小
期刊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对人们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掌握着各种技能的人才,还需要有健全的人格。以往过于注重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熟不知,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和其他各种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他各方面的素质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身心正处于一个逐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后来的情商和智商的发展都起关键
期刊
2011年7月,青海省戏剧艺术剧院上演了新编大型平弦现代戏《未婚妈妈》。这是一部宣扬正气、为善良唱赞歌的有一定基础的好戏,值得我们关注、研究和扶持,使它精益求精,成为艺术精品。  《未婚妈妈》讲述了一个很平凡的土族山村的故事。说的是土族姑娘海花儿在北京某建筑工地打工时,捡到了一个弃婴。初冬寒冷的天气,让这个小生命脆弱无助。海花心生怜悯,决定自己抚养这个小生命。她抱着孩子回到了家乡,但善良的心愿并没
期刊
目前日语是中国学习人口较多的小语种之一,许多学生利用在校期间选修日语二外,但学习过程中因学习条件及跨专业等原因使日语学习步入了形式各样的误区,始终无法突破表层语言瓶颈,给自己也给他人带去了日语难以攻破的错误信息。文章欲针对二外学习的条件,根据长期的教学指导经验,从实用层面谈谈作为第二外语日语学习的一些方法和建议,以期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引言  
期刊
语言是一个充满着抽象规则的复杂体系,而且还存在着许多不规则的现象。所有的语法规则都可以对应一个语言现象,所有的语言现象并非能对应一个语法规则。   儿童能够在他们出生后的头几年里在身体和智力都很不发达的情况下,便能够顺利的掌握母语,这对饱尝英语教学艰辛的教师来说,简直是个奇迹。其实每个人都有对母语首先习得然后学得的经历。不过,我们是怎么掌握汉语的,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    “习得”和“学得”
期刊
循化街子清真大寺      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是青海伊斯兰教第二大寺院。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为撒拉族的祖寺。该寺曾有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新建街子清真大寺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大殿呈长方形,水泥结构,总面积2394平方米,殿内有4根大柱支撑着49间殿顶,穹窿式的绿色圆顶覆盖其上。东、南、北走廊相通,大殿四角是4个完全相同的高为23米的宣礼楼,中间是大圆包塔,大殿两侧
期刊
夏琼寺    夏琼寺在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乡的一座山崖之上,北与宗喀居日山毗连,南临日夜奔流不息的黄河。是我省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始建于元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该寺由于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曾于1363年在此出家而闻名。整个寺院共有大小建筑群27处,占地面积300多亩,有佛殿、僧舍2260多间,木式楼房26座,还有“文殊修行洞”和“弥勒望河”塑像等古
期刊
中外艺术史上,不少艺术家都一专多能,艺术的整体能力很强,他们在不同时期由于年龄、认识、审美兴趣、生活环境等而着重于某一艺术品种的学习、研究、创作,往往情况发生变化,又偏重于另一艺术品种的创作探索,几乎都取得重大成就,著名画家里果也是这种类型的艺术家。他早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中西画的基础都打得扎实。在青海日报几十年的工作中,他意识到编辑记者必须要知识丰富宽广,还要身体力行地从事创作实践,业务能力强
期刊
马厂塬遗址     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厂塬边墙村西。属新石器时期马厂类型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为1—3米。西南东是墓葬区,是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命名地。马厂类型的主要特点是,陶器制作虽与半山类型相同,但表面处理較简,器物表面打磨光滑,较少部分陶器表面涂有红色陶衣。彩陶花纹有蛙纹、菱格纹、方格纹、连弧纹等。左右连作圆圈纹,一般以4个居多。圆圈内填十字、井字、菱格等不同纹样。蛙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发展至今,经历了多个重要发展阶段,形成了现今初具雏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然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由于起步较晚,至今仍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实践中遇到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专业学位的定义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国际上又通称为职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