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陕南为例初探地方资源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3287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陕南地区为例,从资源开发、课程准备和教学实施三个方面阐述地方美术资源在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实践策略,以解决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重形式、轻内涵”“重方法、轻能力”的现象,使校本课程实现“美术课程本土化”、“美术作品特色化”、“学生发展个性化”。
  关键词:地方美术资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13-2
  在美術教学中,除使用国家规定的课程资源外,作为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热爱家乡美好情感的校本课程,近年来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这类课程主要由学校、教师根据所在地方的资源和学情特点来自行研发,对于学校内涵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调研对比发现,目前很多学校的美术校本课程“重形式、轻内涵”“重方法、轻能力”的现象十分普遍,把媒材的选择和技法的传授往往放在首位,导致课程实施量大于质,教学成果看似都有特色实则大同小异。为了使本地区的美术校本课程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两年来我以课题《地方资源在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为依托,通过大量调查、实验和提炼,结合陕南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学校校情,总结出了一些做法,具体从资源开发、课程准备和教学实施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希望能给从事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的教师们一些参考。
  一、多层次、多角度挖掘地方资源,为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素材
  所有的教学都有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美术教学也不例外。美术校本课程首先要考虑的是“教什么”的问题,陕南地区教师师资及学校硬件和发达地区相比都有很大差距,一味追求高大上的美术课程显然不符合实际。“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从本土去深入挖掘好地方美术资源,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美术现象、热爱并传承家乡传统文化,更加能起到校本课程“补充”的作用。陕南地区不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地理位置偏南,文化上秦、楚兼容并蓄,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间习俗,为美术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了便于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从五个角度去寻找素材:
  1.独特的民风民俗
  历史上几次人口大迁徙所带来的文化并容,使陕南既保留有秦汉时期遗留下来的习俗,也深受湖广文化的影响,在婚丧嫁娶、饮食聚餐、节庆礼仪上都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式,红白喜事上如婚礼现场要“摆礼讲礼”、出嫁女方“哭嫁”,丧礼上要唱花鼓做“猪头祭”,老人生辰要做花馍祝寿,小儿满月要抓周等;节庆习俗上如正月初五吃饺子“捏嘴儿”、正月十六“游百病”、二月二日“龙抬头”要理发、春节跑旱船玩火龙、端午节做香包赛龙舟等;在饮食文化上有南北口味兼具的白河县“三点水”宴席、旬阳“八大件”、紫阳“蒸盆子”等,都可以作为课程中学生绘画的素材。除此之外,一些独特的游戏也应受到教师关注,如抓石子、跳瓦片、翻花绳、逮羊子等,既保留有地方特色,也充满童真童趣,是学生描绘生活很好的素材。
  2.突出的自然资源
  陕南既有高耸的巴山山脉,也有平坦的汉水平原,四季气候分明,物产丰富,教师可以从自然和物产两方面寻找素材。在自然资源方面,可以寻找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天然媒材,如蜿蜒流淌的汉江水和丰富多样的汉江石、鬼斧神工的天然溶洞和色彩缤纷的树叶、层层叠叠的古梯田和五花八门的农耕方式等,都为学生绘画提供广阔的视野。在物产方面,温润翠绿的绿松石和采石人忙碌的场景、芳香扑鼻的紫阳茶和独特的制茶工艺、软糯香滑的白河肉糕和繁复的制作方法,还有具有代表性的凉皮、杆杆酒、魔芋干等,都是学生耳熟能详又可以近距离观察的绘画题材。
  3.遗留的文化古迹
  陕南有比较丰富的文化古迹,因地理环境所致,这些古迹往往因势而建,与自然融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和表现家乡美景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如白河县的桥儿沟明清古街,依山而建,较好的保留了古码头、古城门和古民居的风貌,石板街、建筑群和建筑上马头墙、彩绘、木雕门窗等元素,都可以成为绘画的对象。再如岚皋县的南宫山,是巴山深处罕见的古冰川及火山遗址,本身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又因北宋就建道观、佛堂,后又高僧圆寂后的不腐真身成为佛教胜地,宗教文化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是极好的素材。
  4.流传的故事歌谣
  很多老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对于眼睛可见的实景关注较多,因为这些是可以去观察、临摹的范本,忽略了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和民谣,但正是这些东西反映着一个地方的历史与生活,让丰厚的底蕴变得通俗,方便传习,因此在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将当地老人讲述的故事、县志记载的事件和民间传唱的民歌童谣收集起来,作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并进行艺术创作的题材。如石泉县流传的鬼谷子隐居、平利县流传的女娲故里、安康流传的吕洞宾修仙等传说故事,解放安康、血战白河等革命故事,《盘脚盘》《赶夜路》《逮羊娃》等童谣,《汉江船夫号子》《薅草山歌》《花鼓八岔》等民歌民调,都是本土文化的瑰宝,有着较高的挖掘价值。
  5.即将失传的老手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陕南江边靠打鱼为生的捕鱼人,织鱼网、捕鱼技巧了得;山里老人用毛竹编竹篓、篮子等农具,用龙须草编帽子、草鞋、雨披等;老太太做花馍、缝香荷包、做小花鞋等,还有打铁匠人、木匠、漆匠,传统的老手艺正在慢慢消亡,需要引起师生的关注,并在美术校本课程中发扬传习下去。
  二、根据教师特长和学校校情,选择恰当的表现方法,让校本课程有持续发展、做高做精的可能
  地方资源为美术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表现题材,“怎么表现”是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我建议在选择技法传授时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教师的专业特长,校本课程是美术教师发挥自己才智和想法的舞台,需要有能够熟练驾驭的专业技能和游刃有余的指导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有所得,因此不建议教师盲目跟风,选择自己不熟悉的表现方式教学。二是要考虑学校校情,校本课程必须要与学校的发展理念相结合、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相一致、与学校的硬件设施相配合才能得到学校的最大支持,用美术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又不给学校增加过重的负担,课程才能走得更长远。三是要关注学生的学情,所开发的校本课程面对的学段、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特点都应该充分考虑。有的学校在开发课程时,低段和中高段都在进行粘土教学,在教学内容和目标梯度上没有明显区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还有的教师特长是木刻版画,教授年级是小学低段,这样无论是操作难度还是安全方面都是需要斟酌的。
  考虑了教师专长、校情和学情之后,教师可以以“特色校本课程工作坊”的形式,购置或准备媒材,布置美术教室,甚至聘请民间艺人为指导老师,为课程开展做好前期准备。
  三、做有灵魂有技法的校本课程,使内容与表现较好融合,将想法、技法内化为学生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只有技法没有想法的作品毫无灵气,而只有想法没有技法的绘画会缺少美感。在教师做好了素材收集和材料准备后,应站在艺术创作的角度去深入思考:哪些素材用这种表现形式会呈现较好的效果,使用什么媒材会让这些素材表现得更加有趣,用什么样的创作手段最贴近学生的表达,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等等,当教师想法成熟后,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有效进行实施。
  以传说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录制当地老人讲故事的视频、音频,配合文史资料和多媒体图片,让这些故事可感、可思、可绘,引导学生进行连环画、绘本创编,让学生用美术的形式传承下去,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也可以让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个场景进行主题创作,用剪纸、绘画、捏塑等方式均可,多种形式综合运用也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除了用版画、水墨、线描等绘画形式来表现地方文化外,也可以用松果、树叶、石头、泥土等乡土资源来作为媒材创作,还可以将刺绣、手编、剪纸等民间工艺引入到教学当中,作为教师,可供选择的余地是非常广阔的。同时,因为有了本地特色的元素做支撑,即使是用同样的媒材、相似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作品也会与其他地区的作品风格迥异。
   做好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扎根于本地资源的校本课程才能呈现“美术课程本土化”、“美术作品特色化”、 “学生发展个性化”的效果。当然,将本土资源引入到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除了素材收集、课程准备和表现方法外,在做课程计划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本课程的受众面,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教师应走出“社团课程”的误区,把美术校本课程适当的引入到全校美术课堂教学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表现家乡,真正做到“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美术语言参与到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之中!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教研室,陕西 安康 725800)
其他文献
摘要:所谓“微专题”,是指立足于学情、教情、考情,选择一些切口小、角度新、针对性强的微型复习专题。“微专题”能够瞄准复习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专题训练的方式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采用“微专题”复习的形式,可以将课本里的知识内容以章节的形式进行复习,可以使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相关化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关键词:微专题;初三化学;复习;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摘要:诗词本身蕴含的知识情感哲理跟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科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构建历史与社会学科诗词库和构建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诗情画意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构建;诗词;历史与社会;诗情画意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98-2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跟历史与社会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通俗易懂的诗词蕴含着丰富
摘 要:“电学”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是它的知识比较抽象、复杂,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多困扰。此外,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善,一些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发挥太大的效用。因此,教师要根据“电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创新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夯实电学基础,促进学生物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策略;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
摘要:学生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这些错误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思维。例如,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粗心导致的,有些错误则是因为学生理解出现偏差导致的。通过这些错误,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重视这些错误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就以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示错情境”设计策略以及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示错情境;设计策略;教学功能  中图分
摘要:学校是理想教育的主阵地,理想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理想教育与教学实践。笔者抓住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科教材资源内涵的挖掘方面阐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理想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从而强化对学生的理想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理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120-
摘 要:生本化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课堂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让学生采用个人、小组合作和班级合作等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笔者根据生本化教学的内涵,阐述了生本教学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生本化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
摘 要:“教育戏剧”就是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中,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最终目标是人格教育。对学生来说,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从亲身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在互动接触中能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形体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每一位学生都需要不一样的引导。在克拉玛依教育转型背景下,希望通过“教育戏剧课程”让孩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是从关注生命成长的角度来关注语文课堂的每一种成长元素,是一种“循序渐进式”的尊重成长规律的生态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持续在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循序渐进、倾听学生四个方面下功夫,方能发挥好语文课堂的阵地教育引导功能。  关键词:成长课堂;心理发展;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3-116-1  “成长课堂”是关注“生命状
摘 要: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教师上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课前预习。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知识,找出新知识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关键词:课前预习;重要性;预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 要:随着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改革的需要,亟需创新教学方法。我们应当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高中化学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学生为主,主动学习的态度,把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以钠的氧化物为例阐述了如何高效地开展化学教学,进而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