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民歌[花儿纳吉]文化本源探秘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de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儿纳吉]是广泛流传于羌语南部方言区的一支民歌曲牌,因衬词中有“花儿纳吉”而得名.[花儿纳吉]旋律具有羌族传统民歌风格,歌词采用汉语七言诗句加上羌语及汉语衬词构成,具有优雅、尚美的艺术效果,及羌、汉文化交流融合的特征.论文通过对[花儿纳吉]的产生土壤、艺术形态、社会功能等进行分析,考量此类民歌在民族艺术发展过程中所代表的思想意识及产生的文化价值.
其他文献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空间转向面临如下风险:由拟态环境与把关转移造成的政治功能弱化风险,由价值多元与“中空效应”造成的认同感物化风险,以及由碎微议题与娱乐至死造成的生产力式微风险.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源自媒介具有的技术逻辑与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构,同时时代背景、本质症结以及现实根源三个维度构成主要诱因.基于此,要从推进技术变革、培育价值认同、织密法治体系以及强化内容生产去探寻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的基本策略.
农村短视频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推动了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进程,我国农村短视频具有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传播价值.当前,我国农村短视频的传播困境依然存在,表现为短视频质量良莠不齐、农民媒介素养需提高、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对此,应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增强农民群体媒介素养;加强内容管理力度,提升短视频传播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短视频传播有效性.
扎伊采夫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黑风》和《明天!》具有表现主义色彩,但又区别于安德列耶夫的表现主义小说代表作《红笑》.这体现在主观化的叙事、抽象化的形象、形而上的思想等方面.安德列耶夫通过表现主义手法揭示现实世界的黑暗与邪恶,表达对存在的悲剧性感知.扎伊采夫虽运用表现主义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动荡,但作家对存在本身充满希冀.无论是在创作观念上,还是在美学思想上,扎伊采夫越来越远离表现主义.
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在其核心理念“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结合海昏侯外宣翻译的话语实例进行定性分析,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等层面探讨海昏侯外宣英译中的“适应”和“选择”;深入分析海昏侯外宣话语中的不当英译并将其重译和修正,以期提高其翻译质量,为阐释、解读和深化海昏侯国遗址外宣英译研究提供更为新颖和广阔的视角,为助推江西海昏侯文化顺利、完美地“走出去”贡献绵薄之力.
国际社会长期面临的援助缺口以及影响力日益提升的南南合作,给传统的国际发展援助体系带来严峻挑战.为此,国际发展援助体系尝试做出了新的调整,但对南方国家对外援助的包容性仍相对不足,难以对其实现充分、有效的统计.为提升在国际发展援助体系中的话语权,南方国家存在共同利益诉求和合作发展空间.本文基于巴西在对外援助实践以及应对国际援助体系调整中积累的独到经验,探讨中国如何在此背景下高质量推进南南合作发展.
句法、语义是语言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层级,动词语义制约句法形式,句法与语义之间通过界面或接口连接.借助梅尔丘克的意义—文本理论,文章通过语言的深层结构以及句法与语义之间的多对多关系阐明句法与语义界面的本质属性,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句法与语义界面是功能词附加、词与词组变换与小句结构优选三个部分有机组合的过渡层级.
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挥不同地域、不同层次高校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保障部属和省属高校之间建立高起点、宽领域、全方位、有深度,系统并持续双创人才培养机制,西南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依托工程训练中心的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搭建了跨校协同共享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从课程教学、双创训练营、科技竞赛、毕业设计等关键育人环节入手,构建了本科四年不断线全过程多校协同育人体系,为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
作为美国史学的源头,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史学表现出明显的地方主义色彩,史学家们在进行历史撰述时往往以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或基督教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书写主题.独立战争后,伴随着新国家的建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欧洲史学思潮的影响下,新一代史学家们开始尝试从整体上对美国国家的历史进行综合分析与考察,早期美国国家史随之兴起.在此过程中,大卫·拉姆塞和墨西·奥蒂斯·沃伦等人的美国革命史研究第一次把“美国”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去看待;埃比尔·霍姆斯、本杰明·特兰伯尔和蒂莫西·皮特金等人的早期美国(通)史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美国整体历
近现代民族国家皆建立于民族认同的基础之上,所以,建构合理的“民族”是近代中国的迫切需要.对此,严复提出了“国群”的构想,以宣扬民族国家意识.“国群”的观念动摇了“家国一体”的传统伦理形态,使中国的近现代伦理奠基于崭新的伦理实体之上;“国群”作为新伦理的基石,决定了“自由”的意义与限度,从而建构起近代中国“群己共生”的新型伦理秩序,进而建构了国家至上的爱国观念——爱国高于个体自由.在“爱国”精神的统摄下,“自由”是实现民族自主的基础,“科学”和“民主”是民族发展的保障.可以说,在救亡压倒启蒙的时代背景下,严
民族山区大多位于经济贫困和社会发展落后地区,是国家扶贫战略的重要扶持对象,其乡村振兴问题是多个政策的聚焦点.近年来国家诸多战略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符合民族地区特色的村镇规划编制,然而在其具体实施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在乡村振兴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主导产业缺乏、基础建设薄弱、忽视本地文化和土地利用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关对策,进而综合提高乡村规划质量,推动乡村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