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 现场编织闯出新财路

来源 :大众致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my0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翩翩起舞的蝴蝶、吐着信子的蛇、闲庭信步的仙鹤、活蹦乱跳的蚂蚱……我们来到了王昆工艺创作室,这些是王昆利用民间编织工艺的一种——“棕编工艺”编织而成的手工工艺品,它完全是用棕榈树的树叶,破成细丝,经过穿插、折拉、编扣、打结等方法进行造型,凭着灵巧的双手和丰富的想象,能编织出鸟、虫、虾、青蛙、老鼠等飞禽走兽、昆虫,意匠清新,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这种起始于三国时代,已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棕编工艺”被中国文化部誉为“中国民间一绝”,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支奇葩。
  王昆高中毕业后一直从事做销售方面的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经常参加各种展览会、交流会。三年前的秋天,王昆到杭州参加西湖博览会,这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博览会,各行各业,五湖四海的人齐聚西湖。
  一天下午,王昆在一公园门口看到围满了大人、小孩、青年男女,甚至还有不少老外,出于好奇,王昆也挤了进去,看见一老人,正在表演一种民间绝活,只见他双手并用,扯、拉、叠、剪、插动作之快,让人简直看花了眼,不出两三分钟,一只活灵活现的蚱蜢就出现在人们眼前,那展翅欲飞、青翠欲滴的样子,让人仿佛闻到了来自乡间田野的气息,还有蟑螂、仙鹤、鸽子、蜻蜓、小蛇等小动物昆虫,惟妙惟肖,玲珑可爱,引得围观的人群无不拍手叫绝,啧啧称奇,纷纷手里攥着钱等着购买,小的3-5元一只,大的10多元一只,不出一个小时就卖出去20余只,收入70多元,几个老外也笑哈哈地争着买了几只,高兴地拿着蝴蝶、小鸟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作飞行状,惹得路人笑个不停。
  王昆看着此景,不禁想起了快乐的童年,大人经常用棕叶编织各种昆虫、动物给小孩子们玩耍。也难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一旦看到这些神秘的、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民间手工艺品,竟然觉得非常的神奇,一下子就能喜欢上。王昆也想到在自己家乡还有几为老人会这种手艺,如果能把这种民间手工艺学会并加以应用推广,定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
  回到家后,王昆立刻找到村里的几位老艺人,虚心求教,几位老人也非常高兴的手把手教他每一个步骤、细节及要领,并时常教导他:“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家有万金,不如一技在身”等朴实的话语。为使作品形象生动,他经常跑到动物园、田间地头去观察动物的一举一动,而关于动物、昆虫的图书更是占据了他的整个书架。
  凭着自己的聪明好学,没用多久,王昆就能独自熟练地编织诸如蝈蝈、凤凰、仙鹤、蝴蝶等各种小动物昆虫,样样细致精巧,朴实大方,协调明快,具有极强的民族色彩和艺术观赏价值。
  从此,王昆也同那位老人一样,身边带着个装满棕叶的提包,加上一把剪刀和一根铁针等简单工具,在城市公园、街道社区、学校附近及乡镇集市、庙会等地方,随便找个空地坐下,现编现卖,按大小不同每只卖2--10元以上。无论走到哪,身边总是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等着购买的小孩学生、家庭妇女、青年男女,甚至上班一族的白领,有看着那些几可乱真的小动物昆虫感到新鲜好奇买几只拿在手里玩耍的,有怀着对大自然的向往买回去点缀家居的。
  棕树属于常青乔木,分布广泛,到了冬天,特别是北方,大多数树木都是光秃秃的,利用棕叶的天然色泽及质感编织出的动物昆虫本身色彩全由老、中、嫩棕叶搭配,浑然天成,其逼真的情形与真的毫不逊色。这些东西在大街上一出现,陡然间出现一丝绿意,格外惹眼,必然引得路人驻足观看争相抢购,往往是这边刚编完,那边就把钱塞到他手中。这样王昆平时只工作四五个小时就能轻松获利100来元,而到了节假日更是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每次间歇时都会有人求王昆教会他们编织,王昆总是会心一笑,不置可否。但随着问的人越来越多,他也仔细想过,中国幅员辽阔,市场庞大,况且现在下岗工人,待业青年,退伍军人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工作难以着落的大有人在,如果把该技术教给这些人,一来可帮助许多的人摆脱困境打开致富门路,二来也可以使“棕编工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再说“棕编工艺”技术并不难学,加上自己的悟性和用心,不需几天工夫就能学会。
  于是王昆就把这两年多来的经营心得和“棕编工艺”技术编成教材,并制作了VCD光盘,即使小学文化不论是看光盘教材还是面授两三天就能掌握大多数动物昆虫的编织方法,六七天就能熟练编织。现在已有不少学员利用王昆的“棕编工艺”技术走南闯北,发家致富,还有几个身体不健全的学员,王昆免费传授他们技术,现在也能独立赚钱了。
  棕树绝大多数地方都有,可就地取材,所以几乎不需要本钱,北方少数地区由于气候等原因没有棕树,但也不必担心棕叶的来源,王昆可常年提供。现在王昆小有成就了,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给人们不少启发,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不易觉察的商机。
其他文献
17岁时,农民出身的秦玉峰到东阿阿胶厂当了一名学徒工,从此开始了他的阿胶生涯。34年后,秦玉峰领导的东阿阿胶已成为一家拥有10多亿净资产、阿胶产量占全国75%的著名中药上市公司。    17岁的他有很多没想到的宿命与未来。比如,让他忍耐着高温埋头苦炼的驴胶正是中国千年中药文化瑰宝——宫廷上品阿胶;他懵懂少年时走入的工厂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首批中药复兴工程的产物——山东东阿县阿胶厂;而32年后,凭借娴
期刊
在自然界里,牧蚁和蚜虫是铁哥们,生死相依。因为蚜虫的排泄物(称为蜜露)含有氨基酸和糖分,这种成份很能刺激牧蚁的味蕾。一旦牧蚁肚子饿了,就会用触角去拍打蚜虫的背部,促使蚜虫分泌蜜露。有时,牧蚁还会用树叶和小树枝专为蚜虫搭一只小巢,每晚将蚜虫集中在小巢内,甚至在迁移时,牧蚁也会带上蚜虫一起启程。一旦发现有其他昆虫企图染指它们时,牧蚁则会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保护神的角色,对来犯者群起而攻之。玉米地里的牧蚁甚
期刊
如今的卓达已经进入以房地产业为依托的包含商业、市政建设、服装、高科技、旅游、教育、娱乐、物流等在内的泛房地产领域。从几万元起家到拥有45亿元净资产,杨卓舒说,从今年开始,在未来5年间,每年卓达的资产将连续翻番,5年后达到1000亿元的资产规模,同时卓达有望以每年2个亿的速度递增交税。  这位富豪童年的抱负是当一名火车司机。“那时,跑20里路,到铁路边去看火车,因为它连着远方,连着未来。它总让人想象
期刊
裹着奶油的抹茶蛋糕、点缀着颗颗草莓、杨桃、樱桃的水果蛋糕,撒着榛子果仁的巧克力卷……令人垂涎欲滴。不过这些“糕点”却只能看,不能尝,原来这些糕点全部都是布艺手工制作。    手工爱好者赶场做“学徒”     “呀,这些东西真是太逼真了,简直可以以假乱真。”市民贺华在直播室里一看到满桌的甜美“蛋糕”,口水都快掉下来。听说马力现场要做手工,贺女士一早就来到了本报视频,表示自己从小就喜欢手工活,可真没想
期刊
在欧美一些国家,攀岩运动以其投资少、费用低和自主性强而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据统计,从1990年以来,美国国内登山攀岩人数以每年53%的速度递增。我国从1987年举办第一届全国攀岩比赛以来,现已举办了10届。攀岩运动在城市越来越火,攀岩运动俱乐部正成为众多攀岩迷的聚焦点,是目前极具人气的投资项目。   开业要求:室内攀岩俱乐部的档次不一,综合型极限运动俱乐部面积一般都很大(可达6000平方米以上),
期刊
在回答“什么是经营智慧”的提问时,我曾经对许多企业主强调:“智慧首先是不要让你的思维太多受到个人成长经历的左右!”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众多中国本土企业主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个人成长历史的印痕(机会主义成功历史),在那里经验驱逐了“智慧”,并使为数众多的企业主陷入了单一经营性思维(商人思维)的泥沼。   单一经营性思维是毒性很强的思维模式,它极具诱惑力,并且受到“注重结果”外表的保护。中毒的症状自我不易察觉
期刊
“耐克、阿迪、李宁、李维斯、美特斯邦威……”赵先生细数着各大品牌:“如果你在商场看上哪款新品服饰,我都可以帮你拿六折。”你一定认为这是朋友间的帮忙,不,这是一场交易:“我可以保证商品是正品,不过我会从中收取一部分费用作为回报,但最后的价格肯定也比市场上低。”赵先生是半年前开始从事这个职业的,之前他一直在某公司做市场工作,由于积累了很多服装品牌的客户资源,辞职后就做起了买手。据了解,像赵先生这样的买
期刊
汪振武是华康公司的创始人,任职公司董事兼首席执行官。1996年,汪振武加盟美国友邦保险,成为了这家开创中国寿险新营销模式的外资保险公司初期的保险经理人。2001年,汪振武参与中意人寿中国区的筹建,出任区域总监,其带领的团队创造了当时中意人寿50%的业务额。    基于对保险中介市场前景的敏锐触觉,汪振武在2002年就开始赴欧洲、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研究不同发展阶段的保险中介及个人金融服务市场,构思
期刊
人们日益怀念诞生于手工作业时代的精美产物,这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商业机会,让另辟蹊径的投资者尝到了创意产业的甜头。一双只值十几元的普通白底帆布鞋,在上面用特殊颜料手工画上各式唯美图案,注入时尚元素,马上可以卖到80-100元,身价上涨了好几倍。当机器大工业替代了手工制造,人类收获的是大量的复制成品。如今,很多人越来越厌倦工业化生产出的千篇一律的产品,日益追求个性,愿意尝试新事物,崇尚新奇消费。人们日益
期刊
必做事之一:跳一次槽要选对行业  如果你在本单位既不能得到加薪的机会,也没有升职的苗头,而且自己日复一日地混日子,对工作没有了激情。那就请跳槽吧,因为跳槽后,你去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新鲜感会刺激你认真工作,使你的工作状态得到调整。  专家支招:在决定是否跳槽之前,先要做好自我定位。其次是选准跳槽行业。如通晓国际惯例的本土金融分析师、会展设计师等将受追捧。    必做事之二:确立一个年度目标  中国社
期刊