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高等建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fentong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国际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对城乡规划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针对这一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以重庆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为例,通过梳理教学中缺乏系统课程设计,未能有效推动专业知识的学习及与基础英语课程重复等问题,提出注重专业知识而非语言传授的教学原则和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教学目标。在此原则和目标指导下,从教学层面完善课程系统设计、引入新兴知识、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强化专业知识传授并积极处理好与基础英语课程的关系,同时可通过拓展现有教学方式、推动交流与总结并利用新兴网络教学平台等手段实现教学改革,以满足当前对城乡规划专业英语课程的要求及有效发挥这一课程对其他相关课程的辅助及支撑作用。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21)03-0143-07
  一、专业英语课程简介
  城乡规划学科教学、科研和实践的国际化程度提升,对从业者的专业英语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国际化趋势影响下,教学方面国内各大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国际联合教学发展迅猛[1],科研方面随着国际学术交流频率的提升,在引入更多新技术及科研成果的同时,各国间论文合作与国际学术会议举办越发频繁[2-3],而实践方面也有更多境外规划师参与国内项目,因此,相关人員的专业英语水平对这些合作交流项目开展的效率和成果都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当前国内高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设置及教学模式仍停留在十多年前课程设置之初的状态,难以满足当前国际化背景下日益提升的专业英语要求[4]。同时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教学手段甚至内容的变革,但现有专业英语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前沿知识的传授及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应对当前教学环境的变革,城乡规划学科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专业英语课程在国内建筑规划类院校的教学体系中主要设置为主干课程的补充课程,以英语教授专业知识,对其他主干课程的教学进行补充。目前这一课程在大部分规划院校教学大纲中被设定为选修课。重庆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英语课程开设于20世纪90年代,一直安排在三年级上半学期。鉴于三年级的教学目标为专业通识性知识的普及,课程的教学目标被设定为讲授专业通识性知识,仍沿用课程设置之初的专题讲座模式进行教学,即通过不同主题的专题授课模式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国际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学科教学需求。如何优化这一课程设置,提供当前国际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规划学科需要的知识并辅助其他主干课程的建设值得探讨。
  二、专业英语课程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系统设计
  目前城乡规划专业英语课程沿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缺乏整体的课程设计。每次专题讲座只针对一个方向的专题研究展开,而专题研究的选择与授课教师的偏好相关,缺乏对专题整体逻辑关系的系统设计,因而专题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学生在接收到一系列知识点的同时并不明晰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5]。知识点过于分散也不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难以形成整体知识框架。
  这种专题形式的授课方式易导致各个专题知识点的讲解不深入。由于涉及多个专题,每个专题可讲解的课时有限,难以较深入全面地讲解单个专题的相关知识,难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但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需一定的相关知识作基础,专业英语课程讲授的知识点难以起到
  辅助主干专业课程的作用。
  此外,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性不足。专业英语课程作为选修课,对其他主干课程应起到怎样的辅助作用尚不明确,是通过英语来讲解另一门专业知识,还是对现有主干课程知识体系的补充,这一课程体系设计的缺乏导致各类专题讲座有与其他课程内容冲突的风险。例如,现有课程中的生态专题与城市生态学课程内容重复。鉴于城市生态学课程已经全面系统地讲授了生态学相关知识,专业英语课程再以专题的形式对相同的知识进行阐述,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浪费了教学时间。
  (二)未能推动专业知识的学习
  因受到英语语言限制,现有专业英语课程未能提供深入的专业知识讲解。专业知识的讲授需要大量专业词汇作为基础,其语言要求高于普通的英语课程[6]。既要兼顾英语的教学方式,又要教授专业知识,其授课深度自然受到一定限制。如果深入地讲解专业知识,必然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专业词汇的教学,而现有城乡规划专业英语课程作为选修课,其课时有限,受限于16~32学时的课程安排,这一教学目的显然难以实现[7]。
  课程目前并未能提供专业学习所需要的英语思维。英语思维的构建是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但目前因为课时限制及课程体系设置等问题,专业英语课程难以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学习中所需的英语思维。中英文论文写作的思路迥异,而培养英文写作思维需要较长课时及系统的构建,目前专业英语课程较短的课时安排难以达到这一目标要求。
  (三)与基础英语课程重复
  专业英语课程与基础英语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较为雷同。目前专业英语课程主要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主,通过课堂英语讲解,发放英语阅读材料的形式进行教学,辅以提交英语读后感作为课后考核。这一教学形式与目前基础英语课程的授课形式相似,专业英语课程虽然教学内容跟专业相关,但实际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忽视了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探索的能力。学生在课堂访谈中反映目前专业英语课程跟英语课程较为类似,课后提高最明显的是英语阅读能力和听力,而他们却并不清楚学习这门课的意义,仅把这门课作为另一门英语课学习。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专业英语课程区别于基础英语课程的重要部分。鉴于中国学生思辨能力较弱这一问题[8],专业英语课程可通过对专业知识点的梳理带动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建构。但目前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模式及内容与基础英语课程重复,不利于发挥专业英语课程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作用,因此,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鉴于以上梳理的城乡规划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三大问题,提出课程改革应以传授学生英语思维能力而非提升语言水平为主,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技能查找所需知识、构建专业知识框架的能力,以提升其自身专业素养。由此,文章提出可从完善系统设计、传授新兴知识及英语思维、强化专业知识并明晰与基础英语课程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图1)。
  (一)系统设计的完善
  鉴于现有课程缺乏整体控制这一问题,未来城乡规划专业英语课程可加强对课程自身框架的系统设计。针对课程所在年级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再依据教学目标划定具体的课程结构,明确每节课之间的关联性。如沿用现有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需提前设计各专题组成的整体框架,厘清各个专题内容之间的关联。同时在上课之初使学生明确课程结构,以帮助学生快速把握知识间的关联,建立其知识体系框架[9-10]。
  同時应注意这一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课程间的关联与这一课程所在年级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即依据各年级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课程间不同的关联状态。一、二年级以基础知识教学为目标,专业英语课程如果开设
  在这一阶段应重视专业英语词汇及相关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习惯;而三年级以专业通识性知识教育为目标,这个阶段的专业英语课程应注重多方面专业知识的综合培养,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四年级及以上以分类专业知识教育为目标,这一阶段如设置专业英语课程,需强化所传授知识的深度[11]。目前国内建筑规划类院校城乡规划专业英语课程因学校的教学计划差异,设置学期有所不同。如,同济大学将课程安排在五年级上期,而武汉大学安排在三年级上期,其授课学时也从16到36学时不等。因此,重庆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这一课程的学期安排也应依据当前阶段的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进行相应调整。
  此外,城乡规划专业英语课程对其他主干课程的辅助作用应纳入课程系统设计进行统筹安排。如这一课程设置在一、二年级,考虑到这一阶段对专业知识广度的要求,专业英语课程应对主干课程内容形成补充,
  在现有框架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点;如这一课程设置在三、四年级,考虑到这一阶段对专业知识深度的需求,专业英语课程应加强现有主干课程的内容深度,因而课程内容的安排以提高知识点深度为主。
  (二)新兴知识的引入及英语思维的培养
  课程应注意强化国际新兴专业知识的传授。鉴于城乡规划专业英语课程作为选修课受到课时限制,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深入地教授一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考虑到专业英语的课程特色,可强调国际新兴知识点的教学。利用英语的语言优势,对接国际最新的学术及设计信息,有效缩减过去依赖翻译进行知识接收的时间差[12],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及视野。学生虽然可自行上网搜索各类资料,但并不清楚哪些资料更有专业价值,也难以与其他既有课程形成关联,因而这一课程对新兴专业知识的引入,对学生在接收知识过程中形成的指向性引导非常重要。
  英语思维的培养是城乡规划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这一思维的建构可从设计思维和论文写作思维两方面入手。设计思维方面,可通过对国外设计逻辑框架的梳理和相关知识点的传授,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设计框架的区别,学习设计体系背后的生成机制,加深其对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论文写作思维方面,可通过对国外科学性论文写作思路及英语表达逻辑的传授,拓宽学生的论文写作视角并提高其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8]。
  (三)专业知识的强化及与英语课关系的处理
  针对当前专业英语课程与基础英语课程重复这一问题,专业英语课程应强化专业知识,并处理好其与英语课程的关系。专业英语课程不只是基于专业材料的英语阅读课和听力课,而应利用英语手段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英语技能探索专业知识的能力。如,在教学中明确及强化各类专业知识点,以专业知识点的传授(而非英语)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同时,可增加英语写作要求,通过英语写作推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13]。
  此外,可在所设定的教学框架基础上依据教学需求额外加入相关专题以强化专业知识体系。专题可以是现有框架专业知识的补充,也可以是框架中某一部分专业知识的深化。这样灵活可变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提升专业英语教学中专业知识的广度及深度。如,可增加历史遗产保护的相关专题,将遗产保护的起源、发展过程和未来规划等以英语讲授,拓展学生相关领域的知识面。
  四、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拓展教学方式
  拓展现有城乡规划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深度及广度需要引入多种教学方式。现有专业英语课程以阅读英语材料和英文讲解为主,容易使学生产生英语课之感。未来这一课程可考虑引入各类教学方式,例如,采用研讨会的形式进行教学[14],引导学生对选定题目的专业知识用英语进行搜索、分析、总结、现场交流并将最终成果写成研究报告。这样全周期自主式的专业知识学习可发挥英语这一技能的辅助作用[15-16],利用英语传授专业知识,进而培养学生探索更多专业知识的能力。可将设计课融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17],形成基于设计的专业英语授课模式,引导学生学习西方设计框架的逻辑思路,进而推动其应用专业知识完成设计的前期分析、中期设计及后期分析这一过程,还可在授课中增加各类案例讨论,通过案例教学增加对课程内容的具体阐述,不同的案例讨论也有助于展现专业英语的不同使用方式及范围,提升学生对专业英语应用的认知。这一教学模式可有效推动学生对规范性专业词汇及设计框架的掌握及应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推动交流与总结
  除拓展新的教学方式,课程改革也需对既有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首先,可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现有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讲解来传授知识,即以讲解论文或其他专业材料的形式进行,不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但以往教学经验表明,通过课堂提问及讨论等形式,可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并引导其自主学习[18-20]。课堂上可采用多种互动交流模式,如
其他文献
摘要: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需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产学研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2009年至今的土木工程教学工作,探索并形成  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需要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专业及技术需求。只有校企携手构建一套集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于一体的产学研合作育人体系,才能有力推动学校产学研一体化
摘要: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建设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防灾减灾综合型人才至关重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丰富教学素材与授课方法,提升课堂活跃度,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文章结合典型工程灾害案例,通过专业化解读与课堂小组的讨论分析,建立了“浸润式”思政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课程教师主讲与国际知名专家专题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了课程的双语互动教学实践,加强课程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知识的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为课程思政之本,在改革方向、体系构建和队伍建设三个层面,凝练工程学科专业课程群课程思政改革的基本理念。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工程学科专业课程内涵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将工程背景、工程实例、工程历史、工程哲学、治学传统、学科历史等作为层级式课程思政载体,通过阐析各层级课程思政的主要元素,引导学生胸怀大局、立鸿鹄志、探寻规律,达到提升思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阐述课程思政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指出学校和学科的深厚历史传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地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和建设的重要资源。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应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为两翼进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践、课程评价的课程体系建构。面对当前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强调在教学环节要紧扣育人育才的“双育人”目标,立足学生主体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教学实践和学生习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由孟德斯鸠开始,历经许多西方学者反复论证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地理学理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包括文学和艺术)的起源、产生、形成和发展,都是由特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为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根据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所面临的新形势,引入基于OBE理念的PBL教学方法并应用于教学中。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  理论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难度大的特点。结合教学经历和学生反馈,对桥梁工程教学内容、教学法的目标分解、教學法实施与应用进行改革,从“以问题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
摘要:为响应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着力提高高等教育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水平的号召,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平台支撑下,建设了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平台围绕混凝土构件的测试过程,包括实验设计、试件制作和准备、实验加载、实验量测、实验分析等环节,与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
[摘 要]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其中以音乐为描写对象的被称为音乐赋,这些赋既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又是宝贵的音乐史料。宋玉的《笛赋》和马融的《长笛赋》是描写笛的音乐赋。笛,身为一件传统民族乐器,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通过分析《笛赋》《长笛赋》并结合相关材料,可探寻笛类乐器的古今音色与审美及两汉时期人们对待笛乐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笛赋》;《长笛赋》;音乐美学
廖磊版畫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