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预算管理的质量同企业资金收益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于建筑企业来讲,想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就需要在预算管理方面进行努力,进而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本文归纳了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动态管理;预算定额;考核
一、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预算是指为得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中央、地方规定的定额、费用取费标准,对建设过程中总体费用进行评估,并对项目各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可能出现的变动情况进行估算的过程。建筑工程预算是建筑工程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确定项目投资计划,招投标,结算,制定施工合同等十分重要。
建筑工程预算对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首先,建筑工程预算有利于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通过建筑工程预算,预算工作人员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功效,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资源成本使用上进行定额定量管理,合理规划施工的进度和工期,在保证工程必须的人力物力基础上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其次,建筑工程预算可以加强建筑企业管理。建筑工程预算贯穿于建筑项目的全过程,通过对工程预算进行有效评估,对工程实施过程各阶段费用进行合理分析并合理分配,從而保证项目实施更有计划性,实施过程更加紧密有序,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在对待工程的预算管理上存在思想误区
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而言,部分的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理解不够深入或是存在一些误解。一些企业认为,工程的预算管理就是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资金都做好了安排和计划,严重忽略了财务管理在这里面的重要作用;也有一些企业认为工程的预算工作应该由财务部门承担并计划,可以不设预算管理部门;还有一些企业,对于工程的预算管理就只是一个空壳而已,完全没有发挥出工程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
(二)没有建立有效的动态预算管理
1、预算编制方法落后,没有完善科学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工程预算管理中,信息系统建立不完善,预算人员无法获取及时的预算信息,另一方面,预算方法落后,导致预算结构发生偏差。
2、预算编制欠缺准确度。由于地区间,行业间规定不同,部分承担设计和施工的企业对情况了解不透彻,导致在预算定额,取费基础,取费标准及编制规定上出现误差。
3、材料价格管理不严。一是由于编制人员专业素质问题,导致材料价格管理混乱;二是,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预算几个与竣工结算价格出现差距。
(三)部分企业缺乏健全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
工程预算定额体系实际上就是各个施工环节的一个标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施工,如果出现差错就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但就当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势来说,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还没有紧跟步伐,对于一些新技术、新材料等不能很好地接收并运用到工程中去,针对不同的建筑施工,几乎采用的都是同一套预算定额体系。这样的预算管理可以说是落后的,跟市场经济的动态发展是不符合的,这样静态的预算管理方式存在局限性,对建筑工程的发展也存在阻碍作用。
三、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保证工程项目预算的质量的措施
1、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素养
工程项目预算的从业人员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
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从事工程预算的人员不但需要掌握施工图的预算、项目工程的决算等知识,并且还应了解相关技术、管理、经济、政治、法律等多项知识,同时坚持自学,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了解最先进的造价方法。所以,相关从业人员就更需要对其予以重视。面对着现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局面,项目中标的方法有很多,建筑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就需要组建一支专业技能良好、实战经验丰富的预算队伍,不仅需要了解工程预算的方法,同时还需要掌握清单计价的措施、项目取费方面的内容等,从而才可以确保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获有一席之地,不断健康发展。
2、工程项目的预算信息
在对施工项目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工作是其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后续工作的基础及依据。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将每次投标出现的新的建材原料价格记录下来,将新工艺、新方法对设备、人员、资金的损耗情况进行细致分析,争取创建符合自身企业特征的工程预算管理系统,进而为后续施工提供理论保障,对编制预算内容及标底提供帮助。
3、创建奖惩体系
对于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工作来讲,其实施主体为人,所以,工作质量及效率都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因此,唯有创建一系列全面、科学的奖惩体系,才可以全面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发挥员工的潜能,进而增强工程项目预算编订的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志体.施工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7.
[2]席林生.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3]万海芳,李清华,刘沙.加强建设工程预算管理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21.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动态管理;预算定额;考核
一、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预算是指为得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中央、地方规定的定额、费用取费标准,对建设过程中总体费用进行评估,并对项目各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可能出现的变动情况进行估算的过程。建筑工程预算是建筑工程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确定项目投资计划,招投标,结算,制定施工合同等十分重要。
建筑工程预算对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首先,建筑工程预算有利于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通过建筑工程预算,预算工作人员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功效,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资源成本使用上进行定额定量管理,合理规划施工的进度和工期,在保证工程必须的人力物力基础上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其次,建筑工程预算可以加强建筑企业管理。建筑工程预算贯穿于建筑项目的全过程,通过对工程预算进行有效评估,对工程实施过程各阶段费用进行合理分析并合理分配,從而保证项目实施更有计划性,实施过程更加紧密有序,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在对待工程的预算管理上存在思想误区
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而言,部分的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理解不够深入或是存在一些误解。一些企业认为,工程的预算管理就是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资金都做好了安排和计划,严重忽略了财务管理在这里面的重要作用;也有一些企业认为工程的预算工作应该由财务部门承担并计划,可以不设预算管理部门;还有一些企业,对于工程的预算管理就只是一个空壳而已,完全没有发挥出工程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
(二)没有建立有效的动态预算管理
1、预算编制方法落后,没有完善科学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工程预算管理中,信息系统建立不完善,预算人员无法获取及时的预算信息,另一方面,预算方法落后,导致预算结构发生偏差。
2、预算编制欠缺准确度。由于地区间,行业间规定不同,部分承担设计和施工的企业对情况了解不透彻,导致在预算定额,取费基础,取费标准及编制规定上出现误差。
3、材料价格管理不严。一是由于编制人员专业素质问题,导致材料价格管理混乱;二是,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预算几个与竣工结算价格出现差距。
(三)部分企业缺乏健全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
工程预算定额体系实际上就是各个施工环节的一个标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施工,如果出现差错就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但就当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势来说,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还没有紧跟步伐,对于一些新技术、新材料等不能很好地接收并运用到工程中去,针对不同的建筑施工,几乎采用的都是同一套预算定额体系。这样的预算管理可以说是落后的,跟市场经济的动态发展是不符合的,这样静态的预算管理方式存在局限性,对建筑工程的发展也存在阻碍作用。
三、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保证工程项目预算的质量的措施
1、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素养
工程项目预算的从业人员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
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从事工程预算的人员不但需要掌握施工图的预算、项目工程的决算等知识,并且还应了解相关技术、管理、经济、政治、法律等多项知识,同时坚持自学,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了解最先进的造价方法。所以,相关从业人员就更需要对其予以重视。面对着现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局面,项目中标的方法有很多,建筑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就需要组建一支专业技能良好、实战经验丰富的预算队伍,不仅需要了解工程预算的方法,同时还需要掌握清单计价的措施、项目取费方面的内容等,从而才可以确保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获有一席之地,不断健康发展。
2、工程项目的预算信息
在对施工项目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工作是其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后续工作的基础及依据。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将每次投标出现的新的建材原料价格记录下来,将新工艺、新方法对设备、人员、资金的损耗情况进行细致分析,争取创建符合自身企业特征的工程预算管理系统,进而为后续施工提供理论保障,对编制预算内容及标底提供帮助。
3、创建奖惩体系
对于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工作来讲,其实施主体为人,所以,工作质量及效率都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因此,唯有创建一系列全面、科学的奖惩体系,才可以全面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发挥员工的潜能,进而增强工程项目预算编订的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志体.施工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7.
[2]席林生.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3]万海芳,李清华,刘沙.加强建设工程预算管理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