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阅读训练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chao0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
  周作人
  一
  我是极缺少热狂的人,但同时也颇缺少冷静,这大约因为神经衰弱的缘故,一遇见什么刺激,便心思纷乱,不能思索,更不必说要写东西了。三月十八日下午我往燕大上课,到了第四院时知道因外交请愿停课,正想回家,就碰见许家鹏君受了伤逃回来,听他报告执政府卫兵枪击民众的情形。自此以后,每天从记载谈话中听到的悲惨事实逐日增加,堆积在心上再也摆脱不开,简直什么事都不能做。到了现在已是残杀后的第五日,大家切责段祺瑞,期望的话都已说尽,且已觉得都是无用的了,这倒使我能够把心思收束一下,认定这四十多个被害的人都是白死,交涉结果一定要比沪案坏得多,这在所谓国家主义流行的时代或者是当然的,所以我可以把“彻底查办”这句梦话抛开,单独关于这回遭难的死者说几句感想到的话。──在首都大残杀的后五日,能够说这样平心静气的话了,可见我的冷静也还有一点哩。
  二
  我们对于死者的感想第一件自然是哀悼。对于无论什么死者我们都应当如此,何况是无辜被戕的青年男女,有的还是我们所教过的学生。我的哀感普通是从这三点出来,熟识与否还在其外,即一是死者之惨苦与恐怖,二是未完成的生活之破坏,三是遗族之哀痛与损失。这回的死者在这三点上都可以说是极重的,所以我们哀悼之意也特别重于平常的吊唁。第二件则是惋惜。凡青年夭折无不是可惜的,不过这回特别的可惜,因为病死还是天行,而现在的戕害乃是人功。人功的毁坏青春并不一定最可叹惜,只要是主者自己愿意抛弃,而且去用以求得更大的东西,无论是恋爱或是自由。我前几天在茶话《心中》里说:“中国人似未知生命之重。故不知如何善舍其生命,而又随时随地被夺其生命而无所爱惜。”这回的数十青年以有用可贵的生命不自主地被毁于无聊的请愿里,这是我所觉得太可惜的事。我常常独自心里这样痴想:“倘若他们不死……”我实在几次感到对于奇迹的希望与要求,但是不幸在这个明亮的世界里我们早知道奇迹是不会出来的了。──我真深切地感到不能相信奇迹的不幸来了。
  三
  这回执政府的大残杀,不幸女师大的学生有两个当场被害。杨德群女士的尸首是在医院里,所以就搬回了;刘和珍女士是在执政府门口往外逃走的时候被卫兵从后面用枪打死的,所以尸首是在执政府,而执政府不知怎地把这二三十个亲手打死的尸体当作宝贝,轻易不肯给人拿去。女师大的职教员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到十九晚才算好容易运回校里,安放在大礼堂中。第二天上午十时棺殓,我也去一看;只见用衾包裹好了的两个人,只余脸上用一层薄纱蒙着,隐约可以望见面貌,似乎都很安闲而庄严地沉睡着。刘女士是我所教过的学生,所以很是面善,杨女士我是不认识的,但我见了她们俩并排睡着,不禁觉得十分可哀,好像是看见我的妹子──不,我的妹子如活着已是四十岁了,好像是我两个女儿的姊姊死了似的,虽然她们没有真的姊姊。当封棺的时候,在女同学出声哭泣之中,我陡然觉得空气非常沉重,使大家呼吸有点困难,我见职教员中有须发斑白的人此时也有老泪要流下来,虽然他的下颔骨乱动地想忍住也不可能了。
  四
  二十五日女师大开追悼会,我胡乱做了一副挽联送去,文曰:
  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闾,亲朋盼信。
  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
  殉难者全体追悼会是在二十三日,我在傍晚才知道,也做了一聯:
  赤化赤化,有些学界名流和新闻记者还在那里诬陷。
  白死白死,所谓革命政府与帝国主义原是一样东西。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之后五日
  (有删改)
  【习题】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认为四十多个被害的青年是“白死”,一方面说明作者对青年徒手请愿是持反对态度的,一方面说明作者对和反动政府的谈判感到绝望。
  B.作为文人,作者对反动政府的凶残没有深刻的认识,因而常常会有“倘若他们不死……”的痴想,并认为青年因请愿被害是无聊的牺牲。
  C.文章详写刘和珍、杨德群烈士的入殓场景及人们的感受,《记念刘和珍君》则详写两位烈士的遇难经过。选材不同,但都抨击了反动政府的凶残。
  D.《记念刘和珍君》或赞扬,或揭露,语言热烈,感情洋溢;而这篇文章语言冷静,偏重于客观叙述,但冷静客观的背后仍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2.请结合加点词语,谈谈对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3.文章结尾作者写了两副挽联,有什么作用?(6分)
  答:
  【参考答案】
  1.B(“对反动政府的凶残没有深刻的认识”错,从文中“所以我可以把‘彻底查办’这句梦话抛开”“我真深切地感到不能相信奇迹的不幸来了”等句子来看,作者深刻地认识到了反动政府的凶残。)
  2.①“总是”强调全都是,一直都是这样,“只会”强调没有其他途径。②杀害青年的血债本来是要用血来偿还的,但“我”只是个文人,只能通过写文章纪念爱国青年,表达了“我”对政府的暴行无能为力的愧疚。③表达了作者对反动当局残杀爱国学生的愤慨,以及对爱国青年的哀悼、赞扬。
  3.①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高度概括,揭露了所谓的“革命政府”的反动本质。②表达了作者对反动当局杀害学生、反动文人诬陷学生的强烈愤怒。③画龙点睛,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其他文献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堪称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然而经典的成色似乎日渐黯淡,当下的学生大多游离于这片“荷塘”,漠然围观朱自清一个人享受那无边的“月色”,学生与文本之间似乎缺少连接的桥梁和通道。关于朱自清缘何写作《荷塘月色》,似乎已有定论。其一是钱理群教授的《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分析立足于政治视角,着眼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身份,认为“荷塘月色”的“梦”是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朱自清的精神避
期刊
文言文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尤其是文言实词。只是按照教材中的注释枯燥地讲解实词,学生只能懂得教师讲过的句子,难以理解课本以外的古文,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对于文言实词词义的积累,大多学生都是选择死记硬背,然而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训诂学历来被称为一门高深的学问,主要用来解释古代汉语的字义词义,具体分为形训、声训、义训三大类。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与表音文字的最大区别在于字形具有表达意义的功能
期刊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動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
期刊
涉及省份和考生众多的全国卷Ⅰ高考题,历来都是人们热衷评论的话题,其作文题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人们注意到,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仍然延续了要求考生在“问题”或“任务”情境中完成写作的风格,但材料的选择则由“宏大叙事”变为“史实陈述”和“后人评价”;题目被教育部考试中心定性为“历史人物评说”(《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其浓浓的“语文味”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好评。  一般来说,考生写
期刊
【阅读导引】哈  尔滨的特色食品与中国其他城市的都不同,可以说是独有的,这与哈尔滨中西合璧的城市文化有关,她散发着浓郁的欧洲味道。除了常年与俄罗斯进行文化交流外,在二十世纪初期,哈尔滨还是当时远东最多犹太人聚居的城市之一。列巴就是俄语里面的大面包。哈尔滨生产面包,已有百年的历史。1898年,俄国人来到哈尔滨修建中东铁路,同时也把面包生产技术传入哈尔滨。那个年代,从道里中央大街到南岗大直街一些主要的
期刊
【原文】  卞银  张维菊  ⑴谁也没想到,进了城的卞银,还想再回来。  ⑵“葛针村庙小,盛不下这尊大神!”卞金气不打一处来。  ⑶当年,发了家的卞银,一心要卖老宅。他哥卞金心急火燎地赶回村时,卞银的大红手印刚刚在契约文书上摁下。兄弟俩干了一仗。唉!几十年前的事喽。  ⑷提起这,连说事人都笑了。也是当年,卞银站在村子当央,在老槐树底下放话。长篇大论,乡亲们是记不住的,但大意跑不了:他卞银在这个山峪
期刊
【阅读导引】你有了明确的想法,但朋友们的看法都与你相反,你会动摇,还是坚持?为什么平时训练有素、准备充分,一到关键场合却总是发挥失常?有调查显示,一个人能否胜任一件事,15%取决于他的智力,85%取决于他的态度和心态。所以,别让那些常见的心理陷阱成为成功的绊脚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我们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加在这些事情上的观念。是的,在生活与工作中,很多时候给我们制造麻
期刊
【阅读导引】在大兴安岭深处,生活着一群鄂温克人。他们住在用木头搭成的房子里,喝鹿奶,烧桦树枝。他们穿着皮大衣和皮靴子在山中打猎,喜欢骑马、喝酒、唱歌。他们随驯鹿不断在森林里迁徙,他们一生几乎不生病,如果病了就请萨满跳神。他们崇拜火和玛鲁神,死去的时候要架在树上风葬。他们所拥有的,唯有这片山河。本文以一位年届九旬,鄂温克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娓娓道来鄂温克人的百年孤独与沧桑变迁,让他们的喜怒悲欢浮
期刊
小说写道:“好多年前除了我睡觉的地方和睡前伤心的情景之外,我对贡布雷已经全然忘怀。”直到有一天母亲给他吃了一口茶,并把一块蛋糕泡在茶水中,奇迹发生了——相同的场景唤醒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一幕幕往事随之逐渐浮现。关于贡布雷的一切过往,逐步逼真地展现出来。从此,普鲁斯特心中尘封已久的那个完整的贡布雷真正浮现并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家笔下的贡布雷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先从一杯茶说起吧!  一杯椴花茶
期刊
江苏盐城“珠溪语文”读书沙龙《追忆似水年华》阅读专题  “一本书,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这就是阅读的意义。很多人不理解我们的读书沙龙,但是我真的想说:读书,我们是认真的!读书沙龙开展一年来,我们所有成员都深切感受到了阅读的意义与快乐。我们不光在读,也在写,我们形成了文字并刊印成册——《永恒的流逝不变的眷恋》。‘三新’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习的促进者,师生在学习中共同成长;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