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od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明老师在《“少教多学”课题研究设计的构想与实施》一文中这样解释少教多学的概念:“少教多学”是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教师的“多教”转变为学生的“多学”。教师为学生创设更具弹性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具有科学的学习方式、思维品质和较高的自学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得更好、更有效,学生学得更多、更主动,在师生互动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发展的潜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学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能力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需求来看,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应对考试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文言文的阅读需求,估计将来也不会有,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确乎已经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即便阅读古代典籍,也不是一定要每个人都去阅读原著,因为,许多专业人士已做好了各种翻译与注释。
  那么,文言文的学习要达到怎样的水平就可以应对考试了呢?《考试大纲》中对文言文部分的考查是这样界定的: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显然,要求并不高。
  但现实情况是,长期以来,教师在教授文言文的课程时,喜欢延展,动不动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从课文某个词语出发,将并不常见的意义和用法一股脑儿地归纳出来,灌输给学生,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出教师的博学,而事实上,学生辛辛苦苦地把这些词语生硬地记在笔记本上,根本无法记在大脑中,更不要说实际运用了。教师在讲台上辛苦讲授,学生在台下痛苦地听讲学习,这俨然已经形成传统教育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以旁观的心态来学习,没有与那些文章以及与文章相关的人事有什么有机的联系,当然就谈不上喜欢了。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常常是教师在台上对文言文的每一个字词句向学生们进行解释,学生们对其加以记忆,很多时候理解的都不是很透彻就对其进行死记硬背,这样,根本做不到融会贯通,更谈不上举一反三了,所以,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的结果是事倍功半。
  我们可以试着教师在课堂上少教一些,让学生可以多学一些。
  首先要求学生必备“古汉语词典”(不同版本都行),另外有与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料。其次,教师要认真研习教材,找出每一篇课文需要着重掌握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提示。最后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遵照:诵读——翻译——归纳大意——分析形象的步骤自主进行课文的研读。诵读的作用是找到语感,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没有语感而生硬地去记语法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能够把一篇文言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是目前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任务也是基础任务;能字句通顺地翻译一篇课文了,“归纳大意”“分析形象”都不再困难了,因为教材所选文段,都是比较浅易的。
  在实施这四个环节的时候,在课内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手头上的工具书、参考资料、课本上的注释,自主研读,教师提醒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给课文做注释,方便理解记忆,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的自主研读过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知识要求,抽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回答,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没能弄明白的问题,给予补充讲解;对于学生认识不够全面或认识浅显的问题,给予进一步的引导,最终达到全面掌握本课知识的目的。
  采用这样“少教多学”的方法,学生真正走进了一篇篇文言文里,人在,心在,所以收获是实在的,由浅到深,慢慢积累,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收获自然是丰盈的。
  “少教多学”确实不仅仅是一个理念,实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从长远看,它渗透给学生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即自主学习的思维方式,而“自主”二字,又是我们成就一切的基础,因为能真正做好的事情,没有几件是靠别人逼出来的,而是靠自己积极主动做好的。
  ★作者单位:陕西汉滨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后汉书·皇后纪·明德马皇后》记载:“每于侍执之际,辄言及政事,多所毗补,而未尝以家私干。(欲)[故]宠敬日隆,始终无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一直是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得以顺利推行的关键环节。作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将知识传授与美育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
我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通过开发山区农村丰富的水能资源,替代农村居民生活燃料,减少农村薪柴、煤炭、秸秆等消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
字的结构,又称布白,因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空白处应当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型之内,空白要分布适当,和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呀!这个道理,建筑的设计最能说明:首先要考虑空间的分布,虚处和实处同样重要。  布白重要,书法如此,建筑如此,艺术上更是如此。  宗白华指出,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
什么叫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如果你仔细观察各种学习方法,它们天天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作用,产生着明显不同的效果。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在同样老师的指导下,用的是统一的课本,学习也都很用功,甚至基础也都差不多,可是不久,就会出现明显的差距,其中一条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同。  例如上课前,有的学生搞预习,但预习的方法不一样,有的像看小说一样,就是发现了问题也不爱动脑筋,等着老
文言文乃中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之滥觞,因此简易、简单、简陋的学习方式就会愈加令学生乏味厌倦,因此另辟蹊径自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就抛砖引玉——借助诗歌导入课文;以逸待劳——展示地图剖析文章;刨根问底——书写甲骨引申字义,这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分析。  一、抛砖引玉——借助诗歌导入课文  一般情况下,以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接导入课文,倒也未尝不可,可总觉得是白开水加面包,虽能填饱肚子,但毕竟少了让人回味的感觉
摘 要:从学生所生活的实地出发,结合当地具有特色的地理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需求是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地理课堂的本质追求。努力整合当地资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因此,教师应积极研究如何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课堂,使得地理知识走出课本,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关键词:地
《登科记考补正》(清徐松撰,孟二冬补正,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录载武德六年(623)进士四人,可补充明法科卢医王,制科甄庭言。
作为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以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沿着那字字珠玑的古诗文,我们要感受古代先贤文人的人格、气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