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错谣=过失杀人?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mao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6日,意大利7名科学家被控过失杀人罪,原因是他们在2009年4月6日发生拉奎拉地区的地震前,未能及时发出警报,导致超过300人丧生。该消息传到中国后,被各路“专家”们折磨久矣的民众,纷纷呼吁要同国际接轨。
  
  如果意大利的7名地震专家生在中国
  邓海建
  http://opinion.hexun.com/2011-05-28/130047903.html
  倒霉的意大利地震专家,竟然因为“国际性高尖端科研难题”而被控“过失杀人罪”——是专家们收了“神通”、还是法官的脑子进了水?
  据说检方还拿出一份2009年3月31日地震专家召开会议时的备忘录。这次会议就是针对当时拉奎拉地区民众担心会发生地震而召开的,根据这份地震前一周公开的备忘录,各位专家认为,拉奎拉地区不太可能发生大地震,虽然这种可能性并不能排除。意大利地震专家其实还是很谦虚、很实事求是的,发生或者不发生大地震,都在专家的“意料之中”——专家何罪之有?
  如果意大利的7名地震专家生在中国,估计命运就会华丽丽地逆转:一者,地震属于“火星课题”,人类都弄不明白,公众还有什么资格要求专家对震灾负责?二者,专家从来都是来去自如,话里语带双关,正反都有解,还有什么事实能绊倒专家的脚?三者,民众是用来听专家“教诲”的,而专家天生就是吹牛不上税、胡扯不担责的,凭什么收了专家忽悠的豁免权?
  我们应该还记得华南虎里的“脑袋”、面粉增白剂里的“誓言”、手机漫游费上的“国际惯例”……专家们给民众推荐转基因食品的时候,自己在忙后院的“安心牧场”;专家们告诉社会房价N年内必然要大跌的时候,自己忙着在京沪“囤房”,至于“腐败是经济发展成本”等惊悚论调,哪个不是专家的嘴里吹出来的呢?中国的专家是幸运的,可以走穴、可以寻租、可以“官学一体”,但就是不用责任对等、义务均沾。只是,这些公信弥尽的专家,靡费了多少公共利益,哪个“法庭”能算得清这笔糊涂账啊!
  
  专家乱说话,也会构成犯罪
  和静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e969c01017o4g.html
  我们时有所闻,胡乱“开腔”的科学家或经济学家,曾付出过名誉或经济代价。但我们鲜有听闻,科学家或经济学家因预测不准而遭到国家机关的刑事指控,甚至是“过失杀人”这样骇人罪名。
  问题在于科学家们所扮演的角色。当科学家们被赋予某种“权力”以履行政府所希望的特定职责时,这些科学家们就被赋予“勤勉”和“忠实”义务,他们必须严肃履职,一旦违反义务,而且造成恶劣的后果,那么,基于义务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被追控以刑事犯罪,也就是可以预期得到了。
  这7名科学家,是意大利政府下属的专门对自然地震灾害作出评估的专业委员,因而是“官员科学家”,他们身上负有“公信力”要求。这7名科学家,在拉奎拉2009年4月6日里氏6.3级地震之前的六个月内,面对拉奎拉居民对长达6个月的微震不断而提出的将有大震的质疑之时,发出含糊、不准确、前后矛盾的信息,促使大多数居民误以为不会有大震的发生而放松了警惕。在那一场地震中,有300多位居民死亡,多数死于留守的房屋内。
  从科学角度上看,目前世上并不存在准确预报地震“何时”和“何地”的技术,但这并不等于人类的智慧并不能通过科学的观察,以“勤勉”和“忠实”精神,得出地震“可能性”的估算,也不等于人类的智慧不足以应对为某种特定灾难的到来,而先行做好应灾减灾的准备。意大利法院曾在2002年对地震中应声就倒的“豆腐渣”建筑的设计者、监管者、施工者及后来的建筑抗震评估者,提起了刑事指控,成功地把这一批失职者送入了监狱,也可以说明做好应灾减灾准备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影片追踪了一个棕熊家庭在一年四季中的生活点滴。这是一场自然界中的角逐,也是一场幸运与不幸运的比较。从结果来看,棕熊一家无疑是幸运的———在熊妈妈的带领下,两只熊宝宝成功度过了生命的第一个年头。  毫无疑问,它们足够幸运。两只小熊没有夭折在前往牧场的路上;在大公熊的追杀下,它们也没有变成饥肠辘辘的大公熊的点心;一直跟着它们的白狼,除了鱼最终什么也没吃到;在最急需营养的时刻,它们幸运地找到了“金色池塘
副市长腐败样本解读之广西来宾市原副市长李启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原副市长李启亮案凸现了副市长腐败的两个典型特征:一是插手工程建设;二是腐败期间从县委书记任上延续到副市长阶段     “原来宾市副市长李启亮昨晚上新闻联播了!”5月18日,广西一知名网站一大早就贴出了这么一条“热辣”新闻,顿时吸引了不少网民的眼球。  能上新闻联播,本是件值得荣耀的事情。可惜的是,李启亮这回做的,是典型的反面教
世间学习者不计其数,学习目的也不尽相同。有人为平步青云而学,有人为腰缠万贯而学,此种为世俗功利而学有悖学习的正道。那么我们应该为何而学呢?我以为我们应该为“成人”而学。  何为“成人”?人刚生出来本与动物无异,为口腹的欲望以无知之状态而活于世间。然而像动物一般浑浑噩噩地活在世上绝非人之为人的价值与意义。相反,如何摆脱动物性的愚昧,成为真正的高等动物,才是人应有的追求。也正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使人在真
从来没有一种药品的法律命运,像抗生素一样充满传奇、矛盾与纠葛。1944年底,战乱中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生产盘尼西林的国家,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抗生素是中国人眼里的救命药。  转折出现在2011年,杭州一家医院的专家在重症监护室的病人身上发现了超级细菌,一种对绝大多数抗生素免疫的变异细菌。随后,卫生部新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束征集意见,诸多媒体采用了“卫生部出台史上最
反贪局长访谈录之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检察院反贪局局长     办公室的门开着,方良伏在案头专心地翻看案卷,连续敲了两次门,方良才反应过来,抬起头微笑着让记者进来。  办公桌的上方挂着一幅字——崇法厚德。他很喜欢这幅字,是当地的一个书法家送给他的。  办公室的洗手间里面,摆放着牙刷、毛巾等洗漱用品。反贪局的一位干警告诉记者:“尽管方良的宿舍离检察院步行也就20分钟路程,但他经常加完班之后就睡在办公室
事件回放<<<<  這个夏天,“无糖”“代糖”“0热量”成为年轻人选购食品时的关键词,市面上出现了以此为招牌的饮料、酸奶、零食等各类产品。在健康饮食理念的影响下,不少人认识到过多食用糖的危害,比如会导致肥胖、加速衰老等健康问题,代糖产品精准地捕获了年轻人既想健康又难舍美味的心理。  时事鲜评  年轻人想“鱼和熊掌兼得”的需求带动了代糖市场的繁荣。但代糖产品真的健康吗?长期食用代糖产品是否会带来副作
对于四岁那年发生的那场事故,我脑海里的记忆只剩下围成圈的人、医用弹力套、褐黄色的天花板以及钻心的痛。  2008年秋,我意外地弄翻了一锅滚烫的开水。据爸爸妈妈回忆,他们发现我的时候,我正趴在地上,在用尽全力哭喊。妈妈的脑子里一片空白,绝望的同时,手足无措地褪去我身上的衣服……我虽然记忆模糊,但当时的感觉却刻骨铭心:冰凉、刺痛,全身都在痛,仿佛整个身子都被针扎了,遍体鳞伤。医生告诉爸爸妈妈:“并未伤
海绵宝宝者,动画之人物也,居于深海大菠萝中,有一宠物名为小蜗;有一邻,人称章鱼哥,喜静,善吹单簧管。  一日,海绵宝宝与其友派大星嬉于屋下,适逢章鱼哥小憩于屋内,深恶之,故开窗吼之:“尔等于此做甚?尔等必欲戏于此,休扰邻。”派大星无觉察,其声音之高,可震深海。海绵宝宝引派大星于珊瑚群中,遇一水母,欲捉之,误撞鱼钩,随之临岸。派大星大惊,语章鱼哥,奈何章鱼哥不屑也。派大星即孤身寻之,未果,以为绵兄徒
《论语》这部书,中国人读了两千年。古人读《论语》,或为经世致用之资,或为科考中举之阶。而我们今天读《论语》,另有独到的价值。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讀《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这是因为:  一方面,包括《论语》在内的古代经典作品是文化与精神的纽带,一头是当下的我们,一头是历史。它们是中国人的精神的根,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文化标识。  另一方面,《论语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民谣歌手赵雷以这样一首清澈、纯净的《成都》走进了大众视野,一首简单的曲子却超越了许多所谓“神曲”;《中国诗词大会》上的高中生武亦姝,气质淡定从容,在赛场上一鸣惊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身上震撼人心的力量,源自安静中追求的纯净。  安静,即不躁动。相比于自然界的无声,深层次的安静来自生命的內在。“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就是对安静最好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