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信阳毛尖茶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摊放的过程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较多,而后的工序增加缓慢.摊放和生锅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有所下降,而后又有所回升.咖啡碱含量
【机 构】
: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信阳高等农业专科学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信阳毛尖茶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摊放的过程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较多,而后的工序增加缓慢.摊放和生锅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有所下降,而后又有所回升.咖啡碱含量除摊放过程中减少较多外,其他各工序基本变化不大.茶多酚含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各工序的变化不大,主要表现为酯型儿茶素总量减少,而非酯型儿茶素总量基本保持不变化.并就鲜叶摊放对信阳毛尖茶品质形成与化学成分影响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为揭示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长期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和PCR-DGGE技术分析了秸秆还田90,180,270 d和360 d的土壤真菌基因丰度和群落结构组成演变趋势,并利用冗余分析
测定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17种常见植物根内AM真菌的侵染率,并将AM侵染率作为植物的一个功能特征,分析了其系统发育保守性。结果显示AM侵染率均无系统发育信号,其植物进化树中AM真菌侵染率的差异更多被最新分支节点所解释,而不是古老分支节点,说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其AM侵染水平并不相同,不存在进化的保守性。系统报道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植物系统进化发育与AM侵染间的关系,表明了植物系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演替序列种(即,黄土丘陵区摞荒群落演替主要阶段的优势种)根系对氮素施肥方式和水平的形态响应,对了解我国氮沉降增加背景下的群落生态效应及人为施肥干扰促进植被恢复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测试并分析了6个演替序列种在不同施氮方式(匀质和异质施氮)和水平(高、低和无氮对照)条件下植株个体生物量指标(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根系形态指标(根长、直径、表面积、比根长
在同一繁殖季节里,对南方大口鲶雄性亲本重复催产2-3次,每次间12-20d,采精量由0.3-0.5ml/尾增加到2ml/尾左右,且精液质量好,受精率高。这一现象与其特有的性腺组织学结构相符。根据本试验的结果,在生产中可
1997年在浙江湖州市进行了淡不也塘养殖刀额新对虾的试验。在3800m^2池塘中,生产成虾587kg,平均每667m^2产量103kg。采用泥沙底质养殖、淡化后放养、投喂颗粒饲料、换水和施用生石灰、适时捕涝等技术措施是
建立了茶饮料中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四种食品添加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ODS C18(150mm×4.6mm i.d.,5μm);流动相:0.02mol/L乙酸铵溶液-甲
从太平洋深海克拉里昂-克利伯顿断裂带(Clarion-Clipperton fracture zone,简称CC区)4个站位采集的深海沉积物样品中检出26条嘴刺目(Enoplida)线虫个体。综合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嘴刺目线虫6科8属,其中尖口线虫科(Oxystominidae)个体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7.7%,其次为前感线虫科(Anticomidae,19.2%)、光皮线虫科(Ph
对出口珠荼的儿茶素、茶多酚、咖啡碱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目前出口的珠茶按国际标准《绿茶》草案中儿荼素指标大于7%,荼多酚指标大于12%的要求,儿荼素合格率为97.67%。茶梦酚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