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 层引 有序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历来都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目前,一提到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老师大多摇头叹息;一听到要上作文课学生们都叫苦连天,这是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我认为:作文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随意性、无序性是重要的原因。而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训练内容不切合实际,其不可操作性以及写作技巧的指导没有得到重视,写作指导忽略了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步建构过程,也与这种现状的形成有极大关系。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本人不揣浅陋,略谈一下自己对提高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些浅见。
  一、提高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效果要点一——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作文写作是一项需要持续转动脑筋的“智力方面的工作”,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就不会高。那么如何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呢?
  (一)游戏、竞赛激趣法
  现代学生好胜心强、爱玩、好动,对竞赛、游戏特别感兴趣。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在作文课堂中的参与兴趣。如:在进行记叙文的场面描写写作训练时,采用方法引路,结合游戏,由片段到全文写作的模式,先教给学生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的方法后,让学生玩了一个“大眼瞪小眼”的游戏。讲清游戏规则后,游戏前,先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玩游戏的两位同学的表情、动作(点),并要观察全班同学的反应[包括表情、语言、动作等](面)。游戏结束,我让学生立刻把刚才的场面写下来,每组推荐一名写得最精彩的读出来,再让全班评选谁写得最精彩。然后再让学生完成“这一堂课真 ”的半命题作文。这堂作文课学生不但觉得有趣,消除了“怕上作文课”的畏难心理,都积极参与其中,而且由于有了带有目的的观察,写作起来也得心应手,较好地完成了这堂作文课的写作。
  当然,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游戏可以是内容形式多种多样的,但原则是:游戏不能与授课内容脱节,设计每一个游戏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不但要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更要为该节的授课内容服务。如上文提到的在“记叙文的场面描写训练”中玩的“大眼瞪小眼”的游戏就是为下文的写作和该节训练课的目的服务的。又如我们想要让学生掌握:写记叙文要有明确的中心、中心统帅四要素,就可设计这样的游戏:请四位同学到讲台前,每人发一张小纸条,他们四个分别代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允许商量,把自己代表的内容写在小纸条上,然后按顺序各自宣读。由于没有商量,学生肯定会写出“时间:2011年;地点:飞机上;人物:李白;事件:打篮球”之类可笑的内容,学生们听了定会哄堂大笑,课堂气氛就非常活跃,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就能悟出“写记叙文要有明确的中心、四要素应统一在中心里”,就在这样有趣的游戏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达到我们这节训练课的主要授课目的。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命好题后,可以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纸,开始写作后,当老师喊“停”时,以竖排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前一位同学,老师喊“开始”后,每个同学就把别人的文章续写下去,此过程不断循环,直至到规定的时间,把每排所有的习作收起、展出,让学生评出优胜的组加以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都觉得“好玩”,都希望自己所在的组能赢,他们就乐在“其中”,这无疑就提高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借“境”创“境”激趣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多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借助形、声、视、听等手段,生动直观地再现场景,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动情、明理,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变“厌学”为“乐学”。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能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定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写作的强烈兴趣。
  1.借“境”激趣法
  借“境”可借多媒体之境或借用生活中的情境(如班级、学校、当地社会上新近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热点话题等等),又或二者兼而用之。只要运用得当,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次,当我正想对学生进行“记叙文训练之动作描写”的专题写作训练时,刚好年级正在举行班际篮球赛,就决定让学生写一篇“记一场精彩的篮球赛”的作文,但又考虑到学生写作存在的实际问题,于是我就先给学生上了一节辅导课。在课堂上,先让学生了解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和方法,然后播放了一段姚明在NBA赛中的抢球、运球、投篮的视频,在第二次播放时有意放慢速度,让学生讨论用什么动词叙写。接着完成片段的写作,课后观看了一场本班参加的比赛,最后完成全文的写作。由于借用的视频是学生都熟知的球星,学生都很感兴趣,而且又通过有目的地观看本班的比赛再进行写作,因此这一篇作文学生都完成得较好,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地描写,较之以往类似的作文生动了不少。
  2.创设情境激趣法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在其中。如故意迟到让学生写心理感受;找班中最具外貌特征的三位同学当模特让学生写外貌;请某生表演情境让学生写对话等等。我曾听过这样一节作文课:上课的内容是“怎样写好一个人”。上课铃一响,只见上课老师外穿长风衣、戴墨镜和草帽、脚穿黑亮的皮鞋,慢慢正步走进教室。看到老师这古怪的装扮,学生一下子乐了,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走上讲台后,该老师迅速把所有“道具”藏起,让学生回答自己今天的装扮是怎样的。对一些细微之处:如穿什么颜色的什么鞋,墨镜是方框的还是圆框的等,学生就回答不上,然后该老师引导学生懂得要把人写活,除了抓住外貌特征进行描写,平时还要细致观察,留意周围事物。说着说着,这老师突然把双眼一瞪,指着某学生大怒说:“某某同学,你给我站起来!”全班都愣住了,被批评的学生战战兢兢地站起来,一脸茫然。这时,这位老师走过去,拍拍这学生的肩膀,满脸笑容地对他说:“没事,你做得很好。”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写人还应当注意描写人物的言行、神态等。全班学生才恍然大悟,老师刚才是故意为之的。这节课就在这位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轻松愉快地了悟训练的重点。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激趣方式,都需要老师根据授课内容精心设计,让学生在作文课堂教学中“乐之”、“爱之”,最终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二、提高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效果要点二——层引
  目前很多作文训练课从小学开始都是老师先出个作文题目,或给一个材料,然后简述一下写作要求,就让学生开始写作。写什么呢?怎么写呢?学生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就硬着头皮胡编乱造吧。长此以往,学生岂能不畏之如虎,岂能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再加上现代社会对中学生诱惑太多,阅读量太少,生活圈子太窄而致学养不足,阅历不广,语言贫乏,因此普遍都露出写作语言不通,内容空洞,缺乏生动描写等弊病。要改变这种现象,语文老师向学生提供层层深入的方法技巧指引(简称层引)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引导他们把文章内容写生动具体?以“跳高”为例,可这样引导:
  1.出示文段一让学生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跳高
  跳高架前只剩下李然同学一人了。这时横杆已升到1.47米,比去年的校纪录高出一厘米。比赛的哨声响了,只见李然同学向前飞奔而去,在离横竿不到半米的地方,他纵身一跃,一下子飞过横竿,打破了校运会纪录。
  2.引导学生:描写怎样做到生动具体呢?
  3.教给方法一:分解事物法。把某一事物分成若干小部分,而后按部分一一具体来写。就跳高来说,可从动作上分为四个阶段:助跑、起跳、翻越、落地。
  4.出示文段二帮助学生加深体会。
  哨声响了,李然同学原地蹦跳了几下,习惯性地压压左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气,这才迈出轻快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冲去(助跑)。当快接近横杆时,一个急转身,双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起跳)。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他的头部、腰部就已越过横竿,再一挺胸、收腹、翘腰,好一个“背跃式”(翻越)。随着同学们的叫好声和鼓掌声,他的整个身体横卧在柔软的垫子上,紧接着一个鲤鱼打挺,稳稳地站在地上(落地)。
  5.教给方法二:回忆联想法。即采取补叙和插叙的方法,回忆与当时相关的情景。
  6.出示文段三帮助学生加深体会。
  横竿已升到1.47米了,……(联想跳前的神情)他想到了……(写其获胜的信心)李然同学原地……(联想他起跳前的情景)这才迈出……稳稳地站在地上。动作是那样的轻盈,姿态是那样的优美。“成功了!”在同学们的一片喝彩声中,他向同学们跑去。(联想跳后的情景)
  7.教给方法三:增添细节法。即把细微末节的表现进一步描写出来。
  8.出示文段四帮助学生加深体会。
  横竿已升到1.47米了,……向手心吐了一口唾沫,两手揉搓,握紧拳头,这才迈出……他向同学们跑去。同学们跑进场地,拥抱着他,还有几个同学用拳头打了他几下,然后将他抬得高高的。(文段四比文段三添加了多处的细节描写)
  通过用例子向学生提供层层深入的方法技巧指引,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活动的描写中,如跑步、跳远、表演等,并结合片段描写的训练,再扩展到全文的写作。相信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即使不能篇篇文质兼美,也不至于不堪入目。这种作文层引教学法,不仅可用在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中,也可用在其他文体的教学中。因此,层层深入,例子引路,教给方法技巧不失为提高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三、提高初中作文课堂教学效果要点三——有序
  我认为,目前的初中语文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是不能用“科学、有序”来界定的。看似每个单元都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的安排,但是编排的顺序,一般都只是考虑到课文教学角度,写作训练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较好地遵循作文教学的客观需求。教师在操作的时候,随意性也较大,甚至有时候个别教师会为了赶教学进度而跳过这一环节,或者东打一枪西打一枪地进行作文教学。反思造成作文教学陷入尴尬境地的原因,我认为目前作文教学无序性现状是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没有合理、科学序列的作文教学教材,没有实用、深入作文序列安排的研究探索,没有层层递进、符合学生思维训练的教学引导,作文教学如无头苍蝇盲目乱撞,实效甚微。只有摸清学生写作的心理发展规律,找到符合写作规律的科学序列,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教学,作文教学现状才有可能获得改观。
  作文教学教材的不可用已是公认的事实,我们语文教师唯有自己编排一个完备的作文训练序列。我们要根据作文训练内容和形式去排项分级,并按“项”拟练,一课一得,务求把作文训练落到实处。序列设计要分散难点,减少重复,注意前后衔接,形成系统;在训练步骤上,应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一定梯度。即文体训练“由易到难”,写法训练“从简到繁”,内容广度“从局部到整体”,内容深度“从浅显到深奥”,形式广度“从单一到综合”,形式深度“从简单到复杂”。
  如从年级训练重点考虑:七年级重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少强调写作技巧,多引导观察积累。少给一些主题思想、思路结构的限制,让学生畅畅快快地说话。在内容上,允许学生关注“小我”,从自己身上、身边寻找作文素材,写出真情实感即可。写法训练可从片断入手,先做局部训练,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意识,在把话说清楚的基础上,争取逐渐把话说生动,但不做过分的强调。八年级逐渐规范写作,文体训练应日趋完善,使学生既能完整地叙述事情,也能简明地阐述道理,准确地介绍事物特征。这一年重点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九年级学生思想逐渐成熟,对事物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自我写作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多做一些深度训练。比如写作内容可从关注“小我”,拓展到关注“生活”;从复述事件,到阐述观点。从作文课堂教学内容指导考虑:由记叙文的系列训练(包括: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神态、场面、细节、开头、结尾、审题、立意)再到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初步写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一点一点在课堂上细化指导训练。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教学工作。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只要我们在科学有序地安排好授课内容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和写作的兴趣,并层层深入地教之以方法,常抓不懈,训练得当,定能有效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定能有较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广州增城市
  新塘镇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今天拜读了丁海军老师的《被限制的解读》一文(见《语文教学通讯B》2012年第2期第46页,引文下同)。在体会文中的观点时,似乎觉得丁老师的解读也“被限制”了。  丁老师认为,《丑小鸭》一文的“文学真实性”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不能用现实主义的标准加以衡量”。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这篇童话,丁老师所阐述的这一观点应该是能说通的。但是,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与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之间往往是内在统一的。
古人云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如果说理是议论文的灵魂,那么语言则是其血肉。灵肉不可分也。议论文拿不到高分, 主要原因有:一是说理不深刻,立意不高不新;二是语言没有特色,文字味同嚼蜡。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因为词汇积累贫乏、语言运用笨拙或表达技巧不高等问题,往往会造成意不称物,辞不达意,“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尴尬局面。  语言文字是构成文章的材料,就像建筑一样,没有建筑材料不可能砌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的名篇。标题可作如下题解:邹忌,美人也;讽,美言也;齐王纳谏,美政也。全文以邹忌问美开篇,继以入朝美言进谏,最后使齐国战胜于朝庭美政收尾。一个“美”字贯穿全文,一气呵成。  一、美人  美人——邹忌,鼓琴自荐,被齐威王任为相国。“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美在其“貌”;从妻、妾、客的重重谄媚阿谀的包围圈里钻出来,自以为不如徐公美,有自知之明,并能实事求是总结原因,不被
读着经典老课文《荷塘月色》,再一次沉浸在朱自清先生所营造的朦胧迷人的意境之中。回想自己在学生时代读这篇文章时的印象,却已经是一片朦胧了。只依稀记得语文教师当时交给我们的(事实上也是教材编者的意思)十个字——“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而今,我的学生又会怎样认识这个作品呢?他们会喜欢这个作品吗?学生层面的问题暂且不考虑,我又该给学生什么呢?——我似乎也并不甚了然。  对《荷塘月色》的深度细读,比较权
目前,增材制造技术主要包含3D打印和4D打印等。其中,3D打印可在打印区域的长度、宽度和高度3个维度成型具有任意复杂形状的构件,它要求构件的形状、性能和功能永远稳定。4D打印则在3D打印的基础上,与自组装技术相结合引入了时空维度:通过对材料或结构的主动设计,使构件的形状、性能和功能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能实现可控变化,满足变形、变性和变功能的应用需求。  因此,4D打印技术的本质是3D打印技术与可变形
《定风波》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是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作者却借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野外出游,突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苏轼却发出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劝导和“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悟。风雨中漫步徐行,吟诗长啸,是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而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雨与晴天更是一种大彻悟,大境界。  作为教学名篇,历来不乏大量的文本分析和教学设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其中有规律可循。同样,一个时代文人也有一个时代文人的整体精神风貌,这种群体呈现出的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精神气质就是文化人格。中学语文教师若能抓住同一时代文人的文化人格特征进行教学,势必能起到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因此,为了让学生的成长拥有更多的养分,语文教师有必要从广阔的中国古典文化中来汲取营养,从而以文化人格探析来引领中学古典文学教学,下面以中学语文教材
“水下风筝”被拴在海底,并通过潮汐流产生出连续不断的能量。据悉,每一个“深绿”涡轮机可产生出高达500千瓦的电力。由于潮汐流比风更加稳定,因此这种涡轮机产生的能源比风力发电产生的能源更加稳定。    瑞典汽车制造商萨博公司旗下的Minesto公司最近研制出一种被命名为“水下风筝”的涡轮发电机。  这种“水下风筝”的翼展为12米,它被放在水面下20米的地方,以防止与海洋航行相冲突。“水下风筝”装置了
在我校开展“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的活动中,我上了高中语文选修课文中杜甫的《客至》一诗。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先定下一个指导思想:“教是为了会用”,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又给这节课定了一个课题:学习的迁移运用——例说《客至》。围绕这一课题,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1.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例学《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  3.归纳诗歌鉴赏的方
书  有时也会降价  但其所承载的知识是不会降价的     复写纸  沿着别人的脚印走路  永远不会找到新的矿藏     眼 睛  可容纳偌大的世界  却惧怕微小的尘埃     舌 头  再大  也在嘴里     脚 印  只有走过泥泞道路的人  才能留下深刻清晰的足迹     跨 栏  看似一道道横在面前的障碍  可它能让你跨跃得更高更远     木 耳  莫道“朽木不可雕也”  且看“化腐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