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现代”的温情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rs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阵,听说两个故事。
  一个是作家止庵说的。多少年来,父亲一直想培养他成为一个作家,在他小时候,父亲就亲自编教材教他写作。但20世纪80年代时,他一直不想写作,不想做事。到20世纪90年代,止庵才开始写书介。起初很少有媒体发表这类读书随笔式的文章,之后慢慢成为风潮。他发表的文章也渐成规模,于是就有人提议将他的随笔结集成书。出版社的人告诉他,出书得有十几万字的篇幅,他还得再补些文字。之后他出了趟差。等他回来时,父亲告诉他,那稿纸他一行一行数过了,还差不少字呢。第二年(1995年),止庵的《樗下随笔》终于出版了,父亲却已去世。
  另一个故事是艺术家徐冰说的。当年他还在中央美院读书,老师杨先让去找他,说是《连环画报》让杨老师画一个封面,内容是毛泽东给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题“实事求是”这几个字。一共要三幅画,第一幅是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上面没字,第二幅是毛泽东在写“实事求是”,第三幅中大礼堂上就多了那几个字。杨老师为了提攜他,让他帮忙一起画,嘴上却说自己只喜欢画人物,对建筑没兴趣。后来有一天,徐冰正在上课,杨老师把他叫出去,说:“徐冰,这是你的稿费。”那是徐冰平生拿到的第一笔稿费。
  这样的父亲、这样的老师,让人感觉到一种不太“现代”的温情。
  (澄 怀摘自《南方周末》,全景视觉供图)
其他文献
于是之1  很小的时候看是之老师演戏,开始并不懂,一直到我六十岁了,慢慢就觉出他棒、他厉害。  学《茶馆》的时候看录像,后来从林兆华版(新版)的《茶馆》又恢复回来了,说还是得按老人儿那么演,还是得按焦先生的排法排。那次,宋丹丹说“是之老师真是伟大”。伟大在哪儿?她没说旁人(旁人当然也很棒),单就说第一幕,每个人上场都光彩照人。是之老人演王利发,每场戏并不都以他为主,但他是串,就跟扦子似的,穿着糖葫
期刊
每次去一位朋友家,她80余歲的老母亲总是定定地望着我,然后伸手和我相握,用浓重的乡音说:“你坐,你坐。”吃饭时,她就殷殷招呼我:“你吃,你吃。”  朋友告诉我,她母亲的眼睛只能看到模模糊糊的一片,耳朵也只能听到隐隐约约的声音。但是,我看她跟客人打招呼,好像耳聪目明得很,因为她非常喜欢女儿的朋友来。  我们在楼下起居室观看京剧录影带,朋友生怕我膝头冷,就拿了一块五彩缤纷的毛线大毯子给我盖上。朋友对我
期刊
我丈夫是个能工巧匠。“能工巧匠”听上去总是像个好人,这点真滑稽。鲍勃的一双手十分灵巧。我们俩刚结婚时,鲍勃亲手打造了一些家具。那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是在我们手头不宽裕的时候,这个爱好很有用。  后来,鲍勃变得更加雄心勃勃,决定要亲手打造一艘船。船的动力工程部分他做不了,于是他买了一个有瑕疵的船壳,装了一台新引擎。但他对船进行了改装。他喜欢制作鸠尾榫时的挑战。之后的许多个晚上,他经常在家里绘制图纸,
期刊
一只蝗虫并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但一场蝗灾会摧毁整片土地。  一只蜜蜂采不到多少蜜,但一箱蜜蜂采到的蜜能裝满很多罐子。  一只牛羚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成千上万只牛羚迁徙却是非洲最壮观的景象之一。  一次行动并不能让你接近你的目标,也不会特别引人注目。  孤立地来看,这似乎不值得付出努力。但是,如果把一个行动和几十个、几千个持续不断的行动相加,你就可能改变世界。  (小米粒摘自《羊城晚报》2019
期刊
在科技更加发达的今天,站在病毒面前的我们,更安全了吗?  答案可能恰恰相反。  2018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健康与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研究报告——《应对全球灾难性生物风险的技术》。报告的作者之一、该中心传染病学专家阿米什·阿达加说,人类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灾难性生物风险事件频发的时期。  这个判断不断被印证。2019年9月,由世界银行和世卫组织共同召集建立的全球防范工作监测委员
期刊
我寻找你,我弯曲的睡眠  我的呼吸鼓荡夜的海岸  我的星辰藏于晨雾  我想你总是能找到我  我悄声呼唤你  我透过时日向你低語  唤你所有的名字,我的阴影之耳  我想你总是能听见我  我等候我们相约的那一天  再一次属于我的时间,回家的时间  我会在你等我的地方  我时时刻刻想着你的等待  (素 月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天狼星的阴影》一书)〔苏格兰〕兰·莱德沃德 水彩
期刊
病痛缠身的晚年如此纠结  透过《告别的仪式》这扇窗,我惊讶地发现:萨特的晚年竟如此纠结——他努力扮演自己的角色,可面对角色中内置的冲突,又感到无所适从。在媒体面前,萨特会装潇洒,表示对自己的一生很满意,感到“幸福”;可在私下场合,他又常呈现出孩子式的脆弱。  击垮萨特的,是不被他重视的肉体——比如视力丧失(近乎全盲)。  1974年,69岁的萨特已经几乎无法阅读和写作,这让他陷入焦虑中,以至于“平
期刊
1591年4月21日。雨。  这天,千利休以切腹的方式,完成了自我救赎。  日本史上最伟大的茶人,手执一柄短刀,决绝地刺向身体。  像历史上那些最具悲剧色彩的布道者一样,他用生命换取了对信仰的追求。  电影《寻访千利休》里的这个镜头,将极致的悲壮之美推向高潮。  恰如冈仓天心所言:“唯有以美而生之人,能以美而死,如此他们此生其他的时刻,尽是高雅动人。”一  茶本产自中国,初时作为药用,后来才成饮品
期刊
意图吓跑瘟疫的“鸟嘴”  公元1275年,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旅行至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盛情款待。在宫廷宴席上,他看到侍奉饮食的侍从一律用蚕丝和黄金丝织成的“绢布”遮住口鼻,经询问得知,这是为了防止侍从呼出的浊气污染食物。这段有趣的经历,被他记录于《马可·波罗游记》中:“在元朝的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大汗饮食之物。”尽管“绢布”所用的蚕丝和黄金丝现在看来足够奢侈,但实
期刊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921年12月26日,凯恩斯收到一名俄罗斯舞女的来信。信很短,只有一句话:  “亲爱的凯恩斯先生,如蒙赏光,请于明天下午五点半到寒舍喝下午茶,如何?”  这名舞女叫莉迪娅。在这之前,凯恩斯只看过她的几场演出,二人一起吃过一次午饭。但心高气傲的凯恩斯突然陷入了从未有过的苦恼,他发现自己爱上了莉迪娅。他跟一位朋友说,莉迪娅“在每个方面都是完美的”。刚刚和莉迪娅喝完下午茶,凯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