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与马日事变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itee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继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5月21日夜。在国民党第四集团军第35军军长何键的阴谋策划下,驻长沙的第33团团长许克祥发动了残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的反革命叛变。封闭湖南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等所有革命团体,释放在押的土豪劣绅,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的武装,捕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至6月10日,长沙一带有一万余人被杀害,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这次事变史称“马日事变”。
  这次事变为什么叫“马日事变”呢?一般的说法是因为发生在21日。中文电报用韵目“马”字代表这一天,所以称这一事件为“马日事变。”
  那么。韵目“马”字为什么能代表这一天?中文电报为什么要用韵目“马”字代表这一天?“韵目”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中古时代的“平水韵”讲起。
  中国诗歌的源头是先秦的《诗经》(大体是每句四言)、楚辞(大体是每句六言),到两汉发展出五言诗、七言诗。到唐代。以汉魏六朝的五、七言诗为基础形成格律诗。诗歌必须押韵;诗人们写诗,要正确地押韵和尽快地选定押韵的字,于是适应这种需要的工具书——韵书就产生了。韵书就是按照押韵编排汉字的工具书:由于韵书同时也解释汉字字义,因而韵书也兼有字典的性质。从三国到南北朝时期。先后出现20来种韵书,但都已亡佚,仅存书名。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官编纂的《切韵》,成书于公元601年。把汉语的“韵”分为193韵。今仅存残卷。现今能见到的第一部完整的而且是官修的韵书是宋代陈彭年的《广韵》,成书于公元1008年,分为206韵。宋金时代,金人王文郁菅《平水新刊韵略》,把“韵”合并为106个,成书于1229年。稍后,1252年,宋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韵”合并成107个。因为出版地是平水(今山西临汾地区),这两本书都通称“平水韵”——“韵”的数量以王文郁的106个为准。
  有五点要说明:
  第一,中古声调是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今天普通话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韵书是首先按照声调来给字分类的。
  第二,古代的“韵”和今天的“韵母”有同有异。相同的是都不包含声母,不同的是:“韵”指的是韵腹、韵尾、声调,不计韵头;“韵母”指的是韵头、韵腹、韵尾,不计声调。举个普通话的例子:wēn、wén、wěn、wèn是四个“韵”、一个“韵母”,ān、iān、wǎn 、yuān是一个“韵”、四个“韵母”。
  第三,古代没有拉丁字母表示“韵”。只好用汉字表示,以便于称说。这个用于称说的汉字叫做“韵目”,也就是“韵”的代表字。作为韵目的汉字,不是普通的汉字,它具有音标符号的性质。也就是说,这个汉字的意义是多余信息;这个汉字如果有声母,那么,声母也是多余信息。‘举例来说,韵目“东”,表示方向的意义是多余信息,声母d也是多余信息,人们对于作为韵目的“东”,需要的信息仅仅是āng音,只是当时拉丁字母还没有传进来,同时也没有表示声调的符号,古人只好使用这个拖泥带水的“东”——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第四,每一个“韵目”下辖数量、不等的同“韵”的字。
  第五,由干古今语音的演变。“平水韵”的韵类和今天的北京音或者某方言音都不一定吻合,对比一下,都是有继承、有分化、有合并。
  明白这五点,就可以基本理解平水韵了。
  平水韵首先依据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分类,然后按照“韵”分类,共分106个类:每类找一个汉字做韵。目;平声因为字多,分为两卷,上卷、下卷各15个韵,加起来是30个,上声29个韵,去声30个韵,入声17个韵。
  上平声15韵的韵目是:1.东2.冬3.江4.支5.微6.鱼7.虞8.齐9.佳10.灰11.真12.文13.元14.寒15.删:下平声15韵的韵目是:1.先2.萧3.肴4.豪5.歌6.麻7.阳8.庚9.青10.蒸11.尤12.侵13.覃14.盐15.成。
  上声29韵的韵目是:1.董2.肿3.讲4.纸5.尾6.语7.麌8.荠9.蟹10.贿11.轸12.吻13.阮14.旱15.潸16.铣17.筱18.巧19.皓20.哿21.马22.养23.梗24.迥25.有26.寝27.感28.琰29.豏。
  去声30韵的韵日是:1.送2.宋3.绛4.寘5.未6.御7.遇8.霁9.泰10.卦11.队12.震13.问14.愿15.翰16.谏17.霰18.啸19.效20.号21.个22.祃23.漾24.敬25.径26.宥27.沁28.勘29.艳30.陷。
  入声17韵的韵目是:1.屋2.沃3.觉4.质5.物6.月7.曷8.黠9.屑10.药11.陌12.锡13.职14.缉15.合16.叶17.洽。
  编纂平水韵的直接目的就是指。导写诗押韵,格律诗都以此作为押韵依据。所以被文人们称为“诗韵”。旧时文人不仅要把诗韵的韵目背熟,连每一韵里包含的汉字,都要背熟。
  1880年,清政府创办电报局,电报业传入我国。打电报要落款日期,一个月的中旬日期是两个汉字(十一一十九)。下旬是三个汉字(二十一一二十九),按字付钱;电报是当时的高科技,费用很高,文人们就想到了一个省钱的法子——落款用平水韵韵目,发电报的一方把数日字日期对应为某个韵目。接电报的一方把韵目还原为相对应的数目字日期,例如落款用“二十六日”付四个字的钱。用“宥”才付一个字的钱。由于文人们对平水韵都很熟,所以应用起来彼此都心领神会,毫无理解障碍。从理论上讲,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韵目都可以代替相对应的日期,但是实际应用的惯例是:一个月的。前面15天(1~15号)用上平声的全部韵目,接后十天(16~25号)用上声的10个(第16~25个)韵目,最后5天(26~30号)用去声的5个(第26~30个)韵目。“马日事变”发生于21日,对应着平水韵上声的第二十一个韵目“马”字,那么21日就是中文电报的“马日”,这一天发生的事变就称为“马日事变”。
  类似的例子还有:1930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联军大战,张学良在9月18日发出拥蒋之“巧电”,“巧”是上声第十八个韵目。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向张学良发出不抵抗之“铣”电,“铣”是上声第十六个韵目。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张学良通报中共的电报称“文电”,“文”是上平声第十二个韵目;12月1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15人发出《红军将领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最后落款“删”,这个“删”不可理解为“删除”。而是署明日期,“删”是上平声第十五个韵目:周恩来在22日致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电报称“养电”,“养”是上声第二十二个韵目。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发布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点内容的叛国“艳电”,“艳”是去声第二十九个韵目。
  在那时,不光是打电报。文人们在记日记时也有用这个方法来代表日期的。
  平水韵韵目最多到三十个,三十一日怎么办呢?我们中国人是聪明的,用“世”或者“引”来代替。“卅”是三十,在竖排版中,“卅”和“一”像“世”;阿拉伯数字“3l”像“引”。所以“31日”可以叫做“世日”或者“引日”。
  这种用韵目代替日期的做法一直用到1949年,历时70年。
其他文献
一、设计说明 《龙永图趣说WTO》用五则生动的小故事,深入浅出地解说了加入世贸组织这个复杂深奥的问题。通过学习,学生可了解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幽默风趣的语言说明事理的
[摘要] 当零件进行淬火后所有工件或多或少都会发生变形,淬火变形包括尺寸变化和形状变化两种。文章着重分析了套类零件在淬火变形时尺寸的变化特点和组织变化过程;形状变形是导致其力学性能的不一致性的原因。  [关键词] 套类零件 淬火 变形    当零件进行淬火后所有工件或多或少都会发生变形,这是不可避免的。淬火变形对确定后继的磨削加工的磨削留量将起着很大的影响,有的甚至使工件无法再进行磨削而报废。所以
[摘要]治理理论视角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应是由政府、社会和高校三者所构成。基于此理论,本文着重分析了三主体所应具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治理理论 研究生教育质量 评价主体 权责    从研究生教育价值主体、利益主体以及权力主体多元化的视角审视,一个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该由政府、社会、高校三个评价主体构成,各评价主体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与利益需求,能够全面地评价研究生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两位青年教师的观摩课,一位教《游褒禅山记》,一位教《六国论》,他们都精心设计了教学思路,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发了学生思考与讨论。在评课过程中,有专家指出整堂课
纸,别称“楮先生”。总的来说,在纸尚未发明之前,中国古代早期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甲骨、竹简、缣帛。考古发现,许多西汉墓葬中都有纸的遗迹,所以所谓“东汉蔡伦造纸”,实际上是说他改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
“老匹夫”是一个古语词,虽然它已经远离了我们的日常口语,但一看到这个词,我们还是会联想到“老东西”这一类的骂人话,自然而然地将它定格为贬义词。然而我们若细细考察一下它的发展脉络,恐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老匹夫”由“老”与“匹夫”组成,它们在先秦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了。先秦“老”指年岁大,如《论语·季氏》:“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说文解字》:“老,考也。七十曰老。”“匹夫”在汉及以前,多
新时期大众体育消费行为应该是体育休闲价值观、社会互动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大众体育文化、休闲体育的社会心理学概念的综合构架。研究新时期大众体育消费行为旨在进一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容易忽视一些文字浅显却大有深意的地方,而经典文本往往以浅显的文字来彰显其魅力。因此教学经典文本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地方。如《守财奴》中的这几句:  (1)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2)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3)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学生阅读时一般都认为这几
2007年高考语文将增加探究能力层级的考查。探究是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本文通过对近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中有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