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步行空间是连接城市各功能区的纽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既承载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是展现城市形象的载体。通过步行空间的景观设计,给予步行空间更多的人性关怀,为市民营造舒适、安全、具有宜人尺度和文化情趣的步行环境,使城市空间充满亲切感和易识别性,更好地为城市生活服务。
关键词:城市步行空间 景观设计 人性关怀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 城市步行空间概述
自古以来,步行就是一种最基本的出行方式。通常意义上,步行空间是街道空间的构成元素之一,进入该空间区域的“使用者”(行人),主要以步行方式完成对空间及其设施的使用。步行空间犹如人体毛细血管一般,分布于各种尺度的城市空间中,最普遍的莫过于伴随车道的人行道、步行街区、城市广场和开放绿地中的人行路径、空中步道、地下人行通道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能供人行走的场地一概称为步行空间,容纳步行交通只是其第一属性,而承载城市公共生活、促进城市活力,是需要积极维护和营造的第二属性,并且在相当多的区域和场合,第二属性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城市设计工作者意识到城市步行空间的重要性,因为步行空间是城市最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公共空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此自由穿行、参与公共场景或相互交流,因而步行空间,也是最需要人性关怀的城市空间之一。
然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机动交通迅猛发展,给步行空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噪声和尾气污染,对人们的体力和精神状态以及生态环境,均产生不良影响,使城市不宜步行。机动车道路与停车场地急剧膨胀,导致步行空间萎缩,一些城市将车行道全部让给机动车,将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合并,甚至将原有的人行道作为自行车道使用,极大地降低了步行空间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步行活动。机动交通不断侵蚀着城市的景观资源,城市传统风貌遭到很大破坏。原本体现当地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精神的舒适宜人的街道,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魅力,成为一种简单的交通功能性场所,其所承载的众多城市生活功能,包括交往、定向、识别、获取资讯等等,正在慢慢丧失……
事实证明,缺乏人性化建设的步行空间,会使街道了无生气、冷漠萧条,从而导致城市丧失活力。在此背景下,对城市步行空间的景观设计,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营造充满活力、安全、便捷、舒适的步行环境,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符合城市环境“宜居”的基本要求。尊重人、尊重人生活的自然规律,是“宜居城市”的基本要求。“人”在城市中地位的提高,市民行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互动,需要城市空间环境对步行活动的支持。步行空间的研究和建设,是城市健康、良性发展的迫切要求。实践证明,在城市中推广步行、丰富步行活动,对于营造人性化的宜居城市,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提高城市可识别性和亲和力。在城市生活中,因为步行空间的存在,人们通过步行的方式,可以更加自由、自主地与外界进行接触和交流。通过街道步行空间的景观设计,为市民建设舒适、安全、具有宜人尺度和文化情趣的步行环境,使城市空间充满亲切感和易识别性,形成城市的景观特色。
第三,保护旧城历史文脉。步行空间的建设可以与旧城保护相结合,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城区,往往街道较窄、空间结构紧凑,以这些不宽的街道为基础建设步行街,可在对其不做太大改动的情况下,保护历史文脉与传统特色,彰显城市特色与品质。如北京前门大街、北京琉璃厂大街、苏州观前街等,均属旧城保护内容,并成为具有历史价值的著名步行街区。
二 城市步行空间的景观设计思路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出行方式,尽管步行不如机动车速度快、运距长,但是无污染、灵活性强,在交通日益拥堵的今天,一定距离内,步行有时甚至更为方便快捷。同时,步行还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加强人际交往,增加城市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城市步行空间景观设计,是对城市步行空间的功能、形态、设施等各方面,所进行的综合性设计,旨在创造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高质量、人性化、优美和富有特色的步行环境。对城市步行空间景观设计进行研究,体现了以人为本、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设计发展总趋势。通过体现历史与文化、突出风格与特色、把握形态与色彩、协调比例与尺度四个方面的分析,使步行空间景观设计走出仅满足单调的功能要求、不注重人文特征的误区,为城市形象的可识别性和人性化步行环境的建设,确立了设计思路。
首先,体现历史与文化。每个城市都有其历史与文化特色,充分地发挥这一特色,在千城一面的今天,显得尤为可贵。正如“北京宪章”所说:“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之中,融汇在人们的生活里,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发生着无形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之魂”。在城市步行环境中,对地区文化、原有环境氛围、以及空间历史文脉的尊重,能够充分提高人们对步行环境的认知与空间归属感,产生在文化层面上的心理共鸣。如欧洲国家意大利,有许多历史文化悠久、地域特征突出、场所感明确、充满生活情趣的城市街道。人情味十足的“街道生活”赋予城市活力和趣味性,提供良好的识别性、认同感和归属感。我国南京的夫子庙步行街,利用古典的建筑形式与空间组合方式,以中国传统市井风貌为特色,再加以秦淮河等极具历史文化内涵的自然、人文景观元素,是兼具自身特色与城市活力的步行化建设的成功范例。
其次,突出风格与特色。在体现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上,步行环境自身要力争创造特色,使其不仅成为城市空间联系的纽带,还应当以其独特的空间形象,成为所在区域的视觉欣赏及交往活动场所。美国的路易斯·芒福德提出:“将来城市的任务是充分发展各个地区、各种文化、每个人的多样性和他们各自的特性。这些是互为补充的,要不然,势必像现在这样机械地把大地的风光和人的个性都消磨掉。”城市步行环境的特色,就意味着生命力,可以使当地历史文化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如美国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是现代城市设计的杰作,它不仅在改建后成功地解决了市中心的交通问题尤其是步行交通问题,而且以复合式的空间利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基地的效用,创造了良好的步行空间效果,其下沉式多功能广场,更以独特的设计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再次,把握形态与色彩。步行空间各个组成部分,按照不同功能需要,其形态具有多样性。形式美的法则包含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等,其中每点的双方既有对立的因素,又互相联系、相辅相成,要求在对立统一中体现形式美。当然,只有视觉形态与功能内容和谐统一,步行空间环境才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色彩,是丰富步行环境视觉效果,渲染环境氛围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商业步行街中的橱窗、店面、广告牌等五光十色,烘托出活泼、热烈的商业气氛。在进行步行环境色彩设计时,首先要把握色彩与城市整体环境的统一。江浙一带的城市,以青瓦白墙的建筑,加上石桥和河流水色,形成江南灵秀的水乡特色。青岛、威海等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形成海滨城市的优美色调。步行空间的色彩设计,必须要在最大的程度上保证每个城市环境的个性特征,多方面研究色彩如何通过自身的表现力,更好地表现城市环境的内容。其次,色彩要和功能、形态、行人心理需求协调一致、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最后,协调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各种视觉元素之间的综合关系,步行空间环境既要做到与其外部环境的比例和谐统一,又要做到内部比例协调一致。步行环境由各种元素组成,除了要考虑其长宽、面积的比例之外,还要注意形体、肌理、色彩上的比例关系,不能忽略这些细节,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最终影响整体效果。
城市步行空间以人的活动为主体,因此步行环境应当以人体作为基本的尺度参照物。与人接近的空间及空间设施尺度,都会引发人们的安全感、亲切感,反之则会产生心理上的排斥与失落感。步行环境总体尺度有大有小,小尺度的空间具有私密性和维护感很强的特点,大尺度的空间则具有舒展和开阔感。但尺度过大会显得空旷,这时应当进行适当的协调分隔,做到尺度分级、尺度有序。
三 城市步行空间的景观设计方法
在城市步行空间组织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时时思考什么是市民大众的需求,并通过设计实践尽力予以解决。通过对行人行为和心理需求的研究,从步行者的行为特性和心理特性出发,营造安全、舒适、适宜开展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活动的步行环境尤其重要。为达到这一要求,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1 尽量创造条件使人们可以自由参与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参与,使自身的行为与环境有机结合,从而显示自身价值。步行环境整体氛围,也由于人的活动而显得亲切、融洽,如某些街头小游园、路边绿化带,往往因为人们的交往活动而充满情趣,为城市步行环境带来活力。这种身如其境的体验,是最生动的人性表现。
2 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及平衡性,让人们在步行过程中感受到自然之美。人的本性是倾向于自然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物越来越密集,见到的蓝天绿树越来越少,人们生理上感到不适应,心理上受到压抑,需要自然景观回到身边的步行环境中来。在城市步行空间景观设计中,树木、花卉、草坪和水景等自然元素的引入,能够给长期居住于城市中的人们以清新感,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符合人们向往自然、追求健康的愿望。自然元素在一年四季中变化的形象,为城市环境赋予不同的形态和性格;树木、草坪和花卉经过配置而形成的综合形态,可以起到柔化、围合、遮挡、划分、导向等作用,比人工构筑物更富有人性意味,使步行环境生机盎然。
3 强化设施细致周到,包括地面设施、服务设施、防护设施、环境照明、无障碍设施等等。良好的设施布局与设计,是许多富有吸引力的活动的前提,对于城市步行环境的质量至关重要。例如步道地面铺装构成的活跃与平静、拘谨与自然、冷色调与暖色调等形式,可以强调整体感、节奏感,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步行活动的情况,如步行路线、步行速度、微妙的心理变化、停留几率、活动内容等等。又如休息座椅的设计,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曾说:“在评价特定区域中公共环境的质量时,必须把能否为人的小坐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来考虑。”根据整体环境和行人数量灵活设置座椅,座椅附近配置相应的景观内容和垃圾桶、饮水器等服务设施。选择座椅材料时,应考虑使用环境的特点,在寒冷地区配置木质椅面,季节温差较大的地区,避免使用金属座椅,以免椅面夏天很烫冬天冰凉,使用极其不便。
4 通过在步行空间中放置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小品的方式,为行人提供艺术的享受,让人们在步行过程中感受到艺术之美。在景观设计中,同样要考虑审美和艺术的原则,让景观设计艺术化,为城市居民提供艺术的步行空间,将市民引向室外活动,引向社会生活。
对于步行环境设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简·雅各布斯有生动的阐述:步行空间是城市的重要器官,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生产活动,如果步行环境看上去很有意思,那么这个城市也会显得很有意思;如果步行环境单调乏味,那么这个城市也会非常单调乏味。城市步行空间的景观设计,要从最细微处着手,体现对行人的关怀,力求创造更加符合人们行为和心理需求、让人们充分参与的人性化的步行环境。
参考文献:
[1] [丹麦]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
[2] [加]简·雅各布斯,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3] [法]卡特琳·格鲁,姚孟吟译:《艺术介入空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美]迈克尔·索斯沃斯、伊万·本-约瑟夫,李凌虹译:《街道与城镇的形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王欣,女,1981—,山东青岛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工作单位: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
关键词:城市步行空间 景观设计 人性关怀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 城市步行空间概述
自古以来,步行就是一种最基本的出行方式。通常意义上,步行空间是街道空间的构成元素之一,进入该空间区域的“使用者”(行人),主要以步行方式完成对空间及其设施的使用。步行空间犹如人体毛细血管一般,分布于各种尺度的城市空间中,最普遍的莫过于伴随车道的人行道、步行街区、城市广场和开放绿地中的人行路径、空中步道、地下人行通道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能供人行走的场地一概称为步行空间,容纳步行交通只是其第一属性,而承载城市公共生活、促进城市活力,是需要积极维护和营造的第二属性,并且在相当多的区域和场合,第二属性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城市设计工作者意识到城市步行空间的重要性,因为步行空间是城市最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公共空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此自由穿行、参与公共场景或相互交流,因而步行空间,也是最需要人性关怀的城市空间之一。
然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机动交通迅猛发展,给步行空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噪声和尾气污染,对人们的体力和精神状态以及生态环境,均产生不良影响,使城市不宜步行。机动车道路与停车场地急剧膨胀,导致步行空间萎缩,一些城市将车行道全部让给机动车,将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合并,甚至将原有的人行道作为自行车道使用,极大地降低了步行空间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步行活动。机动交通不断侵蚀着城市的景观资源,城市传统风貌遭到很大破坏。原本体现当地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精神的舒适宜人的街道,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魅力,成为一种简单的交通功能性场所,其所承载的众多城市生活功能,包括交往、定向、识别、获取资讯等等,正在慢慢丧失……
事实证明,缺乏人性化建设的步行空间,会使街道了无生气、冷漠萧条,从而导致城市丧失活力。在此背景下,对城市步行空间的景观设计,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营造充满活力、安全、便捷、舒适的步行环境,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符合城市环境“宜居”的基本要求。尊重人、尊重人生活的自然规律,是“宜居城市”的基本要求。“人”在城市中地位的提高,市民行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互动,需要城市空间环境对步行活动的支持。步行空间的研究和建设,是城市健康、良性发展的迫切要求。实践证明,在城市中推广步行、丰富步行活动,对于营造人性化的宜居城市,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其次,提高城市可识别性和亲和力。在城市生活中,因为步行空间的存在,人们通过步行的方式,可以更加自由、自主地与外界进行接触和交流。通过街道步行空间的景观设计,为市民建设舒适、安全、具有宜人尺度和文化情趣的步行环境,使城市空间充满亲切感和易识别性,形成城市的景观特色。
第三,保护旧城历史文脉。步行空间的建设可以与旧城保护相结合,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城区,往往街道较窄、空间结构紧凑,以这些不宽的街道为基础建设步行街,可在对其不做太大改动的情况下,保护历史文脉与传统特色,彰显城市特色与品质。如北京前门大街、北京琉璃厂大街、苏州观前街等,均属旧城保护内容,并成为具有历史价值的著名步行街区。
二 城市步行空间的景观设计思路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出行方式,尽管步行不如机动车速度快、运距长,但是无污染、灵活性强,在交通日益拥堵的今天,一定距离内,步行有时甚至更为方便快捷。同时,步行还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加强人际交往,增加城市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城市步行空间景观设计,是对城市步行空间的功能、形态、设施等各方面,所进行的综合性设计,旨在创造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高质量、人性化、优美和富有特色的步行环境。对城市步行空间景观设计进行研究,体现了以人为本、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设计发展总趋势。通过体现历史与文化、突出风格与特色、把握形态与色彩、协调比例与尺度四个方面的分析,使步行空间景观设计走出仅满足单调的功能要求、不注重人文特征的误区,为城市形象的可识别性和人性化步行环境的建设,确立了设计思路。
首先,体现历史与文化。每个城市都有其历史与文化特色,充分地发挥这一特色,在千城一面的今天,显得尤为可贵。正如“北京宪章”所说:“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之中,融汇在人们的生活里,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发生着无形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之魂”。在城市步行环境中,对地区文化、原有环境氛围、以及空间历史文脉的尊重,能够充分提高人们对步行环境的认知与空间归属感,产生在文化层面上的心理共鸣。如欧洲国家意大利,有许多历史文化悠久、地域特征突出、场所感明确、充满生活情趣的城市街道。人情味十足的“街道生活”赋予城市活力和趣味性,提供良好的识别性、认同感和归属感。我国南京的夫子庙步行街,利用古典的建筑形式与空间组合方式,以中国传统市井风貌为特色,再加以秦淮河等极具历史文化内涵的自然、人文景观元素,是兼具自身特色与城市活力的步行化建设的成功范例。
其次,突出风格与特色。在体现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上,步行环境自身要力争创造特色,使其不仅成为城市空间联系的纽带,还应当以其独特的空间形象,成为所在区域的视觉欣赏及交往活动场所。美国的路易斯·芒福德提出:“将来城市的任务是充分发展各个地区、各种文化、每个人的多样性和他们各自的特性。这些是互为补充的,要不然,势必像现在这样机械地把大地的风光和人的个性都消磨掉。”城市步行环境的特色,就意味着生命力,可以使当地历史文化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如美国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是现代城市设计的杰作,它不仅在改建后成功地解决了市中心的交通问题尤其是步行交通问题,而且以复合式的空间利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基地的效用,创造了良好的步行空间效果,其下沉式多功能广场,更以独特的设计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再次,把握形态与色彩。步行空间各个组成部分,按照不同功能需要,其形态具有多样性。形式美的法则包含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等,其中每点的双方既有对立的因素,又互相联系、相辅相成,要求在对立统一中体现形式美。当然,只有视觉形态与功能内容和谐统一,步行空间环境才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色彩,是丰富步行环境视觉效果,渲染环境氛围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商业步行街中的橱窗、店面、广告牌等五光十色,烘托出活泼、热烈的商业气氛。在进行步行环境色彩设计时,首先要把握色彩与城市整体环境的统一。江浙一带的城市,以青瓦白墙的建筑,加上石桥和河流水色,形成江南灵秀的水乡特色。青岛、威海等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形成海滨城市的优美色调。步行空间的色彩设计,必须要在最大的程度上保证每个城市环境的个性特征,多方面研究色彩如何通过自身的表现力,更好地表现城市环境的内容。其次,色彩要和功能、形态、行人心理需求协调一致、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最后,协调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各种视觉元素之间的综合关系,步行空间环境既要做到与其外部环境的比例和谐统一,又要做到内部比例协调一致。步行环境由各种元素组成,除了要考虑其长宽、面积的比例之外,还要注意形体、肌理、色彩上的比例关系,不能忽略这些细节,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最终影响整体效果。
城市步行空间以人的活动为主体,因此步行环境应当以人体作为基本的尺度参照物。与人接近的空间及空间设施尺度,都会引发人们的安全感、亲切感,反之则会产生心理上的排斥与失落感。步行环境总体尺度有大有小,小尺度的空间具有私密性和维护感很强的特点,大尺度的空间则具有舒展和开阔感。但尺度过大会显得空旷,这时应当进行适当的协调分隔,做到尺度分级、尺度有序。
三 城市步行空间的景观设计方法
在城市步行空间组织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时时思考什么是市民大众的需求,并通过设计实践尽力予以解决。通过对行人行为和心理需求的研究,从步行者的行为特性和心理特性出发,营造安全、舒适、适宜开展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活动的步行环境尤其重要。为达到这一要求,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1 尽量创造条件使人们可以自由参与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参与,使自身的行为与环境有机结合,从而显示自身价值。步行环境整体氛围,也由于人的活动而显得亲切、融洽,如某些街头小游园、路边绿化带,往往因为人们的交往活动而充满情趣,为城市步行环境带来活力。这种身如其境的体验,是最生动的人性表现。
2 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及平衡性,让人们在步行过程中感受到自然之美。人的本性是倾向于自然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物越来越密集,见到的蓝天绿树越来越少,人们生理上感到不适应,心理上受到压抑,需要自然景观回到身边的步行环境中来。在城市步行空间景观设计中,树木、花卉、草坪和水景等自然元素的引入,能够给长期居住于城市中的人们以清新感,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符合人们向往自然、追求健康的愿望。自然元素在一年四季中变化的形象,为城市环境赋予不同的形态和性格;树木、草坪和花卉经过配置而形成的综合形态,可以起到柔化、围合、遮挡、划分、导向等作用,比人工构筑物更富有人性意味,使步行环境生机盎然。
3 强化设施细致周到,包括地面设施、服务设施、防护设施、环境照明、无障碍设施等等。良好的设施布局与设计,是许多富有吸引力的活动的前提,对于城市步行环境的质量至关重要。例如步道地面铺装构成的活跃与平静、拘谨与自然、冷色调与暖色调等形式,可以强调整体感、节奏感,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步行活动的情况,如步行路线、步行速度、微妙的心理变化、停留几率、活动内容等等。又如休息座椅的设计,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曾说:“在评价特定区域中公共环境的质量时,必须把能否为人的小坐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来考虑。”根据整体环境和行人数量灵活设置座椅,座椅附近配置相应的景观内容和垃圾桶、饮水器等服务设施。选择座椅材料时,应考虑使用环境的特点,在寒冷地区配置木质椅面,季节温差较大的地区,避免使用金属座椅,以免椅面夏天很烫冬天冰凉,使用极其不便。
4 通过在步行空间中放置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小品的方式,为行人提供艺术的享受,让人们在步行过程中感受到艺术之美。在景观设计中,同样要考虑审美和艺术的原则,让景观设计艺术化,为城市居民提供艺术的步行空间,将市民引向室外活动,引向社会生活。
对于步行环境设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简·雅各布斯有生动的阐述:步行空间是城市的重要器官,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生产活动,如果步行环境看上去很有意思,那么这个城市也会显得很有意思;如果步行环境单调乏味,那么这个城市也会非常单调乏味。城市步行空间的景观设计,要从最细微处着手,体现对行人的关怀,力求创造更加符合人们行为和心理需求、让人们充分参与的人性化的步行环境。
参考文献:
[1] [丹麦]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版。
[2] [加]简·雅各布斯,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3] [法]卡特琳·格鲁,姚孟吟译:《艺术介入空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美]迈克尔·索斯沃斯、伊万·本-约瑟夫,李凌虹译:《街道与城镇的形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王欣,女,1981—,山东青岛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工作单位: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