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我的草原诗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0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怪的呼伦贝尔
  奇怪的新巴尔虎和乌珠穆沁
  我的老家被热浪围困,高温41℃
  突然到来的干燥让针茅、冰草
  紫花苜蓿抽搐干裂
  被风沙搅碎,然后带走
  这个夏天太奇怪了
  爷爷抖着袖子上的灰土问我
  雨都下到哪儿去了
  草原上其实没那么多河
  我家的草场就没有
  就一个水泡子还等着下雨
  没有雨草只能等死
  我第一次看见
  燥热也能让人慌张
  爷爷眼里的神气劲儿不见了
  没有草的地方叫荒原
  过去,那可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而在海拉尔北面
  山坳里冒出来的粗壮烟囱
  正得意地吞云吐雾,它肯定是在嘲笑我
  和我身后斑驳零乱的原野
  北辽河
  母亲肯特山
  蔚蓝的杭盖
  流水无名,故乡
  从来就是陌生
  雪峰宁静,冰水透明
  肯特山蔚蓝
  母亲的白云蔚蓝
  肯特山,心为你升温
  北辽河,游思被你牵引
  海拔与冰川,已然荒漠
  现在,只有我自己
  一条白色的河
  影子一样,向北流着
  看不到大海
  就敬畏湖泊
  北辽河,我血管中的长调
  奔流的哈达
  在母亲胸前,轻轻飘动
  注:北辽河,乌有之河,只在我梦里流过
  黑桦·我
  克什克腾,初秋
  飞雪中的白桦树
  叶子灿烂着阳光
  高大优美的白桦
  你的影子投得再远
  也不是黑桦
  我知道,黑桦
  就在这兴安岭上
  但,要持续向北,进入更深的
  冻土带
  到大山的阴坡
  到嘎仙洞前的流水
  到岁月,冰封了北国
  二十多年了,我曾经写给你的诗
  消失在此刻
  一个人的青春
  黑黑的影子,和你一样
  在初秋的风雪中
  被滚动而去的丘陵
  带向远方
  黑颈鹤
  屏住呼吸,透过长焦我看见
  六年前,在巴伦台山谷
  黑白双色的大鸟
  长腿支撑着,在艰难上山
  正午时分的山谷雷声隆隆
  山石飞奔而下
  涛声与雷声和鸣
  那一刻,只有我未敢贪眠
  一双眼睛未敢贪眠
  二年前,我想重新穿过山谷
  却因一次意外
  失去了再次的机缘
  我的到来与离去
  并长久记忆着的
  不是因为天山的某处山谷
  也不是因为那两只孤独的黑颈鹤
  这条山谷今天距离我
  有2800多千米
  若想一步步,再次走近她
  已永无可能,慢慢成为
  深藏于心的
  一个永不复现的梦
  蓝蝶
  蓝蝶飞舞
  颤抖的曲线,音符跳动
  独坐山坡,手指间的香烟
  会引来蓝蝶
  绕着你,翩翩歌唱
  没有人不被迷醉
  面前的花海,我
  变成了另一只蓝蝶
  蜜蜂采摘花芯
  蓝蝶采什么
  你又不会酿蜜
  你的飞舞,是颤抖的歌
  几年前去看山
  偶遇蓝蝶
  小小的一只,落在我手上
  明明知道我带不走它
  知道这不过是片刻
  从眼神到指尖,我颤抖
  如透明的羽翼
  我和母语
  轻轻拥抱着,别分开
  你迷恋的人,即刻将远去
  遥不可及!母语啊
  对你的记忆,从儿时起
  就这般模糊
  直到此刻,我也不曾明白
  你是我早已远去的母亲,还是
  梦影紧随的恋人
  打开你,小心翼翼
  像翻动尘埃下的
  一册情书
  泪滴打在上面
  却没有一丝声响
  这是我曾经的少年和青春么
  这些零星散页
  依然沉重得难以翻阅
  尽管在抚摸着你
  我却不能将你的温暖
  带回记忆的深处
  其实,在野草丛生的年代
  母亲模糊的底片
  已经被我遗失
  责任编辑 乌尼德
  作者简介
  白涛
  蒙古族,诗人。包头市作协主席、内蒙古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出版作品集《此山彼海》《从一只鹰开始》等9部。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龍嘎”奖等多种奖项。
其他文献
托扎敏的由来  托河,其实鄂伦春语发音为“托”。我出生于诺敏河下游莫旗境内的一个达斡尔族乡村,小时候对托河的最初印象,缘于有个最疼爱我的大姑居住在很远很远的托河。记得那时候大姑每次回娘家都不忘给包括我在内的侄子侄女们带回半口袋狍子肉干或者犴肉干什么的。那肉干越嚼越香,别提有多好吃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好吃的食物自然是小孩子们最大的诱惑,大姑自然成了父母之外最亲的人,就这样孩子们从小都亲切地用母语称
期刊
天气预报里的雨  一直未下  凉透的下午茶  一言不发  琢磨不透的  不是沙滩上消失的脚印  我将一只活着的贝  送回大海  我今生确定是大草原的孩子  沙滩上没有我的足迹  我想 我不应该喜欢这片海  像那杯凉透的下午茶  我对海只是有过热度  我更热爱那片有根的草原  家乡  家乡的蓝天  盛产白云朵  一朵 两朵 三朵  泊到岁月的天边  在深秋的草垛旁  在百年历史的小学里  我们遇到一
期刊
单位新分配来的大学生小张,年轻、英俊,可谓堂堂一表人才。他对工作热心肯干,这是有目共睹的。小张工作之余爱好读书和写毛笔字,可是每天下班后院子里吵吵嚷嚷,他又恰好住在正中,为了清静只好把门关了起来。时间一长,便有了进房间后随手关门的习惯。  张三观察了许久,终于发现新大陆一样,首先向人们公布了这条新闻:“大家注意到没有,小张的门总是关着,这是为啥?”人们一想,真是呀,小张时常把门关得严严的。于是便你
期刊
一块一块的白云或者黑云,像是长了脚,一会儿跑到村庄这头,一会儿跑到村庄那头。村庄的天空,除了云块,再什么也没有。  我不担心那些厚厚的云块落到树梢上,树会把它们托住。云块再大,树也不怕,它们能够托得住。村庄里的大部分树,都是为托住云而生的,它们天天追着云生长着,并渐渐长成一枝伞柄、一林伞柄。树长成了云的拐杖,把云块整天整天地托着,或者干脆在一场风中,把另一些快步跑动的云划碎。  我并不担心那些白云
期刊
江北S县与湖北山水相连,婚嫁工贸往来密切,疫情防控压力空前,大小巷道均設有卡口,社区志愿者24小时轮值,刘刚要进入的龙井路也不例外。  志愿者手臂上戴着红袖章,被乳白色防护服裹得像机器人,谁也别想蒙混过关。刘刚把高分贝嗓门收敛起来,一级响应嘛,除非脑子被门夹了,谁敢拿《政府令》当儿戏?他耐着性子配合检查,出示通行证,测量体温,说明接触史,告知事由等等,直到“机器人”示意放行,再继续骑车赶往龙井路银
期刊
“云岭村拖了全乡脱贫攻坚战的后腿,必须从乡里选派一名得力干将,协助乡亲们抓好脱贫工作。”这天,周乡长专门召开班子成员会,研究派驻云岭村的人选。  陈副乡长张嘴道:“我认为乡农科站的小赵最合适,他不仅熟悉农村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真心帮助群众,我觉得他完全能挑起这副沉甸甸的担子。”  “不行,不行!”副乡长的话音刚落,立刻有人反对说:“小赵的工作能力确实无可挑剔,可是他身上的缺点也
期刊
为方便写作,还在读高中的外甥高熙明帮我从鼓楼电脑城选购了一台二手的东芝牌笔记本电脑。外甥从小看日本动漫长大,现在也定居到日本东京。他说日本的东西质量好,别看旧,肯定管用!十多年过去了,这台笔记本帮我告别了纸与笔,生产了上百万文字,手臂接触的地方都已经磨出了塑胎的黑亮本色,有一个不怎么用的键曾在我擦拭的时候掉落了,失踪了,但用起来还是没问题。  朋友看不过眼,劝我,换换吧,又沉又旧的破电脑,新的也没
期刊
歪屁股  乌江河道峡谷连绵,通航河段平均每公里一个滩,水急浪高,江里的木船船板厚达五厘米以上,是内河木船中少有的,不然经不起恶浪的拍打。这种船被称为厚板船,用柏木、红椿、枫香建造,材质坚硬,一般长二十米,宽四至六米,载重量二十五吨左右,上水时最多装十九吨。  厚板船不仅船板厚,船头和船尾都翘得很高,船头才不至于往浪里钻,船尾的浪也打不进舱里。然而它的船尾比船头更翘,高达三米多,甚至四五米。最奇怪的
期刊
我的额布格(汉译:祖父)一生最爱烈酒,每当那混着高粱或玉米香气的液体悠然滑过舌尖,又如一条火龙一样经过喉咙,燃烧在胃里,徐徐地游离在鼻腔中,悄悄地潜入血脉时,额布格就会觉得很幸福。那飘着芳香的甘甜,已经成了额布格身体的一部分。  额布格知道那是五谷在吸收了春露和霜天的养分,经过多少个年轮的发酵,才终得开缸扑鼻的芳香。  额布格的故乡躺在富饶的松嫩平原上,嫩江水养育了黑土地,土地上的儿女们恋着嫩江,
期刊
我偷偷地跟着那个古怪的家伙,喊他家伙其实很不礼貌,我们同属于一个部族,我应该叫他表叔,但那是我在心里喊的,并没有人知道,我想知道他究竟在干啥。奇克图边走边四下撒望,在躲避人们的视线,或者在找着啥,难道那个家伙发现啥宝藏了。他走得很快,一会越过一个小山坡,一会又穿过一片幽静的林子。很奇怪,他走过的地方对我来说似乎都很新鲜,为什么和我以前见过的林子不一样?林子的颜色不是鲜绿而是墨绿色,林子的小路不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