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是一个全新的自我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0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对象不是物,教育的产物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思维,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彻底抛开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能在40分钟内的课堂中单纯的把知识的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是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利于学生的方式和手段,激励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和唤醒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个教育对象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在此位置上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一、相信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叶澜教授说:“每一个热爱学生和热爱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由此而激起自觉的上每一节课,使每节课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所以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中解脱出来,不要在课堂上把什么都一包到底,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得听什么,教师怎么做,学生就跟着怎么做,一节课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教师是演员,学生是听众。这样的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没有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因为“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不能激活学生活的源泉。
  教学时,我力求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出发,采用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并能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方法。而是将所要学的生字放在简单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的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并能正确应用。要知道,学习是由学生自己来做,并且是为自己而做的,主动权在学生手里,教师只是向导和指导者,教师掌舵,而驱动船只前进的力量一定来自学生自身。
  作为课改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注重只是给学生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怎么得到知识、掌握知识,要为学生创设分析、讨论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学习和思维的环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课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课程的基本概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在教学中大力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用小组学习的方式主动学习,互帮互助交流学习。因为小组学习不但能有力的挑战教师的“一言堂”专制,而且在课堂上能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也能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精神和发展交往的能力。教师转变角色后的课堂师生在动、生生在动,不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然就中学会了知识,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爱学生、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一些鼓励
  
  作为课改教师要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要居高临下做学生心目中的权威,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因为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暂时的差异,善待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态,让学生在教师的赞扬声中长大。例如:某学生在什么地方做错了,教师可以不直接说出学生的不好,这样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如果教师说:“你做得很好,如果在某某方面再好一点的话不是更好吗?”这样的教育效果一定胜过严厉的批评,因为对于有差异的学生来说,他们最渴望的是教师的关爱。一道赞许的目光,一次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往往会使一个学生受益终身,所以作为教师应和学生做朋友,要爱学生、尊重学生、多鼓励学生,对学生给予较多的关注和认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三、多给学生自由,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我们进行了以下两项探索:
   (1)创造性教学。首先采用发现法、问题教学法、开放性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多种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遇到问题后,让学生象科学家一样开研讨会,自由结伴,自行发挥,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其次在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创造性思维训练。主要进行了三类训练:第一,发散性思维训练。如“大脑风暴法”: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上,我禁止批评性意见,让学生踊跃发言,提出多种答案,多多益善,并鼓励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第二,直觉思维训练。直觉思维训练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应注重直觉思维示范,提高学生对直觉的敏感性,教给学生捕捉直觉的方法。如及时记下一些偶然出现的新念头等。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合理想象。第三,形象思维训练。形象思维训练与创造思维密切相关,我在教学中既注重形象教学,又注重想象力训练。如自编自创动作、自编故事、联想训练等来发展形象思维
  有一种古老的说法:每件真正的艺术品必定有在变化中寻求统一的特点,的确,教学的艺术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新时期的教师一定要改变角色、转变观念,应将教材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开拓、发展、创新,将死的教材教活,使学生学活学精,从而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初中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兴趣及情感因素的培养。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  关键字:英语 学习 兴趣    知识渊博的教师,如果没有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的方法,也难上好一节有质量的课。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劳的特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精妙选材,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
期刊
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期刊
初中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就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化学,化学这门学科,对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既陌生,又新鲜的实验课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来说,正是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求知欲较高的阶段。如何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兴趣并学好化学这门课,是摆在每一位化学教师面前的课题。我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识化学学习  有的人以为化学只需要背背就能学好;有的人以为
期刊
内容摘要:中学物理知识内容是物理学的初级层次.严格地讲,它的科学性、系统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它只是阐述了物理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并不是十分严谨的物理理论.其主要内容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而以力学、电学为重点。  关键词:力学 知识 思维    一、力学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经典物理的基础之一.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为经典力学的栋梁.现行教材的
期刊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下面就我在二十多年教学工作中,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如下:     一、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其次
期刊
内容摘要:高考科目设置“3+X”的改革 ,这是我国高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经过实践,我们认为:“3+X”高考科目改革,有利于高中学生在学好全面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也为学校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提供了可能;并且对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模式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生物 高考 复习    一、立足教材,加强“双基”    从我省去年生物科试卷分析中,可以看到考生中存在的
期刊
一谈到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我们不难想到八十年代以前盛行的一种课堂结构模式“组、复、新、巩、布”,即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以教师、教科书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在中国教育史上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的丰富,人们的思想和心理认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就应运而生。坚持“以学生为主
期刊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学生发展
期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目标实现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产生的我国体育教学功效性的赋值评价方法现已完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在这样的教育评价中,学生的学习已不再是一种乐趣,完全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外在压力。因此,建立新的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必然。    一、 现阶段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分析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如下四大误区:教学内容的
期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所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老师。老师在课堂上采用教学方法愈灵活,愈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意识愈能得到发展。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亲身的教学实践,略陈已见。    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