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首先在观念上要更新,必须由知识传播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要更深入地理解教学的本质,并掌握一些教学策略和技巧。如怎样提问、怎样设置问题情境、怎样收集信息及解决问题。要创造性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由“创新的教”转变为“创新的学”。
二、营造适合实验探究实施的客观环境
客观环境包括仪器设备、教学工具、实验经费、供学生查阅资料的图书馆及多媒体设备等。在探究教学中,无论是观察、测量、调查和实验,还是交流、提出假设,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持,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便难以进行下去。
三、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的权威式教育和管理模式,在课堂上要注意营造民主氛围,采用鼓励式教学方法,给学生的思想、行为以较大的自由度。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创造轻松愉快、和谐自然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自由。
四、评价标准和模式应多样化
由于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结合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完成实验的效果。这种评价模式减少了学生心中的压力,鼓励学生向多元化发展,突出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更加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化学课在教学中往往是以实验探索开始的,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要求实验过程必须真实、科学、客观、现象明显。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两点:
1.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会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单纯地限于模仿、重复教师演示过的实验,缺乏一定的难度,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挫伤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阻碍学生亲自探求未知奥秘的行为,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认真操作,不认真观察现象,不能发现问题,学习不到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能局限于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实验的研究内容,进而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首先在观念上要更新,必须由知识传播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要更深入地理解教学的本质,并掌握一些教学策略和技巧。如怎样提问、怎样设置问题情境、怎样收集信息及解决问题。要创造性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由“创新的教”转变为“创新的学”。
二、营造适合实验探究实施的客观环境
客观环境包括仪器设备、教学工具、实验经费、供学生查阅资料的图书馆及多媒体设备等。在探究教学中,无论是观察、测量、调查和实验,还是交流、提出假设,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持,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便难以进行下去。
三、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的权威式教育和管理模式,在课堂上要注意营造民主氛围,采用鼓励式教学方法,给学生的思想、行为以较大的自由度。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创造轻松愉快、和谐自然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自由。
四、评价标准和模式应多样化
由于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结合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完成实验的效果。这种评价模式减少了学生心中的压力,鼓励学生向多元化发展,突出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更加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化学课在教学中往往是以实验探索开始的,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要求实验过程必须真实、科学、客观、现象明显。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两点:
1.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会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单纯地限于模仿、重复教师演示过的实验,缺乏一定的难度,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挫伤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阻碍学生亲自探求未知奥秘的行为,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认真操作,不认真观察现象,不能发现问题,学习不到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能局限于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实验的研究内容,进而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