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10067-2012-7)
新课程理念要转化为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质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把握不够到位
课堂教学教师忽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直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位老师执教《一个也不能少》,课的前面一大半活动开展比较到位,再加上教师具有很强的“煽情”的本领,学生情感体验深入,不少学生潸然泪下。但是没有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2、对依纲靠本和迁移拓展的关系处理不到位
新课程旗帜鲜明提出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能够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但课堂上迁移拓展的“度”把握不住,脱离了文本、脱离了教科书。一位老师执教《珍珠鸟》一课,课的后一半完全上成了环保教育的专题课。忽略教材内容、要求,忽视对文本的研读,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或过多安排与学习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的做法。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引导不到位
①是小组合作讨论内容不合理,讨论时间不合理,小组中分工不明确,合作讨论的形式单一。
②是把学生“自主”学习变成“自流”式的读。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看的效果怎样也没有检查,没有反馈,满堂看。
③课堂活动体验活动无目的,无价值。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表演。内容上偏离了语文的目标。
4、对课堂的监督控制不够到位
新课程核心理念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许多老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控制显得功力不足。
①课堂的提问一般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缺少生成性。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习惯性举手,仓促回答。
②课堂点评是最能出彩、最能凸显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控制课堂的方式。但老师语言空洞,滥用表扬,评价不够客观,不够准确,对学生思维中的创新不能大胆肯定,对似是而非的回答也没能给出明确的评判。
③教师的讲授多并不见得是个错误,多而精彩肯定受欢迎。老师讲得少而不精,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反而不如以前。
5、对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手段把握不到位
用一个课件演示去涵盖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课堂教学还处于低技术的被动学习当中。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
二、应对策略
我们可以从探讨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入手,梳理一下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线索,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
1、教师要明确语文课程“教什么”和“怎样教”
教师首先对所教的内容要有自觉的意识,要说得出自己的课堂在教什么,自己在怎么教。从语言出发,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多读,语文课堂读出语文味来。
2、教学内容要少而精,教学设计要突出学习的目标。要善于取舍,抓住主要的内容,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3、教学内容的取舍要与课标一致。
从教什么的角度看,教学的风格或个性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取舍与创生,对教学内容所作的创造性地开发,要对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上。
4、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促者
①要帮助学生激发起良好的学习状态。
课堂上要“激发”而不是指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索精神要来自学生自身。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在一种心理感到安全、思想自由宽松,乐意进取、乐意参与,情绪高亢的状态下才会达到最高。
交给学生自由: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心理,让他们无拘无束;给学生宽松:允许学生说错话,说真话;课堂上要民主。课程教育过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经历、体验转变的过程。高效的课堂要达到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的状态。只有在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
②要帮助引导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转变学习方式。关键是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5、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老师要不断地关注、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这种不断学习、研究的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
①研究文本,要对文本高屋建瓴和深入透彻地把握和驾驭。对文本钻研得越深就越不怕学生质疑,就会显得从容自信。教学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教参以及网上资源,使许多老师滋生严重的依赖性,不再去独立思考和研究文本。
②研究教法
在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启发式诱导式问题式等教学仍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渠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问题的设计首先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覆盖全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其次要能追问。光有问题,而没有追问,难以促进学生实实在在的思维训练,也难以形成老师敏锐的教学机智。
③研究学生。商家说顾客是上帝。不研究顾客的商家必定是失败的商家。实施新课程的教师也要千方百计地去研究学生的情况,不研究学生的教师也不会成为成功的教师。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不研究学生是不行的。
6、提供一个真实的阅读环境。
精心设计班级中的阅读区,以开放的形式、空间时时吸引学生。在阅读区里,专门开辟了分享阅读专栏,与同伴交流,并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分享阅读的乐趣。久而久之,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
营造宽松、愉悦、互动的阅读氛围。设计丰富的分享阅读活动,充分挖掘读本的价值。活动体验式、故事展开式、图书分析式、小主题式四类,问题——兴趣——问题,如此相互激发,使整个教学活动趣味横生,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要上好课,功夫在课外,非下苦功不可。衷心地希望所有中学语文教师能够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以端正的研究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力戒浮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使中学语文教学走上一条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新课程改革之路。
(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10067-2012-7)
新课程理念要转化为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质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把握不够到位
课堂教学教师忽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直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位老师执教《一个也不能少》,课的前面一大半活动开展比较到位,再加上教师具有很强的“煽情”的本领,学生情感体验深入,不少学生潸然泪下。但是没有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2、对依纲靠本和迁移拓展的关系处理不到位
新课程旗帜鲜明提出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能够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但课堂上迁移拓展的“度”把握不住,脱离了文本、脱离了教科书。一位老师执教《珍珠鸟》一课,课的后一半完全上成了环保教育的专题课。忽略教材内容、要求,忽视对文本的研读,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或过多安排与学习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的做法。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引导不到位
①是小组合作讨论内容不合理,讨论时间不合理,小组中分工不明确,合作讨论的形式单一。
②是把学生“自主”学习变成“自流”式的读。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看的效果怎样也没有检查,没有反馈,满堂看。
③课堂活动体验活动无目的,无价值。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表演。内容上偏离了语文的目标。
4、对课堂的监督控制不够到位
新课程核心理念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许多老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控制显得功力不足。
①课堂的提问一般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缺少生成性。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习惯性举手,仓促回答。
②课堂点评是最能出彩、最能凸显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控制课堂的方式。但老师语言空洞,滥用表扬,评价不够客观,不够准确,对学生思维中的创新不能大胆肯定,对似是而非的回答也没能给出明确的评判。
③教师的讲授多并不见得是个错误,多而精彩肯定受欢迎。老师讲得少而不精,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反而不如以前。
5、对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手段把握不到位
用一个课件演示去涵盖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课堂教学还处于低技术的被动学习当中。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
二、应对策略
我们可以从探讨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入手,梳理一下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线索,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
1、教师要明确语文课程“教什么”和“怎样教”
教师首先对所教的内容要有自觉的意识,要说得出自己的课堂在教什么,自己在怎么教。从语言出发,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多读,语文课堂读出语文味来。
2、教学内容要少而精,教学设计要突出学习的目标。要善于取舍,抓住主要的内容,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3、教学内容的取舍要与课标一致。
从教什么的角度看,教学的风格或个性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取舍与创生,对教学内容所作的创造性地开发,要对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上。
4、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促者
①要帮助学生激发起良好的学习状态。
课堂上要“激发”而不是指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索精神要来自学生自身。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在一种心理感到安全、思想自由宽松,乐意进取、乐意参与,情绪高亢的状态下才会达到最高。
交给学生自由: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心理,让他们无拘无束;给学生宽松:允许学生说错话,说真话;课堂上要民主。课程教育过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经历、体验转变的过程。高效的课堂要达到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的状态。只有在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
②要帮助引导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转变学习方式。关键是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5、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老师要不断地关注、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这种不断学习、研究的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
①研究文本,要对文本高屋建瓴和深入透彻地把握和驾驭。对文本钻研得越深就越不怕学生质疑,就会显得从容自信。教学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教参以及网上资源,使许多老师滋生严重的依赖性,不再去独立思考和研究文本。
②研究教法
在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启发式诱导式问题式等教学仍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渠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问题的设计首先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覆盖全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其次要能追问。光有问题,而没有追问,难以促进学生实实在在的思维训练,也难以形成老师敏锐的教学机智。
③研究学生。商家说顾客是上帝。不研究顾客的商家必定是失败的商家。实施新课程的教师也要千方百计地去研究学生的情况,不研究学生的教师也不会成为成功的教师。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不研究学生是不行的。
6、提供一个真实的阅读环境。
精心设计班级中的阅读区,以开放的形式、空间时时吸引学生。在阅读区里,专门开辟了分享阅读专栏,与同伴交流,并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分享阅读的乐趣。久而久之,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
营造宽松、愉悦、互动的阅读氛围。设计丰富的分享阅读活动,充分挖掘读本的价值。活动体验式、故事展开式、图书分析式、小主题式四类,问题——兴趣——问题,如此相互激发,使整个教学活动趣味横生,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要上好课,功夫在课外,非下苦功不可。衷心地希望所有中学语文教师能够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以端正的研究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力戒浮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使中学语文教学走上一条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新课程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